> 南懷瑾全集 >> 《易經(jīng)雜說》《易經(jīng)雜說》第06部分 蒙卦雜說(03)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象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边@要有智慧,有險的地方要止步,不要再亂闖,如果還不信邪,不止步,只有死路一條,這是蒙卦的現(xiàn)象。">
“象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p>
這要有智慧,有險的地方要止步,不要再亂闖,如果還不信邪,不止步,只有死路一條,這是蒙卦的現(xiàn)象。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
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p>
孔子解釋上面的卦辭說:卜到蒙卦是亨通的,因為行為思想,把握了時間,得其中道,不偏,自然亨通。這個卦為什么是“行時中也”?因為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個蒙卦是陽卦,六爻中只有兩陽爻。以男女為喻,一群女孩中,只有兩個男于,其中一個上九是老頭,另一個是九二爻,還很年輕,又得其中,正在坎卦的中爻,像二十幾歲的青年,最剽悍的時候,而且亦得其位。位就是空間?!兑捉?jīng)》告訴我們,任何東西得其時,得其位,當然是亨通的。至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子說是“志應也”,意志、思想、感情相通。從卦象上看,上下交互相連都是好的,所以上下相通是好的?!俺躞吒?,以剛中也?!背躞吒?,是因為下卦坎卦的陽爻得其中,陽剛得中,誠誠懇懇,爽朗、坦白,當然得到答案?!霸偃x,讀則不告”,把九二爻另外放到任何位置都不對,最后孔子作結(jié)論:“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彼灾袊幕慕逃枷搿⒄嗡枷?,都取用這個蒙卦。所以中國古代的教育,以人格的教育為主?,F(xiàn)在不同了,現(xiàn)在是生活的教育、技術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目的在“養(yǎng)正”──完成一個人格,這是圣人的事業(yè),是一種功德,不是今日動輒講“價值”所可比擬的了。
中國文化的教育哲學思想,蒙卦里包含了很多,但不是全體,而且蒙卦的教育思想哲學,不屬于現(xiàn)代教育思想哲學的狹窄范圍以內(nèi),中國文化蒙卦的教育思想,包括政治也是教育,中國古代是政教不分的,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這就是政教不分的道理。全國的領導人就是大家長,就有教育全民的責任,這是中國古代觀念的一個重點。尤其在蒙卦中還看到,中國古代不但政教不分,而且還包括了現(xiàn)代的法治,就是所謂“刑教”,包括了法律的管理,刑教不分。譬如犯了法判罪,罪有輕重,在《易經(jīng)》蒙卦的思想,判刑也是一種教育,如家里孩子犯了錯,只好責打幾下,這也就是蒙以養(yǎng)正的《彖辭》觀念。
學習易經(jīng)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掌握易經(jīng)的基本理論。如陰陽五行、太極、八卦等理論,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概念,這是學習易經(jīng)的基石。
2. 熟悉河圖洛書。河圖洛書是揭示易經(jīng)天地運行之理的兩部圖書,對理解易經(jīng)至關重要,需要仔細研讀。
3. 明白卦象的意義。每個卦在易經(jīng)中都有其特定的卦象,反映天地萬物運行的道理,需準確理解各卦的卦象意義。
4. 會算卦。通過推算獲得的卦,才能正確查詢閱讀該卦辭與卦象的內(nèi)容,所以會算卦是學習易經(jīng)必備的技能。
5. 通曉卦辭與象辭。卦辭闡釋卦象,象辭引申卦義,二者相輔相成,需要著重理解與記憶,這是真正運用易經(jīng)的基礎。
6. 結(jié)合實際案例。易經(jīng)實踐的真諦在于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事件與問題進行卦辭的查詢和解讀,這需要通過大量案例進行練習與總結(jié)。
7. 掌握易經(jīng)求神問卜之法。通過卦陰陽變化來參悟天意,進而進行推測與決策,這是易經(jīng)的最高境界,需要長期實踐與體會。
8. 融會貫通易經(jīng)理論。易經(jīng)學術體系龐大,需要不斷研讀,理解不同篇章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與關聯(lián),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做到全面運用。
總之,學習易經(jīng)需要從基本理論入手,逐步鉆研河圖洛書、卦象義理、會算卦與卦辭,并結(jié)合案例實踐,最終達到運用自如與融會貫通的高境界。這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但其中的智慧與啟迪也使易經(jīng)能夠流傳千古。
一、泛了解
易學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贅述。
因為易經(jīng)現(xiàn)代的書籍也過于龐雜,入門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選擇一本合適的入門書籍非常重要。竊以為如果有文言基礎,大可直接從經(jīng)傳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薦東南大學注音版的《周易》(簡體橫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標注及簡單注解,字比較大,缺點是好心的插圖反而雜亂)。另外一個本子推薦中華書局誦讀本《周易》(四海本、綠本都可,有音頻可以索要),沒有通假字和插圖。不管哪個本子,一些向來有爭議的字、斷句、讀音都會有出入,先按一本學,之后多讀幾個本子自己再判斷。(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
