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一氣相呼吸,以法追來煉形質(zhì)。(圖上“笑”字有誤)
竅竅玲瓏五蘊空,霞光萬道連天碧。
真空煉形法,五蘊空非空。
非以空五蘊,五蘊悉皆空。
普照怫心曰:異端有白我其觀,卻嘆人從甕里盤。最上一乘含蓄遠,好從玄竅覓天寬。
蓋真空煉形之法,譬喻運甕相似。若處甕內(nèi),焉能運之,必也處于甕外。身處甕外者,即釋氏所謂外其身而虛空之是也。
故老子曰: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
薛道光曰:若人空此幻化身,親授圣師真規(guī)則。
張全一曰:太虛是我,先空其身。其身既空,天地亦空。天地既空,太空亦空??諢o所空,乃是真空。
清靜經(jīng)曰: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視其形,形無其形。形無其形者,身空也;心無其心者,心空也。心空無礙,則神愈煉而愈靈;身空無礙,則形愈煉而愈清。直煉到形與神而相涵,身與心而為一,方才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也。
古仙曰:形以道全,命以術(shù)延。此術(shù)是竅無涯之元炁,續(xù)有限之形軀。無涯之元炁,是天地陰陽長生真精靈父圣母之炁也。有限之形軀,是陰陽短促濁亂凡父凡母之氣也。故以真父母之炁變化凡父母之身為純陽真精之形,則與天地同壽也。
按孫陀羅尊者云:世尊教我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jīng)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nèi)明,圓洞世界,遍成虛凈,猶如硫璃煙相漸消,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照,照十方界,得阿羅漢。
朱元晦云:鼻端有白,我其觀之。
莫認真云:平生姿韻愛風(fēng)流,幾笑時人向外求。萬別千差無覓處,得來原在鼻尖頭。
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氣通于母。人之既生之后,一呼一吸,氣通于天。天人一氣,聯(lián)屬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鋸焉。天與之我,能取之得其氣,氣盛而生也。天與之天,復(fù)取之失其氣,氣絕而死也。
故圣人觀天之道,抉天之行,每于義馭未升,腸谷之時,凝神靜坐,虛以待之,內(nèi)含意念,外舍萬緣,頓忘天地,粉碎形骸。自然太虛中有一點如露如電之陽,勃勃然,入玄門,透長谷,而境上泥丸,化為甘霖而降于五內(nèi)。我即鼓動巽風(fēng)以應(yīng)之,使其驅(qū)逐三關(guān)九竅之邪,掃蕩五臟六腑之垢,焚身煉質(zhì),煅滓銷霾,抽盡穢濁之軀,變換純陽之體。累積長久,化形而仙。
陳翠虛曰:透體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盡純陽。煉教赤血流為白,陰氣消磨身自康。
丘長春曰:但能息息常相顧,換盡形骸玉液流。
張紫瓊曰:天人一氣本來同,為有形骸礙不通。煉到形神冥合處,方知色相即真空。
薛復(fù)命曰:不知將謂氣,得后自然真。
董漢醇曰:金用礦消,形由炁煉。煉形之法,總有六門。其一曰玉液煉形,其二曰金液煉形,其三曰太陰煉形,其四曰太陽煉形,其五曰內(nèi)觀煉形。若此者總非虛無大道,終不能與太虛同體。唯此一訣,乃曰真空煉形。雖曰有作,其實無為,雖曰煉形,其實煉神,是修外而兼修內(nèi)也。
依法煉之,百日則七魄亡形,三尸絕跡,六賊潛藏,而十魔遠遁矣。煉之千日,則四大一身,儼如水晶塔干,表里玲瓏,內(nèi)外洞徹,心華燦然,靈光顯現(xiàn)。靈光者,慧光也,故曰惹光生處覺花開。蓋慧覺花開非煉形入微與道冥一者不能有此。
故生神經(jīng)曰:身神并一,則為真身;身與神合,形隨道通。隱則形固于神,顯則神合于氣。所以蹈水火而無礙,對日月而無影。吾亡在己,出入無間。或留形住世,或脫質(zhì)升仙。有白日而飛肉尸者,黃帝之謂也。有留形在世者,彭祖之謂也。有受命而居天職者,張?zhí)鞄熤^也。有拔宅而上升者,許施陽之謂也。有示疾而終者,王重陽之謂也。有入仕而臣者,東方朔之謂也。至于老子為柱史,辛鈃為大夫,尹喜為關(guān)令,伯姬為卿上,唐典隱昆陵,孑休治漆園,帝者師四,皓輔漢惠,仇生仕殷,輔光仕漢,馬舟仕晉,海蟾仕燕,正陽棄官,純陽應(yīng)舉,常有執(zhí)鞭,琴高執(zhí)笏。若此者,多不可以枚數(shù)。
噫!神仙之隱顯去留,豈世之凡夫所能測度者哉。更若憑虛御風(fēng)之,列子折蘆過江之,達摩非若淘質(zhì)煉形之功,又安能如此輕舉之身乎?此形神俱妙之道,非坐脫立亡者之所能知。所以不免有拋身入身之失爾。
故學(xué)仙fo之流,若獨以煉神為妙,不知煉形為要者,所謂清靈善化之鬼,何可與高仙為比哉?大抵溫養(yǎng)煉形,無分彼此,雖然在兩處發(fā)明,其實是一個道理。內(nèi)外兼修,不相違背。若十日功夫無間,乃懸崖撒手時也。自然言語道斷,心思路絕。能所兩亡,色空俱泯,無滯無礙,不染不著,身似翔鴻不可籠,心如蓮華不著水。火光凈凈,瀟瀟灑灑,騰騰任運,任運騰騰,做一個無事無為、自在消逼之散漢也。此際嬰兒漸露其形,與人無異,愈要含華隱曜,鎮(zhèn)靜心田,若起歡忻,就要廣境。
如陳泥丸云: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脈已息氣歸根。有個嬰兒在丹田,與我形貌亦如然。
嬰兒既長,穴不能居,自然裂竅而出、貫頂而升。此之謂出離苦海而起彼岸也。
永明壽禪師云:身在苦海中,賴此鐵羅漢??嗪<让撾x,舍筏登彼岸。
觀吾陳真人云:此岸波濤已脫離,到彼方知壽可躋。一得歸來宜永得,渡河筏子上天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11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性命圭旨40.行禪圖修煉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