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懷瑾全集 >> 《易經(jīng)雜說》《易經(jīng)雜說》第07部分 雜說其他卦(14)不斷的研究與求證上面孔子研究序卦的這番理由對不對?作歷史哲學看,作人文文化看,理由非常充分。嚴格說來,孔子這篇《序卦傳》,只是解釋卦名而已,譬如他">
上面孔子研究序卦的這番理由對不對?作歷史哲學看,作人文文化看,理由非常充分。嚴格說來,孔子這篇《序卦傳》,只是解釋卦名而已,譬如他只解釋什么是需,是需要的需。以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觀點而言,人類活著就要飲食,這就是需,有了需要,人就會發(fā)生斗爭,因此需卦下面是訟卦??鬃诱f的理由非常充分,但是《易經(jīng)》的本身,是從象數(shù)來的,如果以象數(shù)來看需卦,我們這位圣人所說的理由,還是成了問題。只能說,孔子只是就易理上講道理,尤其是人文文化的理這一方面,講得非常圓滿。至于六十四卦為什么這樣排列的科學性關系,他在《序卦傳》里并沒有說出充分的道理,也不足以使我們滿足,不必要因為他是圣人而我們就認為都是對的。
我們《四庫全書》里,發(fā)現(xiàn)古人對《易經(jīng)》解釋的著作占有很重的份量,自成一個系統(tǒng)。后世的注解──自秦漢以后直到現(xiàn)在,所有解釋性的著作,有一個共通的概念,認為《周易》這本書中的意見都對。有的解釋不出來的,也要旁征博引證明它是對的,著作人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如何去符合“都對”的那條理路上,像這樣做學問的態(tài)度,是不是正確,值得考慮。
比如說《周易》為什么乾坤兩卦以后,接下來就是屯卦?也可以說屯卦是乾坤兩卦變來的,水雷屯,坎卦是坤卦中間一爻由陰變陽而來,震卦是乾卦第二三兩爻由陽變陰而來,那么為什么是二三兩交變?這里產(chǎn)生了一個思想了。
推開《易經(jīng)》我們再看,西方的文化來源是由宗教而哲學。西方的哲學首推希臘,開始研究形而上學──宇宙來源,說宇宙的第一個原始是水做的,當然不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水。以地質學而言,地球在沒有形成以前,太空中突然有一股力量,像臺風一樣,中國人稱它為氣。這個氣是液體的氣,就叫作水,慢慢在旋轉,不知旋轉了多少億萬年,這股水氣,凝結起來,就變成地球。突出的是高山,陷下的是海洋,海洋中的水是第二重的水,是后天的水,在地球形成以后,包圍了地球的氣所成的。印度人也講地、水、火、風,是水開始,中國人也這樣說的,五行道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也是水做的。那么《易經(jīng)》乾坤兩卦,這個乾坤──宇宙怎么來的?水雷屯來的??梢哉f宇宙來源的開始,或者說后天的世界開始,是屯卦??簇赞o也是那么說,因為乾卦外面一動,就變成震,震是一種能量,等于科學、地質學的解釋宇宙最初的動力,動起來以后,就慢慢成為中爻的凝結,就變成地球。這個現(xiàn)象,我們給它一個符號,叫作“水雷屯”。地球形成以后,還沒有萬物、人類和文化,慢慢山水蒙,屯卦一翻過來的現(xiàn)象,地球下面都是水,上面是高山,慢慢草木生長發(fā)芽了,人類生長了,人類來源是哪里則沒有講。這樣一湊,又是“有道理!我們的《易經(jīng)》偉大!”但這一套是我湊的。要捧自己的祖先就是這樣,把古今中外凡是有理的湊上去就對。好像到百貨公司買一副七巧板,很漂亮,可以湊成各種形象,就像以上所說的??墒俏易约簩τ谶@樣的解釋,并沒有滿足。這樣講一套,大家聽起來,言之成理,可是我反問自己真的就這樣嗎?還是此心不安,大有問題。究竟它是怎么來的?還是一個大問題。我在這里把研究《易經(jīng)》的經(jīng)驗告訴大家,所以我不肯講《易經(jīng)》,如果自己認為自己對《易經(jīng)》的意見就是真理,那就錯了。文王、孔子都死了,欲向他們當面請教,又沒有辦法。所以研究學問,要用這樣客觀的態(tài)度,因此我說六十四卦的《周易》次序,為什么這樣排列問題,求之于古人,沒有得到解決。
由此看來,幾千年來,我們對于《易經(jīng)》這本書,無論是哪位《易經(jīng)》大家,乃至于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都沒有給我們一個圓滿的解答,這是要注意的。
六十四卦有時候矛盾的地方很多,包括孔子的“十翼”在內。比如《彖辭》和《彖辭》,對卦所下的定義,往往是相反的,都要去研究、考據(jù)。如認為《彖辭》是一人作的,《彖辭》又是另外一人作的,并不完全是孔子作的,因此有一說,認為《彖辭》是孔子作的,《彖辭》是周公作的。當然,這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jù)”的事,周公也好,孔子也好,《彖辭》與《彖辭》下的定義,有時是相反的,有時是一致的,這中間都是問題。求真理要會懷疑,當然也不要沒有理由的亂懷疑,抗拒性的懷疑也不對,而是要虛心,懷疑也是虛心的一種態(tài)度,不要以崇拜性的觀念認為前人一定是對的,這樣就不科學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07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