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圓,若果之必熟,兒之必生,彌歷十月,脫出其胞。
釋氏以此謂之fashen,又曰實相。玄門以此謂之赤子,又曰嬰兒。嬰兒當移胎換鼎之時,躍然而出,潛居氣穴之間,又重開一混沌也。
蓋此穴原是神仙長胎住息之鄉(xiāng),赤子安身立命之處。因是熟境,順路而歸。嬰兒既宴坐靜室,安處道場,須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則藉坤母黃芽以育之,繼則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愿彼應,發(fā)邇見遠。其中自呼自息,自闔自開,自動自靜,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遙于無何鄉(xiāng),似如來禪定于寂滅海。
到此大安樂處,仍須密守關元,無令外緣六塵魔賊所侵,內結煩惱,奸臣所亂。若坐若臥,常施瑩凈之功。時止時行,廣運xiuchi之力。遂得六門不漏,一道常通,真體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衛(wèi)護,如此保顧,如龍養(yǎng)珠,如母育子,不可頃刻暫忘,剎那失照。
鐘離翁曰:孩兒幼小未成人,須藉坤娘養(yǎng)育恩。
又曰:已證無為自在心,更須溫養(yǎng)保全真。
李清庵曰:丹從不煉煉中煉,道向無為為處為。息念息緣調祖炁,忘聞忘見養(yǎng)嬰兒。
呂純陽曰:腹內嬰兒養(yǎng)已成,且居塵世暫娛情。無端措大剛饒舌,卻入白云深處行。
蓋溫養(yǎng)育嬰乃作仙之一大事,若養(yǎng)育失調,嬰兒就有棄殼離巢之變。此時著實提防,不可輕縱出去,則一出而迷途,遂失舍而無歸。
故白玉蟾有重整釣魚桿,再斫秋筠節(jié)之嘆。
上陽子云:既達返還九與七,此即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壯換胎時,照護嬰兒休遠出。
防護之訣,密固三要為緊。
參同契曰: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fā)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guī)中。
其法是以眼觀眼,以耳聽耳,以鼻調鼻,以口緘口,潛藏飛躍,在正一心。則外無聲色臭味之牽,內無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虛明,萬緣澄寂,而我本來赤子怡怡然安處其中矣。
雖然外固三要,尤要內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煩惱、嗔恚是也。故道覺禪師曰:修此戒定慧,斷彼嗅貪癡。蓋貪癡易于制伏,唯有嗔毒難降。
圣胎訣云:嗔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馬。直待火滅煙消,方才歸于廬舍。
宋儒亦曰:忿火不懲,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豈無潰川之災?
圓覺道場修證儀云:一念嗔起,具八方障門,今欲去嗔之法,唯宗老子之日損、周易之懲忿、世尊之覺照。
高憎妙普曰:嗔火正燃時,我以覺照之。猶如湯消冰,了了無分別。緣此嗔火非實有體,皆從無名而來。
猶寶積經偈云:如鉆木出火,要假眾緣力。若緣不和合,火終不得生。是不悅意生,畢竟無所有。知聲性空故,嗔也不復生。嗔不在于聲,亦不身中住。因緣和合起,離緣緣不生。如因乳等緣,和合生酥酪。嗔目性無起,因于粗惡事。愚者不能了,熱惱自燒燃。應當如是知,究竟無所有。嗔性本寂靜,但有于假名,嗔恚即實際。以依真如起,了知如fajie。是名嗔三昧。
寶積經又云:求自然智破無名殼,則無名變成慧炬,而嗔火化作心燈,嗔之一毒既消,八萬四千煩惱亦滅。
fo經云:諸魔平等,煩惱為先。
又云:現住pusa魔,煩惱無所有。
