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謙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2 18:10:27
《易經(jīng)證釋》謙卦
孔子《宣圣講義》
謙卦上坤下艮
。以卦象言。五陰一陽。與師比復(fù)剝各卦似
。其往來為豫
。其反為剝
。其對為履
。其取義同于泰
。蓋坤在上而其下為陽
。其初動也為復(fù)
。其次則師。其次則謙
。謙為內(nèi)卦之變
。即坤卦之三爻變乾也。凡陽皆出于乾
。故謙有似于泰
。泰為坤乾合
。謙為坤艮合。艮為少男
。亦乾之體
。故其象亦為天道下行。地道上升
。陰陽交合之卦
。而所異者。陽少陰眾
。陰陽錯行
。以陽為貴。而陰能順之
。陰柔從順
。而陽剛在下。不屈不撓
。卑以自牧
。不詭不隨。靜以自止
。乃見道之象
。成德之器。其德用至純
。和利于天下而毋違
。孚感于鬼神而毋戾。通于性命而不害
。發(fā)乎情義而不執(zhí)
。大而能化。虛而能容
。生成之而無功
。位育之而無為。蓋本乎天道
。而能用其始
。本乎地道。而能用其終
。是能全覆載之德
。齊始終
之道者也。地道代天
。無成有終
。山道象地。知止有定
。返本復(fù)始
。以溯諸無始
。全體達(dá)用。以至于大用
。則謙卦之所以成象也
。按諸古易。艮為連山之首
。以立人道之極
。夏后氏仿之。以治天下
。坤為歸藏之首
。以立地道之極。殷人仿之
。以治天下
。而謙兼之。是合二易之用
。而成人道之本
。人道在艮。人生有性
。其德至靜
,艮止以靜。乃孚天性
。與乾之天道
。坤之地道。列為三才三極
。以盡天下之道
。而生成萬物。以建天下之極
。而變化一切。故道始于虛
。發(fā)于靜
。行者先止。動者先定
。乃本末之事也
。艮為人道之本。萬物之始
。于五行為上
。德合于坤。土為生化之母
。其象著于河圖洛書
。無土無物
。而人類亦無所生養(yǎng)存在。則世間之所賴者
。厥唯土
。坤司其體。艮主其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蛳然蚝蟆R曰扇f類
。坤化坎以為水
。艮因乾以為山。山水相連
。以盡其力
。而人物生養(yǎng)繁息。以至無窮
。此皆坤艮之德
。而謙兼之。故能通天地之道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庩栔纭6⑷说乐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謙卦本乾陽下屈之義
。而明靜止制動。柔伏制強之道
。此多謂為道家言
。實則天地自然之理也。陰貴陽用
。陽貴陰用
。凡易卦合此例者為當(dāng)。反之則兇
。故地天為泰
。而天地成否。此圣人上察天時
。下察地理
。發(fā)揚微妙。制立中極
。而以卦著為至教
。懸為定則也。觀謙之用
。尤可證明
。謙以艮少男從坤母
。艮猶嬰孩。和而英發(fā)
。生育之始
。純乎天真。無物欲之侵濡
。保性情之正軌
。故能順從母意。委宛安詳
。如孩提之愛其母
。與天澤履之乾兌相孚。老父少女
。親愛之情
。同出天性。無絲亳做作
。其卑順不屈于勢
。其和樂不鄰于詐。故在下而能大
。居卑而仍尊
。和易光明。醇善綿密
。中無隔閡
。以底于終。為人道最美最令之德
。行諸遠(yuǎn)近
。無不同化也。傳曰:謙輕而豫泰
。輕者易也
。和易能近。道德自然
。不假人為故曰輕
。即所謂輕而易舉之意。非不重也
。以輕則無所容心。而出于至真
。
以輕則無須用力
。而成于自然。故謙非讓也
。非退葸也
。非為名也
。非弋利也。性也
。道也
。順之至也。此謙為圣人之教
。君子之行
。而取法于坤艮之合者也。道通天地
。德洽鬼神
。功達(dá)中和。用成位育
。而約之以誠
。納之以性。即老氏所謂沖也
。沖虛而全其德
。故用之不窮。誠之至也
。
謙卦為易道最精
。易教最明之卦。取象于坤艮
。坤為地
。艮為山。山在地面
。而反居地下
。坤為順。艮為止
。山止于內(nèi)
。坤順于外。故名謙
。則本于靜止與卑牧之義也
。夫陽主動而性剛。以屈于靜順
。而得其位
。以自守不失。則卑而不辱
。止而能進(jìn)
。則君子之志也。順天之道。而下育萬物
