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則有作有為者,采藥結(jié)丹以了命也;終則無作無為者,抱一冥心以了性也。
悟真篇云:始則有作人爭覺,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道妙,不知有作是根基。
證道歌云:到無為處不無為,方知吾道是希夷。
今之在象凡夫、出家外道,只知有這邊道理,不知有那邊境界,只知有此間之妙,不知有彼岸之玄;只知無事,而不知希有之事;只知無為,而不知有為之法。此乃知其一不知其二。修其性不修其命者也。
故丹道未成之先,若不知下學(xué)之有為,而著于空焉,則謂之落空漢。丹道已成之后,若不知上達(dá)之無為,而著于相焉,則謂之守尸鬼。
石杏林曰:有物非無物,無為合有為。
陳泥丸曰:我聞前代諸圣師,無為之中無不為。
陰長生曰:無為真人居上界,空寂更無塵可礙。有為功就又無為,無為也有功夫在。
所謂真人居上界者,即嬰兒出離苦海、移居天谷之時(shí)也??占炮ば恼?,即呂祖向晦冥息真心合道之法也。
施肩吾曰:達(dá)摩面壁九年,方超內(nèi)院世尊。冥心六載,始脫樊籠。
夫冥心者,深居靜室,端拱默然,一塵不染,萬慮俱忘,無思無為,任運(yùn)自如;無視無聽,抱神以靜,無內(nèi)無外,無將無應(yīng),離相離空,離迷離妄,體含虛寂,常覺常明,但冥此心,萬法歸一,則嬰兒安居于清靈之境、棲止于不動(dòng)之場。色不得而礙之,空不得而縛之,體若虛空,安然自在矣。
故達(dá)觀禪師云:色不縛兮空不礙,曇息冥心觀自在。大千萬有總歸無,世界壞時(shí)渠不壞。
譚長真云:嬰兒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滿,憑他作fo與升仙。
此處是純一不雜的工夫,豈能空纖毫情想,但起希仙作fo之心,便直生死竅中,不能得出。
所以關(guān)尹子云: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只名為妖,不名為道。
益清靜體中,空空蕩蕩,晃晃朗朗,一無所有,一切無住。
故心要訣云:冥心本乎無住無,住心體圓融不測。
如金剛經(jīng)云:不應(yīng)住色生心,不應(yīng)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yīng)生無所住心。
金剛齊pusa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無住而住,如是而住。
憎肇云:圣人之心,住無所住,其住坐忘。
論云: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了心經(jīng)云:心無所住,住無所心,了無執(zhí)著,無住轉(zhuǎn)真。
凈名經(jīng)云:一切法以無住為本,安住無為,名之為住,住無方所,故名無住。無住心者,是為真心。
禪源集云:言心者是心之名,言知者是心之體。
菏澤云:心體能知,知即是心,心本空寂,至虛至靈。由空寂虛靈而知者,先知也。由空寂虛靈而覺者,先覺也。不慮而覺者,謂之正覺。不思而知者,謂之真知。
故祖師云:空寂體上,自有本智能知,即此空寂之知,便是達(dá)摩所傳清凈心也。心常寂是zixing體,心常知是zixing用。
所以六祖云:一切萬法,不離zixing,zixing自知,zixing自見,zixing自悟,自悟自度。悟性還易,了心甚難。故了心也者,了此心也。了心,則心無其心矣。無心之心,是謂真心。真心是性,真性是心。
太上云:了心真性,了性真心,空無空處,無處了真。此謂真空不空,空無所空,即是了見本心也。
龐居士云:十方同聚會(huì),個(gè)個(gè)學(xué)無為。此是選fo場,心空及第歸。
與夫空覺極圓,空所空滅,即是了見本性也。
華嚴(yán)經(jīng)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fo,不可得思量。