文云:智者于苦樂,不動如虛空。善觀察煩惱,我我所俱離。
又云:無障大悲,觀諸眾生,所有煩惱皆從虛假妄想而失。知諸煩惱,體性自離。如是隨覺,即是菩提。煩惱之性,即菩提性。
又云:煩惱境是fo境界,觀煩惱性空是正修行。
又云:欲除煩惱,當行正念。
四祖亦云:一切煩惱yezhang,本來空寂。
細觀fo祖經旨大概,謂煩惱性空勿為窒礙,觀如夢幻,不用介懷。設使觸景情動,如響應聲,既應即止。若此,則煩惱塵勞不待斷而自滅,胎真赤子弗假修而自靈。
又有經云:以智慧劍破煩惱賊,以智慧刀裂煩惱綱,以智慧火燒煩惱薪。
seng圓照云:對治煩惱魔,清凈常歡喜。
龐居士云:諦現四大本空,煩惱何處安腳。
晁文元云:身同夢幻非真有,事比風云不久留。既能洞達須剛斷,煩惱魔空過即休。
張紫陽云:可謂道高龍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飲。已知壽永齊天地,煩惱無由更上心。
六祖壇經云:凡夫即fo,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fo。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故纓珞經云:fo言我從本來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始知所謂無念。若得無念者,觀一切法,悉皆無形,因此得成無上正真之道。
又云:世人不能成道而脫生死者,良由妄念為輪回種子耳。
蓋妄念起處,即是生災。妄念息處,即是真元。故玄門以止念為本,釋教以無念為宗。
無念者,為無邪念,非無正念。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助名正念。念善念惡即名邪念,不念善惡即名正念。乃至苦樂、生滅、取舍、冤親、憎愛,井名邪念,不念苦樂等是名正念。但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無念之念,謂之正念。
fo經云:善男子我等住于無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無余世界。
高峰禪師云:慈氏受一生成fo之功,不出一念無生性海。
智常禪師云:真如無念。非念法能階實相,無生豈生心。能至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生生者,生乎實相。
李之才云:念之天理則明月之當空,念之人欲則浮云之蔽日。
寒山子云:旋乾倒岳鎮(zhèn)常靜,一念萬年永不移。
天隱子云:不睹不聞存覺性,無思無念養(yǎng)胎仙。
寶積經中所說pusa安住無所住之念,非憶非忘所安住念,即名fajie。是知從上若fo、若祖、若圣、若仙,皆因冥心息念而得妙道。
故尚書曰:唯狂克念作圣,然克念之功須要躬行實踐,方有進步。不然,一片太虛,途路甚遠,少一步定是到不得。
昔人所謂工夫不到不方圓,工夫若做到極,則處自然入于無念。既得無念真常,則玄竅嬰兒寂寂然而無撓擾之患矣。
劉虛谷云:大功欲就三千日,妙用無虧十二時。
陳朝元云:含養(yǎng)胞胎須十月,育嬰乳哺要千朝。
泥丸翁云:片響工夫修便現,老成須是過三年。
三年功夫已完,溫養(yǎng)事畢。即悟真所謂,一霎火焰飛,真人自出現。真人既現,必出太玄而升天谷,再加冥心滅盡之功,則有通靈變化之妙。
劉海蟾曰:卦行火侯周天畢,孕個嬰兒鎮(zhèn)下田。霹靂一聲從地起,乾戶肇kaiguang萬里。翻身推出太玄關,這回方是真仙子。
內丹/修煉,對現代人來說不可能涌向深山老林,隱居于青青竹林,終日伴潺潺流水,古代修道的理論與實踐完全可以融入生活之中。如果一個人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時中抽出半個到一個小時,暫時告別喧嘩,身心回歸到自然狀態(tài),進入上乘修道典籍所描繪的境界之中,可以使疾病消減、體力恢復、心靈凈化、精神沐浴、智慧開發(fā)。所有這一切,都將取決于艱苦卓絕、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信心。我在內丹修煉的過程中,認真學習明代經典《性命圭旨》,以經典為師,受益匪淺?,F將學習認識分述如下:
一、 內容精湛,完整嚴密
《性命圭旨》為丹士在修煉中所必得的秘笈,此書以性命雙修為圭旨,不著撰人,相傳為明代尹志平真人高弟之筆。全書分為元、亨、利、貞四集,元集為總論,亨、利、貞三集為內丹修煉口訣,次第解說,每三節(jié)為一集,共九節(jié),其說每節(jié)佛道互參,功法次第,敘述明了,以圖配說,其圖精美,經穴準確,是內丹書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 實修程序,幾大特點
《性命圭旨》能夠引起明清道林的普遍關注,在于本書所具有的幾大特點:首先,此書具有總結性,修道的理論與實踐發(fā)展到明代,成果可觀,著作如山,門派林立,傳人,宗匠,大師,學者,不斷涌現,對內丹學進行總結的時機成熟?!缎悦缰肌返淖髡咴跁袑π薜赖囊幌盗兄卮髥栴}均不回避,引經據典,一一論述,融儒、釋、道三教內修旨要于一爐,集性命雙修玄理于一帙,總結前賢成就的同時,激勵了后學的探索精神。第二,此書具有完整、嚴密的系統(tǒng)性。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古人著書立說時隱晦其言,曲折其文,學者疲于考究,不得旨歸,望洋興嘆者有之,誤入邪說者有之,橫加指責者有之?!缎悦缰肌凡活櫧湟?guī)禁律,將千古內修之秘傾瀉筆端,系統(tǒng)地傳出實修程序中的九節(jié)口訣:1、涵養(yǎng)本源,救護命寶。2、安神祖竅,翕聚先天。3、蟄藏氣穴,眾妙歸根。4、天人合發(fā),采藥歸壺。5、乾坤交媾,去礦留金。6、靈丹入鼎,長養(yǎng)圣胎。7、嬰兒現形,出離苦海。8、移神內院,端拱冥心。9、本體虛空,超出三界。第三,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直觀性,附圖四十六幅,皆有文字說明,對理解秘笈奧義幫助很大。修道文獻往往千指萬喻,并不點破,以免非人得之,欺世盜名,害人禍己。這樣一來給學人帶來極大不便,經常因不得正解,無從下手而興趣索然,忍痛割愛。圖示在手,如虎添翼。一旦學者得意忘象,功夫精勤,攀登內修巔峰,并非沒有可能。此外,為便于學者參究,《性命圭旨》廣集三教內修名言,皆是前賢古哲畢生體道的結晶,千錘百煉而成,使人讀后爽然,澄然,回味無窮,常常會起到開掘勝境,點開心易的奇妙的作用。
三、藥物、鼎爐、火候
內丹修煉中的藥物、鼎爐、火候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歷來秘而不傳?!缎悦缰肌反蚱瞥梢?guī),系統(tǒng)分析,揭露理論的實質,其要害最終落在“修心”一著。
第一, 藥物:精氣神三寶。所謂“藥物”,外丹指用以煉丹的五金八石等物質,內丹借用外丹術語,把人體中的精氣神稱為“三寶”,即內丹煉養(yǎng)的“藥物”,是維持人體生命的最基本元素。“精”指的是人體生命組織的精華,有先天后天兩個層面。先天精與生俱來,是在無為狀態(tài)下自然本能產生的,稱作元精;后天精指以精液為寶的多種內分泌物質和激素;“氣”也有先天后天的區(qū)別,先天氣是人體原發(fā)性的氣,是內丹之丹母,稱為“元氣”、“祖氣”、“道氣”,通常寫作“炁”;后天氣指呼吸之氣,內丹煉養(yǎng)講求先天之氣與后天之氣的配合,以后天氣轉化為先天之氣,從而產生還丹;“神”也分先天和后天,先天的神稱為“元神”,是人的本來意識,是人體真正的“自我”,稱之為“主人公”;后天神即“識神”,對元神有干擾作用,識神凝煉而成元神,培育元神可以減少識神的干擾?!缎悦缰肌分械摹皟韧舛巿D”首句就點明“上藥三品,神與精氣”。此即是指先天元精、元氣、元神。因精氣神有先天、后天之分,因此藥物也有內藥、外藥之別。外藥,指“交感之精”,“呼吸之氣”、“思慮之神”,屬于后天的精氣神;內藥則指“元精、元氣、元神”,為先天的精氣神。內丹煉養(yǎng)講求先天與后天配合,即內藥和外藥混合,從而產生還丹。