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左下角“ ”填寫報名表
長春小兒推拿培訓班有哪些:可以去吉林省中醫(yī)學院來的學校有專門學習小兒推拿的教學
長春小兒推拿師報考有以下幾個要求:
(1)年滿18周歲
(2)取得小兒推拿職業(yè)初級證后
(3)中等職業(yè)學校對口專業(yè)三年級或已畢業(yè)學生
(4)高等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哪些人群可以報考?
(1)有幼兒園
(2)年滿18周歲
(3)具有醫(yī)學基礎的經(jīng)驗者;
(4)有志于從事發(fā)展小兒推拿師行業(yè)
小兒推拿手法:
小兒拇指、食指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兒腹部3-5分鐘。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當于小兒四個手指的寬度),脛骨外旁開1寸(相當于小兒中指的寬度)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線,頸部到骶尾骨的連線上
作用:以上四個手法合稱為小兒推拿保健四大法
注意事項:一般早上或飯前進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暫時,病愈后再進行 小兒推拿概念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042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世界衛(wèi)生組織:柴油發(fā)動機尾氣屬于致癌···
下一篇:
駐港部隊無償獻血,獻血后應該注意什么
小兒推拿的課上完了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祖國醫(y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
說為理論指導,運用不同于成人的手法,作用在小兒體表某些特定穴位上
一,小兒推拿的適應證
小兒推拿的適應證較廣
二、小兒推拿的禁忌證
雖然小兒推拿操作安全,運用廣泛,但也有一些不宜推拿的禁忌證
1.各種皮膚病患者以及皮膚有破損(發(fā)生燒傷、燙傷
2.有明顯的感染性疾病。
3.有急性傳染病
4.嚴重的心、肺
5有嚴重癥狀而診斷不明確者慎用
三
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補”乃補正氣之不足,凡能補充人體物質之不足或增強人體組織某一功能的治療方法
“瀉”乃瀉邪氣之有余
【小兒推拿補瀉作用】
補~從遠端至近端
? ? ?輕、慢
瀉~從近端至遠端。
? ? ?重
小兒肝長有余腎不足
腎經(jīng):小拇指 補 從指尖推到指根
肝經(jīng):食指 瀉 從指根推向指尖
脾經(jīng):大拇指
注意事項:
【不能留長指甲
橈為陽
小兒推拿操作要求
1、不能留長指甲
2
小兒推拿手法操作要求
輕而不浮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小孩發(fā)燒要保持大便通暢
三天不大便
灌腸易傷身體,用開塞露稍好些
下通上緊
咽炎,消化不良引起
盜汗、自汗
小兒推拿常用手法
一、推法
推拿法分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橈( rao)側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2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一定方向的旋轉推動
3、分推法:用兩手拇指橈側或指面
二
以拇指
三
以拇指指甲或拇
四
以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
五
以食
六、拿法
以拇,食兩指適當拿住選定的穴位,兩指反復遞增用力,或用拇指和其它四指拿取某一部位之肌肉或筋膜,同時相對用力,一起一落,一松一緊地拿,稱為拿法。(風池穴,退燒!肩井穴)
七、捏脊法
大拇指抵住皮膚,食指成捏脊狀,自尾椎骨端至大椎穴,沿脊椎兩側旁開1.5寸,自下向上推,然后再以兩食指梳下來。(捏脊法的好處有好多呦,刺激脾經(jīng)、胃經(jīng)、膀胱經(jīng),可以促近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成長發(fā)育等。)
小兒頭面部穴位
百會穴
定位: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
操作:按法。固定患兒頭部
掌心適當用力按之
主治:驚風(高燒)、脫肛(拉肚子、尿床)、遺尿、目眩暈癥(成人)、印堂 頭痛、夜啼、久瀉(長時間拉肚子)等。
臨床:按揉摩之能鎮(zhèn)驚安神,升陽舉陷。
有嘔吐、惡心等癥時,用此穴會加重病情!