原夫性體本空,心體本定。無空無無空即名畢竟空,無定無無定即名其如定。雖修空,不以空為證,不作空想,即是真空也。雖得定,不以定為證,不作定想,即名真定也??斩ê鈽O,通達(dá)無礙,一旦天機(jī)透露,慧性靈通,乍似蓮花開,恍如睡夢覺,忽然現(xiàn)出天然境界,充滿于上天下地而無盡藏也。此是心性常明,炯炯不昧,晃朗宇宙,照徹古今,變化無方,神妙莫測。雖具肉眼而開慧眼之光明,非易凡心便同fo心之知見,乃是見性見到徹處,修行修到密處。故得—性圓明六通頓足。
何謂六通?按玉陽大師曰:坐到靜時(shí),陡然心光發(fā)現(xiàn),內(nèi)則洞見肺腑,外則自見須眉,智神踴躍,日賦萬言,說妙談玄,無窮無極,此是心境通也。不出廬舍,預(yù)知未來事情。身處室中,又能隔墻見物。此是神境通也。正坐之間,剎時(shí)迷悶,混沌不分,少頃心竅豁然大開,地理山河,猶如掌上觀紋,此是天眼通也。能聞十方之音如耳邊音,能憶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晝或夜,入于大定,上是天堂,下見地獄,觀透無數(shù)劫來宿命所更,此是宿信通也。神通變化,出如自如,洞鑒十方眾生,知他心內(nèi)隱微之事。他雖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雖意念未萌,了了先覺,此是他心通也。
子思曰:心之精神之謂圣。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靜而能知,心空而能靈,心誠而能明,心虛而能覺。
四祖道信曰:一切神通作用,皆是自心感現(xiàn)。
瓔珞經(jīng)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得,故名神通。神通具足,愈加默耀,韜光慧而不用,若露圭角,恐染邪魔。
古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定之時(shí),或聞種種善惡之聲,或現(xiàn)種種違順之境,總是魔障,不可著他。又須反觀一身,四大皆是假,合如夢幻,全體非身。但在此心,魔自消滅。
古語云:見怪不怪怪自亡,見魔非魔魔自滅?;蚰X中有霹靂之聲,或眼內(nèi)有金星燦耀,或頂下紅霞了繞,或眉間涌出圓光,此皆幻景,心莫受他,但行工夫,休證效驗(yàn)。
所以古仙云:項(xiàng)下有光猶是幻,云生足下未為仙。又于靜中忽見樓臺珠翠、女樂笙簧、異草奇花、觸目如畫,彼人不悟,將謂是到天宮,不知自身內(nèi)院,認(rèn)作真境,因循而不出。入此際須用虛空觀而擴(kuò)充之,則我天谷之神升入太虛,合而為一也。
其虛空觀者,應(yīng)觀自心。心本不生,zixing成就,本來空寂,光明遍照,猶如虛空瑩徹,清凈廓然,周遍圓明,皎潔成大月輪,量等虛空,浩然無際。復(fù)應(yīng)觀察自身,則心之虛空而通于身之虛空,身之虛空而通于天地之虛空,天地之虛空而通于太極之虛空,虛虛相通,共成一片,豈不與太虛混之而為一耶?
始而虛其心也,既而虛其身,又既而虛天地,虛而無虛,無虛而虛,虛也不知,無虛也不知,則我陽神沖虛出入而無障礙矣。然后方可與天地合德,太虛同體,而為混虛氏之人歟。
此處只言到太虛之階梯,未曾造到太虛之實(shí)際。謂之煉神則可,謂之出神則未也。
欲要高奔帝境,當(dāng)煉演谷神,常以靈和寂照,為心虛空不住,為觀抱本還原歸太極,由此進(jìn)進(jìn)不已,及其無上可上,玄之又玄,無象可象,不然而然,則一靈之妙有遍fajie,而圓通貫云漢,以高躋與穹冥而俱合,此天谷元神煉到至極至妙之處也。
故章思廉曰:得太極全體,見本來面目,先天一點(diǎn)真,后天卻是屋。
瑩蟾子曰:煉陽神了出陽神,自色界超無色界。既然證成妙道,須要混俗和光。雖處凡塵,而不可流俗;雖居濁世,而莫測行藏。日唯銷隱,匿積陰功,開誠心,施法乳,汲引后學(xué),普度眾生,上報(bào)fo恩,下資群品。