這兩個本子一定要買一本,不然會有很多讀音掌握不準(如屯zhun卦)。
如果沒有文言基礎,那市面上的入門本子也有很多。個人推薦南懷瑾的《易經(jīng)雜說》、張其成《易道主干》、張善文《周易入門》。這幾個本子的特點是先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特有詞匯的認識,泛讀就好。特別說明:之所以推薦南懷瑾的書,是因為其書并不完備,但點到即止,防止走偏門。
另外,特別推薦一個iosapp《易經(jīng)》(圖標是線裝書的設計標有“有聲同步”字樣),誦讀可調(diào)整語速、有注釋和簡單的白話文翻譯。
二、基礎背誦
關于背書,不同派別有不同的意見,竊以為必須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漸進的背。
1、朱熹(爭議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義》三種卦歌,分別是“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分宮卦象次序歌(乾為天、天風姤……)建議邊畫邊背,否則會很吃力、下上經(jīng)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訟師……);
2、序卦傳(郭氏認為幼稚),竊以為序卦傳包含的邏輯最必要掌握的;
3、說卦傳前十章(金、呂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歸類);
這些最好先背下來。其中朱熹的三種卦歌是必須要背的,是對64卦從卦序、卦象上有一個基礎的認識,會省很多勁。序卦也不難背,每天誦讀7次,最多連續(xù)7天應該就可以背下來了,說卦傳相對內(nèi)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結(jié)合圖去背,這些理解會更深。
背下來以上的內(nèi)容之后,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個人,隨便說一卦,你說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后是什么卦;
2、找一個人,隨便說出一卦,你說出卦象是什么,并畫出來;
3、自己畫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竊以為先不著急去讀經(jīng)傳注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讀。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錯卦(六爻陰陽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2、綜卦(六爻倒過來成一卦,如屯卦成蒙卦)
所謂錯綜復雜,還有互卦等易例,如果這兩個還糊涂,可以先放下,通讀一遍經(jīng)傳之后學更容易理解。
還有7個最起碼要掌握的卦爻基礎:
1、三才;
2、動/靜;
3、之/變卦(即動爻變后成卦);
4、消/息;
5、乘/承;
6、當位不當位;
7、得應不得應。
讀到過許多書。大部分的書作者都在窮盡辦法論述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只有南懷瑾老師,他的謙虛是這樣的:他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想慈鳥哺育雛鳥一樣,一句一句的講給聽眾,一句一句的寫給讀者,但是他不知道的,或者說是自我否定的,都化成了一個一個的問號,啟發(fā)后人孜孜不倦的去探索和研究。
南懷瑾老師雖然說通篇是在講易經(jīng),但是又跳出了易之外,古今百科,娓娓道來,天衣無縫,他的潔凈精微已經(jīng)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境界。
南懷瑾老師真的是在講易經(jīng)嗎?是也是也,非也非也。他在講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他在講人生成長的歷程,他在講社會發(fā)展的法則,他在講養(yǎng)生修身的原理,他在講為人處世的智慧,他在講大千世界的奧秘,他在講參禪悟道的玄機。
通篇讀下來,經(jīng)常遇到似曾相識的理念,也經(jīng)常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本書雖然說不是很長,讀完之后就有一種感覺,南懷瑾老師明確講出來的東西,要遠遠的少于他,提出來自己還沒有弄清楚的東西。這就像一杯水,只倒進去了1/3甚至更少,還有更多的空間,還有更多的問題,老師明確的提出來沒有得到解決。也許這就是那個著名的卦:“謙”吧!
南懷瑾老師明確指出:學習易經(jīng)的目的有一個六字真言,就是要知道“進退存亡得失”,在人生的成長歷程中,選擇要比努力重要不知道多少倍!一個最高明的人就是在這六個字上做的最適當,選擇了最正確答案。整個歷史的演變進化也是在這六個字之間,該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如果說學習易經(jīng),能從里面得到一些選擇的技巧和方法,那就是有大的收獲。
這也是一本可以買來放在枕邊反復去參讀、參悟的書,十年之后如果有緣再次打開,恐怕又是另外一番感悟吧!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6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