祛風四大手法
(感冒、頭疼、流鼻涕、打噴嚏,38.5攝氏度以下,建議物理降溫。)
1、天門穴
定位:兩眉中間(印堂)到前發(fā)際成一條直線。
操作:兩拇指從眉心向額上前發(fā)際處交替直推,稱開天門。約推30~50次。
主治:發(fā)熱、頭痛、神疲、驚惕不安等。
臨床:開天門能發(fā)汗解表,開竅醒神,鎮(zhèn)驚安神。
2、坎宮穴
定位:自內(nèi)眉梢到外眉梢成一橫線
操作:兩拇指自眉心向兩眉梢分推,稱推坎宮(分頭陰陽)
主治:發(fā)熱、頭痛
臨床:推坎宮能疏風解表
3
定位:兩側眉后凹陷處
操作:用中指端揉,稱揉太陽
主治:發(fā)熱、頭痛、驚風、目赤腫痛等。
臨床:揉太陽能發(fā)汗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
4、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發(fā)際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兩拇指或中指端揉,稱揉說耳后高骨。揉約30~50次
主治:發(fā)熱、頭痛、煩躁、神昏、驚風抽搐等。
臨床:揉耳后高骨能發(fā)汗解表,多與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等合用,也常合稱治外感四大手法。
5
定位:頸后枕骨下
操作:以拇
主治:發(fā)熱、頭痛
臨床:拿風池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
6
定位:鼻翼外側,鼻唇溝凹陷中
操作:用兩拇指或食
主治:鼻塞流涕
臨床:揉迎香能宣肺氣、通鼻竅
7
定位:(頸椎)頸后發(fā)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
主治:嘔惡
臨床:推天柱骨能降逆止嘔、祛風散寒
8
定位:手掌大魚肌面中點(魚際穴)。
操作:指端揉
主治:食積、厭食
臨床:揉板門能健脾和胃
9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指節(jié)
操作:固定患兒拇指,醫(yī)者用拇指羅紋面從指根推至指關節(jié)處稱清胃經(jīng)
主治:煩渴、嘔吐
臨床:清胃經(jīng)能清中焦?jié)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和胃降逆
10、中脘穴
定位:劍突至臍之中點
操作:用指端或掌心揉稱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稱摩中脘
主治:嘔吐、吐瀉
欲不振
臨床: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1
定位: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
操作:以拇指端按揉
主治:、積食呃逆
功效:足三里主要是能強壯身體、提高人體免疫
三焦
肝=膽
心=小腸
肺=大腸
脾=胃
腎=膀胱
1
定位:拇指橈側緣,從指尖到指根
操作:醫(yī)者以左手握住患兒之手
主治:腹瀉、便秘、疳疾、嘔葉、黃疽、厭食、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疹出不透等。
臨床:1補脾經(jīng)能健脾和胃、調(diào)補氣血。2清脾經(jīng)能清熱利濕,化痰止嘔。
2、肝經(jīng)穴(小兒多動癥—肝火過旺)
定位:食指羅紋面,從指根到指尖
操作:用左手握患兒手,以右手拇指掌面
青證經(jīng) 由食指根部橫紋向指尖方向推為清;推100~300次
主治:驚風
臨床:清肝經(jīng)能平肝瀉火
3
定位:中指羅紋面,從指根第二節(jié)處至指尖
操作:左手固定患兒中指
主治:口舌生瘡,小便短赤,高熱神昏,五心煩熱,驚惕不安,面赤目痛等。
臨床:清心經(jīng)能清熱瀉火。常用于心火熾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癥。
4、肺經(jīng)
定位:無名指羅紋面,從指根到指尖。
操作:左手固定患兒無名指,以右手拇指面自指根推至指尖為清肺經(jīng)。100~300次。
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喘、胸悶、自汗、盜汗、遺尿、脫肛、便秘等。
臨床:清肺經(jīng)可宣肺清熱,疏風解表,止咳化痰。
5、腎經(jīng)穴
定位:小指羅紋面,從指尖到指根。
操作:固定患兒小指,以拇指面自指尖推
至指根為補腎。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體虛、遺尿
臨床:補腎能補腎益腦,溫養(yǎng)下元,滋陰清熱。
小兒脾虛的表現(xiàn)
1.沒有長牙,卻每天一直流口水;
2.睡覺時眼睛是半睜開的,無法閉合;
3.臉色偏黃,比較沒有光澤,有明顯的眼袋;
4.嘴唇周圍一圈,有淡淡的青色;
5.不愛吃飯,稍微一吃點東西就飽了,就脹了;
6.很愛吃東西,容易餓,但是不長肉;
7.肌肉比較松弛,不結實;
8.大便不成形,或者比較黏,或者前硬后軟;
9.舌苔中間部分經(jīng)常厚膩、舌體胖大;
10.有剝落苔、地圖舌的孩子;
11.嘴唇的顏色偏白、或偏暗紅色。
12.過敏體質、鼻炎、腺樣體肥大大孩子一般都脾虛
小天心
定位: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
操作:中指端揉按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稱掐小天心,以中指屈曲的指間關節(jié)搗
主治:驚風
臨床:按揉小天心可鎮(zhèn)驚安神
四橫紋
定位:在掌面第二(食)至第五指(小)根部橫紋處,即指與掌的交界處
操作:右拇指甲自食指至小指依次掐之
主治:疳積、腹脹、腹痛、咳喘、驚風、氣血不和、。
臨床:推四橫紋能退熱除煩,行氣散結。
保健手法總結
小天心
補腎(腎經(jīng))
板門穴
四橫紋
中脘穴
捏脊
上火+咳嗽(風熱感冒、黃痰)
保健手法+肝經(jīng)+肺經(jīng)
單純咳嗽
保健手法+肺經(jīng)
五個穴位,守住健康的“五扇門”,讓你的身體“開門大吉”
1
2
3、 肝火旺盛——太沖穴——守住你的養(yǎng)肝門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