《性命圭旨·內外二藥》說:“凡修煉者,先修外藥,后修內藥,若高上之士,夙植靈根,故不煉外藥便煉內藥?!卑凑諆葻捓碚?,一般以煉精化氣為煉外藥階段,化氣完成為煉內藥階段,由煉精化氣到煉氣化神中間有過渡階段,此時內藥、外藥會合凝結,先由外運周天積成外藥,再用神運下丹田促生內藥,在下丹田會合凝結,成為大藥,這是一般修煉的程序?!缎悦缰肌穼人帯⑼馑幒蠠挼倪^程稱為“三家相見”。因先天為元精,后天為心;先天為元氣,后天為身;先天為元神,后天為意,所謂“三家相見”即“身、心、意”的凝成。其中“意”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耙狻敝笣撘庾R,用意控制精、氣、神的凝合修煉,能起中間媒介作用,對于那些真精未泄,可以不筑基,直修頓法的“上根人及上上根人”,可以不修外藥而直修內藥。即直接修煉元精、元氣、元神?!叭蚁嘁姟睂嵸|上是“意”為中介,凝煉后天的身、心、意,(即外藥),在此基礎上實現先天元精、元氣、元神的統(tǒng)一(煉內藥)。這里的“意”究竟指什么?這實際上也能觸及到“修心”的問題。內丹修煉,一般是先外藥再到內藥的過程,也就是克制后天的“思慮之神”等,使得先天的元神凝,并指出克制后天的“思慮之神”貴在安靜,思慮之神自然泰定,這實質上是如何修心的問題?!耙狻痹诰?、氣、神凝煉過程中的控制和中介作用,對一般人來說,因迷本心,在內煉之初,是以“修心”為重。
第二,鼎爐:玄關一竅。所謂“鼎爐”,原為煉外丹時用以生火和煉藥的器具。內丹借用外丹術語以喻煉丹之處。內丹所說的鼎爐是“鼎之為器,匪金匪鐵,爐火為具,匪玉匪石”,是人體中凝煉精、氣、神的部位。鼎爐的具體部位各派所說不同,丹經上說上乘丹法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上品丹法以天地鼎爐;中品丹法以乾坤為鼎爐;下品丹法以心腎為鼎爐;清凈派以乾首為鼎,坤腹為爐等。鼎爐為煉丹的本根之地,一般以體內丹田穴為安爐立鼎之處。大小周天的煉丹程序,又有小鼎爐和大鼎爐之分。大小之分是象征在修煉的不同階段所鍛煉的部位不同,或同一部位在不同的修煉階段有不同鼎爐作用。內丹所說的鼎爐即修煉中意守的關竅,被認為是內丹之秘。一般修煉者大都不明真相,死守身體某一具體部位不放,最終因不明究竟而誤入歧路。典型的有“玄關一竅”。玄關一竅是最秘最重要的玄妙機關,此玄關并非實體,也無定位,是“有為”所不能求得的。當“常應常靜,虛極靜篤”的時候,自然體會和驗證這一玄妙機關,此竅一開,百竅齊開,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人身神氣的根本?!缎悦缰肌穼A小爸行恼f”一節(jié),以玄關一竅對這個隱秘問題做了深入的揭露:“這個竅,元是廓然無際,神妙莫測的,元是渾然大中、不偏不倚的;元是粹然至善,純一不雜的,至無至有,至有至無。”內丹意守的最主要關竅穴位是上、中、下三丹田,盡管內丹一般用人體內的某一特定的關竅,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亦在身內,亦不在身外,無性物可覓,無方所可指?!靶P一竅”是性命之根,是先天祖氣存養(yǎng)之處。因此內丹有“玄關一竅”、“虛靈不昧一竅”、“玄竅”、“玄牝”、“玄牝之門”等說法。這一思想最早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章“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玄”為深奧幽遠,“牝”為母性?!靶P一竅”正是因其無定位,神秘莫測,所以稱之為“玄”關,意指至玄至妙之機關,蓋玄關無定位,若有定位,即非玄關。正是因為此竅難以用文字準確表達,不得不說,所以內丹典籍一般只稱其為“玄”關。內丹家看得最透,將“中”解為“玄關一竅”,以一個“中”字為玄關,涵涉了內丹修煉的關鍵和玄妙之處,成為丹家入道的法門?!爸小本烤故鞘裁??無體有用的玄關一竅,拘泥于形體無所得,向外尋求也無所得,究竟怎樣才能把握?《性命圭旨》一語道破:“觀心之法,妙在靈關一竅?!贝烁[空空洞洞,至虛至明,是內丹修煉下手的“源頭”,欲識此竅,必須“觀照本心”,只有在身心靜定之時,方寸湛然,虛極靜篤,方能見得此玄關,靠的是心領神會,最后仍然落筆于“修心”,“中”也就是“心”,對玄關竅把握的關鍵是修心。