。本地之利
。而中藏乾元。應(yīng)天之高明而上濟(jì)
。成地之博厚而上升
。合為人之悠久、以至誠不息
。蓋已盡三才之道
。孚神形之用矣。故謙本地道
。以昭天道
。而建人道。人道立
。而謙道行
。人德明。而天地之德著
。在天為道
。在人為性。在卦為謙
。在人為誠
。謙而能誠。人道之極也
。故其用見于中爻
。中爻者人爻也。九三六四
。一陰一陽
。而人道備矣。與謙比者曰豫
。豫之異乎謙者
。亦唯中爻。九四六三
。陰陽相錯
。乃成德之象。成功之日
。與謙之有所建立者不同
。謙進(jìn)而豫退。謙勤而豫怠
。謙立而豫行
。
謙輕而豫泰
。謙為乾惕以成始終
。豫則堂皇以治功業(yè)
。謙返躬以致其道。豫推己以布其德
。故謙內(nèi)而豫外
。謙謙而豫豫也。其系在三四兩爻之陰陽
。謙內(nèi)陽而外陰
。故成道自內(nèi)。豫外陽而內(nèi)陰
。故立功于外
。斯背人之行也。而君子法謙
。以謙之無待于外也
。無待于外。故無入而不自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尚锌芍埂D艽竽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治亂咸宜
。德業(yè)并茂。稱天地之道而與之齊
。孚剛?cè)嶂露鴼w于一
。此謙之所以繼大有而克承其緒也。
謙以五陰一陽
。陽為主
、而居三爻。亦陽位
。有同于乾九三之朝乾夕惕
。而辭曰勞謙。勞即乾惕勵也
。乾以天行健
。君子自強不息謙以勞。而君子有終
。是艮之一陽
。即乾之一爻。故彖曰天道下濟(jì)
。艮為少男而象山
。取義為止
。止則有守。山則大生
。皆陽德而陰用
。剛體而柔外也。故乾道本之
。天地之覆載生成
。莫不如是。陽內(nèi)陰外
。以成其大用此泰之象也
。而謙亦然。謙之六五
。與泰之六四
。皆曰不富以其鄰。以其取義同也
。陽貴陰賤
。陽寡陰眾。道之正也
。事之順也
。故謙雖卑而猶光明。雖屈而能伸
。止而能行
。此天下之至順者也。在卦之象
。與師比復(fù)剝均相似
。而以爻位殊其用。故謙之與豫
。為往復(fù)卦
。其道亦往復(fù)也。反謙成豫
。則大人之事
。蓋謙不以位貴。不以時勝
。不以物為用
。不以人為才。悠然自得
。以同于天地
。此人道之極也。故無不利
。為其行止無礙
。用舍自如
。則雖富貴不能加。貧賤不能少
。而無所動于中
。無所役于外。宜其有終也
。是能體乾之光明
。行坤之靜順。而如艮之不移不易
。則其自立也固。自知也明
。則其待己不越于道
。馭物不違于情。此立誠之行
。而止至善
、明明德之旨也。故謙字首言
。言為行之彰
。言而信者、行必誠
。誠者必謙
。謙者虛也。虛則能容
,虛以靜
。道之所寄。虛以容
。德之所大
。故圣人致虛靜以成其謙。人之行也
。易始難終
。唯謙有終。德之至
。道之凝也
。至德不名。凝道無物
。成行者超物
。達(dá)德者通神。謙之有終
。豈獨人事哉
。修之至也
。而必細(xì)求于象。方知致力之要
。莫外于一陰一陽之道也
。則中爻之九三六四。蓋人道在是
。天地在其上下
。交錯往來。以成既濟(jì)之象
。固不獨成德也
。既濟(jì)三四二爻。亦本此象
。熟讀之當(dāng)明其趣矣
。
謙:亨。君子有終
孔子《宣圣講義》
此謙卦彖辭
。言謙卦全體大用也
。謙以陽屈于下。陰伸于上
。而交契無礙
。得中和之義。忠恕之情
。其得亨
。能通一切也。謙本以一陽貫通六爻
。故字從兼
。兼則能通。亨而通
。則謙之道
。無往不宜。而以坤合艮
。艮主終始
。坤為代終。故曰有終
。事之為始易
。為終難。得于先者
。多失于后
。行于暫者。多阻于久
。利于此者
。滯于彼
。達(dá)于外者。困于中
。唯謙則無不宜
。故克有終。有終則始不必言矣
。故唯謙克全始終
。艮以止而不移其志。坤以順而不滯于物
。故亨且有終
。斯君子之道也。稱君子者
。為謙以德為基
。卑而不屈。尊而不傲
。處常變咸宜。遇治亂不易
。故比之君子
。君子以成德為行。謙者德之最弘
。而用之最利
。故稱亨。而君子以之始終也
。夫謙道無求于物
。而不忤物。無待于外
。而能行外
。為其道之全。而中之固也
。道全則能盡物之性
。中固則能包外之情。故行止自如
。遠(yuǎn)近同順
。揆之卦象。中互師比
