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手心會發(fā)熱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一個情況,手心會莫名的發(fā)燙,將我們的手掌貼在我們身體其他部位的時候能感覺到明顯的燙熱,還有的人會出現夏季手心熱,冬季手心涼的情況。還有一些人手心、腳心都感覺熱,甚至心里老是煩煩的,容易發(fā)脾氣。在中醫(yī)學中,這叫“五心煩熱”,多見于陰虛、血虛和食積。前二者多發(fā)于女性,后者多為兒童。陰虛所致的手心熱多見于腎陰不足,或肝腎陰虛。表現為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舌質紅少津,嚴重者可出現性機能虛性亢奮。這樣的患者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這一類滋陰清熱的藥物。有可能血虛導致的手心發(fā)熱,這樣的情況多見于年輕的女性朋友,此時還常常伴有痛經的情況。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夏天手心熱、冬天反倒手腳冰涼。這類患者,平日可服用當歸補血丸這類補養(yǎng)氣血的藥物,或者用當歸6g、黃芪30g,配合來熬湯。食積也稱“停食”,是指小兒由于脾胃虛弱,飲食不節(jié),引起小兒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兒消化功能紊亂導致食積癥。此時常表現出來的情況是食欲不振,手腳發(fā)熱,小孩手心發(fā)熱的話既不要補陰也不要養(yǎng)血,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其進行按摩。總的來說,手心熱的成人,不管哪種癥狀,生活中一要忌生氣,二要忌食辛辣。這是因為“氣有余便是火”,火熱損傷陰血,會發(fā)生手心熱;辛辣食物也容易損傷陰血,陰不制陽,則會手心熱。兒童要注意飲食有節(jié),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二、手心發(fā)熱的調理方式
一為飲食,要注意飲食的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特別是纖維比較多的,如芹菜、菜的根莖等,少吃油膩、燒烤類食品,這些傷肝傷胃,同時要多喝水,排毒,促進新陳代謝。二從心態(tài)上進行調整,清心寡欲,精神內守,心情放松,情緒不可過度激烈,喜怒哀樂不可過度,心情的變化同時會影響人的臟腑,所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悲傷肺”。三從睡眠入手,要睡子午覺,夜晚從11點最好就要入眠了,中午1點左右也睡上幾十分鐘(中午是心經當令,此時睡眠,有調神、提神之效,西醫(yī)也研究表明,多睡午覺,老年癡呆癥發(fā)病率低)。四還是要多運動,舒經活絡,促進新陳代謝,這是強身健體的不二法門。另外,人體是有一定的偏性,如有人體寒,有人體熱,有人體實,有人體虛,不一而足,所以手心熱屬于你的體質的一種趨勢或呈現,不過依照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調整。
三、手心發(fā)熱如何護理
一、充足的睡眠女性由于體內各項激素的改變,所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嗜睡現象,這其實是正常的現象,而且應該盡量保證女性充足的睡眠,這對寶寶的發(fā)育和改善孕婦手心腳心發(fā)熱的癥狀都有明顯的效果。孕婦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就容易情緒失控,生理燥熱,更加會加重孕婦手心腳心發(fā)熱的癥狀,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是緩解孕婦手心腳心發(fā)熱癥狀的有效方法。二、定期檢查遇到手心發(fā)熱這種癥狀,一定不要情緒過多緊張,只要保持正常的定期孕期檢查,那么就會及時發(fā)現問題的所在,聽從醫(yī)生的建議,合理改善飲食和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肯對對身體是百無一害的。孕期出現癥狀,應該及時就醫(yī),但如果是孕婦手心發(fā)熱這種常見的癥狀,只有保持定期的健康檢查就可以了,不要隨意吃藥,這是對寶寶影響最大的一個弊端。三、要加強精神調養(yǎng)陰虛體質之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中醫(yī)學認為,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尤其應遵循《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精神安閑,沒有雜念)、“精神內守”(指人體神氣要守于內,不耗散與外)之養(yǎng)神大法。平素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自覺地養(yǎng)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
四、手心發(fā)熱是什么疾病的征兆
肺結核為最常見的手心發(fā)熱原因 ,特別是青年人,同時伴有盜汗、乏力、咳嗽、精神萎靡不振等。照胸片或化驗檢查一般可以發(fā)現病變的存在。慢性腎盂腎炎大多數中青年女性,慢性活動期一般有持續(xù)性或間歇性手心發(fā)熱 ,或伴有全身發(fā)熱。仔細回憶在當時或以前有腰酸、乏力、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尿液檢查發(fā)現異常。肝病病毒性肝炎(乙肝等 )、肝硬化、慢性膽道感染等,均可能有手心發(fā)熱現象。這些病一般還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脹、肝區(qū)隱痛、失眠等。肝功能或肝炎免疫學檢查通常能查出病情。結締組織疾病風濕熱、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雖可引起手心發(fā)熱,但發(fā)生率不高 ,而且一般伴有明顯全身發(fā)熱癥狀。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有時候能預報健康和疾病,如果在體溫并沒有上升的情況下,自覺手心發(fā)熱,甚至有手心冒火的感覺,那一定要引起警惕,因為這多與某些疾病有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147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