第三, 火候:神息之法。所謂“火候”,原指煉外丹時用火技巧、程度、溫度變化等方法。在煉外丹過程中,由于經歷時間較長,在不同階段使用的溫度也不同,外丹家效法日月交替、陰陽轉換的自然規(guī)律掌握火候的進退。內丹借用這一理論,意指內丹修持的功力和次序等。如劉一明《悟真直指》中說:“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內丹火候,實質指意念和呼吸的運用程度。內丹修煉細微慎密,涉及時間、方位、質量變化、磁場轉換等因素的影響,火候的掌握非常關鍵。內丹家效法天時的進退,用十二消息卦表示十二時火候,有進陽火、退陰符之分,用卦爻銖兩計算呼吸次數,以子午卯酉四時來表示采藥煉丹的時機,然而各派丹法在多以采藥時機為火候不傳之秘,所謂“萬卷丹經,秘在火候”,“圣人傳藥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藥物可知,火候難行”,“藥非火不產,藥熟則火化矣;火非藥不生,火到則藥成矣”?;鸷蛴形幕稹⑽浠鹬?,分別指內丹修煉在“未得丹”和“即得丹”的不同階段,對意念呼吸運用的輕重緩急不同的程度。所謂文火,表示內煉過程不用意念而持續(xù)輕緩的呼吸,任其自然無為,為沐浴溫養(yǎng)之火。所謂武火,表示加強意念及呼吸的內煉方法。《修真全指》中說:“文火者,即呼吸之氣,微輕導引,沐浴溫養(yǎng)也?!薄拔浠鹫?,即呼吸之氣,急重吹逼,采取烹煉也。”《性命圭旨》強調,內煉的不同階段,要注意調節(jié)火候,《性命圭旨·行火候法》中說:“未得丹時,須藉武火以凝之。既得丹時,須藉文火以養(yǎng)之。文火者,結實之火也。其養(yǎng)之之法,節(jié)其寒溫消息是也。”對文、武火候的恰當運用,是內丹修煉的關鍵,火候太過或不及,都會有損于結丹?;鸷虻倪\用中要堅持“中和”原則,就不會有火燥、火寒之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火候之訣不是簡單的在后天呼吸上做功夫,而是調控意念,內丹認為,人心念頭受外物干擾,紛繁復雜,往往散亂游離,不能自主。有時雖能暫定,但不久還會散亂,如果不加控制,則內丹修煉無法完成。所以內丹運用火候功夫來調節(jié),火候之寒燥,全在意念上發(fā)端?;鸷蜻\用的秘訣之一,就在調節(jié)意念。朱元育《悟真篇闡幽》中說:“火候之秘,只在其意,大約念不可起,念起則火燥;意不可散,意散則火冷。必須一念不起,一意不散,侍其動靜,察其寒溫,次修持行火之候也?!眱鹊せ鸷?,實質是意、神、氣的運用。一絲雜念不起,神意不外散,含光默默,真息綿綿,這才是長養(yǎng)圣胎的真火候,要達到一絲雜念不起,一門心思不散,至虛守靜,聽其自然,秘訣“全在緩急得中”。為了對散亂的意念加以調控,內丹運用調息工夫,心息相依,拴住念頭,由散而定,可見火候運用的秘訣之二在調息?!缎悦缰肌分赋觯核^的調息,決不是簡單的調節(jié)呼吸,而是調“真息”。呼吸不聲不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神息相依,是息相也。好像在呼吸,但又沒有呼吸。這就是“真息”,也即“真火候”。
《性命圭旨》內容深奧,上述只是粗淺認識,在內丹修煉的過程中我還在深入學習,繼續(xù)實踐。
【第一轉】背磨心地煉金丹,止念當為第一關。念斷自然情識斷,須知水靜沒波瀾。
【第二轉】祖竅開時入杳冥,坎離鉛汞自氤氳。天然真火知時煉,煉出西乾月牛痕。
【第三轉】外直中通世罕聞,權求枝葉不求根。由從此處徐徐進,一點靈光漸漸明。
【第四轉】陽烏海底奮神威,正是金丹四轉時。奪得先天真種子,河車搬運過曹溪。
【第五轉】時后金晶飛上來,霞光燦爛總門開。三花聚頂烹龍虎,珠落黃庭結圣胎。
【第六轉】金烏飛入廣寒官,白虎張威待赤龍。赤龍奮力歸金鼎,掌握神珠照眼紅。