。則有眾也
。交往豫泰。則自愉也
。有泉則天下歸之
。自愉則性道渾然
。無憂無慮。天道之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蓜t可象。人道之大
。故謙兼內(nèi)行外功
。天道人事。無不利也
。無不吉也
。
《宗主附注》
謙卦六爻皆吉。人皆知之
。而何以吉
。則未能盡解。不獨取其謙讓也
。乃謙之卦象所召
。卦以五陰一陽。陽居三爻
。為人位之正
。而上下皆陰。但就三四兩爻言
。九三六四
。恰孚一陰一陽之道。陽內(nèi)陰外
。剛中柔表
。本未兼賅。體用俱備
。斯人道正軌
。人之德性所見也。故有守有為
。能進(jìn)能止
。克剛克柔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缮炜汕:嫌跁r中之圣
。而無可無不可也
。人之言行。各有過不及。皆不合于用
。故強弱異宜
。智愚殊道。而謙則無此弊
,時有治亂
,有宜不宜。亂世為材者
。治世為賊
。治世為賢者。亂世為昏
。出處不同也
。而謙則兼其長。持己有方
。接物無忤
。事上有度。待下成德
。故無地不吉
,無時不吉。乃道出于中和
。德成于至誠
。而修養(yǎng)止于至善者也。君子師之
。以為成人成物之行。而達(dá)乎天地鬼神之德也
。蓋三代之治
。成于三易。而謙備焉
。道之教主于性道
。而謙者焉。此謙之所以為貴也
。
捆求卦爻之象
。當(dāng)自得之。
彖曰:謙亨
。天道下濟(jì)而光明
。地道下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
。地道變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
。君子之終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
。明君子有終之義
。而見謙道之大也。謙之下卦艮
。乃乾一體
。乾主陽。九三一爻
。即乾九三在坤之下
。與泰相類。故曰天道下濟(jì)
。光明者
、以艮之止。而象山之崇
。艮為少男
。陽初長。如稚子嬰兒
。得天之全
。嗜欲不加。中心誠坦
。故曰光明
。而九三陽居陽位。不為群陰所蔽
。而能乾惕自貞
。亦光明之象。坤升于上
。故曰地道卑而上行
。陰卑陽尊。坤道自卑也
。天道在下
。而能上洽。地道在上
。而能下交
。交相和協(xié)。以成謙卦
。虧者不令滿也
。益者補不足也。天道下濟(jì)以益坤。故曰虧盈益謙
。益為巽震合
。以巽陰震陽。震陽之復(fù)
。巽陰之長
。故名益。亦取補益之義
。傳曰損上益下為益
。謙之乾屈坤下。即損上以益下也
。變者
、易也。改換也
。流者
、留也。傅與也
。坤本靜順
。而代乾、則為健動
。地本卑下
。而上行。則為流變
。謙以地之上升
。而艮之下、亦為陰爻
。猶山之入地中也
。地道既升。以變易原用
。陰爻仍在下。以博益于艮之陽爻
。是變易其盈而流與謙也
。害者惡之也。福者喜之也
。鬼神無質(zhì)
。以陽為德。福善禍淫
。即貴陽賤陰也
。人道亦然。人之性也、與神通
。惡盈好謙
。亦以陽貴陰賤。
天道下濟(jì)
。以成其善
。地道上行。以易其惡
。故鬼神福謙
。人道好謙。皆以謙之孚于道
。合于性也
。謙之為德。上有靜順之坤
。以化其剛暴
。則遇物同和。下有止健之陽
。以固其守
。則持己不忒。在卦象言
。為盈虛適中
。剛?cè)岷系馈6谪缘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雖卑而居上
。則不踰越。雖尊而自下
。則為光明自在
。故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君子以之終成其德
。故曰君子之終也。尊而光
。指艮之一陽
、貴而居下。尊也
。而獨持其德光明也
。卑不可鱖。指上卦之坤
。本地道之卑也
。而上行以代乾有終
。則不可踰矣。就卦用言
。謙以虛用
。德以止成。道以順行
。故謙之為謙
。本天地之道。兼健順之德
。而為人道之基
。天道所益。地道所流
。鬼神所福
。人道所好。德之至也
。道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