金剛經(jīng)曰: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shí)無眾生得滅度者。故世尊成道之旦,發(fā)普度眾生之悲,乃曰:先度眾生,然后作fo。
肇法師曰:性本無生,故亦無滅,此實(shí)千圣同然之真心。眾生度盡,方入涅槃,此亦千圣同歸之實(shí)際。
王方平曰:鸞鶴來時(shí)乘紫霧,玉皇有敕登仙路。九玄七祖盡升天,度了群生方自度。
噫!試觀古fo高仙何等運(yùn)心之普,如今人有一法一訣者,秘密珍藏,猶恐漏泄,較之古人,可不愧死。
予之無念也久矣,但未得自度,先要度人,一念存心,不能自釋,今之此作,盡泄天機(jī),唯末后一著,尚未發(fā)明。今再言之,道書曰:陰神能見人,陽神使人見。蓋獨(dú)修一物者,所出乃陰神也。陰神則有影無形,世所謂鬼仙是也。若雙修性命者,所出乃陽神也。陽神則有影有形,世所謂天仙是也。故曰:道本無相,仙貴有形。然而出神太早,丹經(jīng)之所深訶既得,其母當(dāng)返其始。常留神于天谷,復(fù)歸如嬰兒,不識不知,唯深唯寂,陽光無漏,則愈擴(kuò)愈大,彌遠(yuǎn)彌光,自然變化生神。生之再生,則生生而無盡;化之又化,則化化而無窮,又生孫百千萬億。
張紫陽曰:一載生個(gè)兒,個(gè)個(gè)會(huì)騎鶴。
陳泥丸曰:一載胎生一個(gè)兒,子又孫兮孫又枝。
白玉蟾曰:一體遍多猶朗月,而影分千水多身。
入一著明鏡,而光寓萬形。
仙家謂之分身,fo氏謂之化身。如世尊之不離菩提樹下,而遍升天宮說法。又如善財(cái)之不出莎羅林,歷二百十城而遍參諸友。
東華帝君曰:fashen剛大通天地,真性圓明貫古今。若未頂門開具眼,休教散影與分形。
分形散影非不妙也,奈何還滯幻軀中,尚未超脫,欲千變?nèi)f化,豈不反傷于本體耶?直到九載功完純,亦不宜忽然跳出五行之外,返于無極之初。證實(shí)相妙之,更妙得真功全之,又全成金剛不壞之體,作萬年不死之人。自覺覺他紹隆fo種三千功滿,而白鶴來迎,八百行圓,而丹書宣詔飛升金閣,返佩帝鄉(xiāng)。
即鐘離翁云:九載功成人事盡,縱橫天地不由親。
蕭紫虛云:功成須是出神經(jīng),內(nèi)院繁華無累身。會(huì)取古仙超脫法,飄然跨鶴觀三清。
諸仙奔?xì)?,各有不同。有從寶塔出者,有從紅樓出者,有看月而出者,有對鏡而出者,有沖頂門而出者。
所以玄奧集云:塞斷黃泉路,沖開紫府門。如何海蟾子,化鶴出泥丸。
中和集云:成就頂門開一竅,個(gè)中別是一乾坤。
蓋頂門一竅豈易開哉。先發(fā)三昧火透之,不通。次聚太陽火沖之,略啟。二火騰騰,攻擊不已。剎時(shí),紅光滿界,紫焰彌天,霹靂一聲,頂門開也。
故呂純陽曰:九年火候直經(jīng)過,忽爾天門頂中破。真人出現(xiàn)大神通,從此天仙可相賀。
真人出現(xiàn),乘云氣,御飛龍,升玉京,游天闕,飄飄云際,翱翔太空。鳳篆金書,朝赴九陽之殿;蟋桃玉液,位登萬圣之筵。適意則鸞輿前引,登云則龍駕前迎。紫府鰲宮欲去,而頂中鶴舞,丹臺瓊苑擬游,而足下云生。劫火洞燒,我則優(yōu)游于真如之境;桑田變海,我則逍遙于極樂之天。聚則成形,散則成氣,隱顯莫測,變化無窮。人水火而不溺不焚,步日月而無形無影。刀兵不能害,虎兕不能傷。陰陽不能變遷,五行不能陶鑄。閻羅不能制其死,帝釋不能宰其生??v橫自在,出入自由。信乎!
紫陽云:一粒靈丹吐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此大丈夫得意之秋,功成名遂之日也。人生到此,寧不快哉?
上陽子云:總皆凡世播英雄,做盡功名到底空。唯有金丹最靈妙,大羅天上顯神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11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性命圭旨52.卯酉周天口訣修煉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