【第七轉】十月胎靈已躍然,嬰兒法乳要三年,蟄藏住息溫溫養(yǎng),猶龍?zhí)兜妆е槊摺?/p>
【第八轉】陽極陰消丹已成,神光赫赫耀金庭。脫離苦海分胎出,自在昆侖頂上行。
【第九轉】無丹無火亦無金,(風水)颼卻鉗鎚沒處尋.運我本來真面目,末生身處一輪明。
日也者,天之丹也,黑而蕩之,則日不丹。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之,則心不丹。故煉丹也者,煉去陰霾之物,以復其心之本體天命之性之自然也。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之所必有者。氣質之性,金之濁渣也。上智之所不無者,若以人倫日用之火而日煉之,則氣質之性日除。氣質之性日除,則天命之性自見矣。
故五帝三王君也,而以君道而日煉其心;伊博周召相也,而以相道而日煉其心,孔曾思孟師也,而以師道而日煉其心。無時而不心在于道,無時而不以道而煉其心,此乃古大圣大賢為學之要法,百煉、煉心、煉性之明訓也。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作者不詳,成書時間宋至明朝。分元、亨、利、貞四集。相傳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1615)新安震初子余永寧書《刻《性命圭旨》緣起》,其曰:"里有吳思鳴氏,得《性命圭旨》于新安唐太史家,蓋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述也。"。而《性命圭旨》多賴唐皋所藏孤本得以流傅?!缎悦缰肌窞榭偨Y性書籍,主張破除三教門戶之見,宗羅三教歷代精義,一出世就廣泛流傳,明清時期極盛,被三教人士視為三教修持圣典。
全書分為元、亨、利、貞4集,每集前有目錄。元集包括圖、說或圖說,共34題。分別為《三圣圖》、《伏道說》、《性命說》、《死生說》 《邪正說》、《普照圖》、《反照圖》、《時照圖》、《內照圖》、《太極圖》、《發(fā)揮》、《中心圖》、《火龍水虎圖說》、《日烏月兔圖說》、《大小鼎爐圖說》、《內外二藥圖說》、《順逆三關圖說》、《盡性了命圖說》《真土圖》、《真土根心說》、《魂魄圖說》、《蟾光圖說》、《降龍圖說》、《伏虎圖說》、《三家相見圖說》、《和合四象圖說》、《取坎填離圖說》、《觀音密咒圖》、《念觀音咒說》、《九鼎煉心圖說》、《八識歸元圖說》、《正氣朝元圖說》、《待沼圖說》《飛升圖說》等。
亨集為《涵養(yǎng)本源圖》,第一節(jié)口訣《涵養(yǎng)本源救護命寶》、《內附退藏沐浴、玉液煉形二法》,第二節(jié)口訣《安神祖竅翕聚先天》,第三節(jié)口訣《蟄藏炁穴眾妙歸根》。
利集為《采藥歸壺圖》,第四節(jié)口訣《天人合發(fā)采藥歸壺》,第五節(jié)口訣《乾坤交媾去礦留金》,第六節(jié)口訣《靈丹入鼎長養(yǎng)圣胎》。
貞集為《嬰兒現形圖》,第七節(jié)口訣《嬰兒現形出離苦海》,第八節(jié)口訣《移神內院端拱冥心》,第九節(jié)口訣《本體虛空超出三界》。
內容大要
自全真道流行以來,三教合一之說盛行,故是書首標《三圣圖》,以詩贊老子、釋迦、孔子右三圣。該書認為道即是炁,陽炁盡則死,心性為人之本體,人生虛幻,三教皆主張明心見性,勸人性命雙修,修煉金丹。并言只有金丹一途乃修行之正路。
書中總結了各種有關內丹原理及方法,闡述了各種內丹功法的術語和基本思想。并且詳細講述了內丹法"筑基煉己,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整個過程,功法共分九段,圖文并茂,附有口訣。此書竭力要把內丹功法通俗化,使一般人都能接受,并言便"后之有志于道者,再不為丹經所感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11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性命圭旨59.真空煉形圖修煉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