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純性皰疹2型的治療
本病有自限性,約1-2周即可自愈。治療的目的是防止下次復發(fā)。本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原則為縮短病程,防止繼發(fā)感染,減少復發(fā)。
1.局部療法:原則為干燥、收斂、保護患部,防止繼發(fā)感染??赏馔?%龍膽紫溶液、氧化鋅油膏或泥膏、紫草生地榆油膏、0.5%新霉素軟膏、或0.25%~0.1%皰疹凈(IDU)軟膏、5%皰疹凈二甲基亞砜溶液(用于皮膚皰疹)等。對顏面部者亦可用10%醋酸鋁。
2.全身治療:治療原則其一使感染的HSV不能活化,甚至消滅病毒;其二調節(jié)免疫,防止再發(fā),可用阿昔洛韋靜滴或口服,麗珠威口服,干擾素肌注,白細胞介素Ⅱ肌注。我們在治療復發(fā)性生殖器皰疹時,使用四醫(yī)大生物技術中心產的干擾素300萬單位肌注,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共三個療程,適當配合使用白細胞介素Ⅱ或利百多或靈桿菌素,95%的病人不復發(fā)。
二、單純性皰疹有哪些癥狀發(fā)生
臨床上可分為原發(fā)型與復發(fā)型兩型。初發(fā)單純皰疹潛伏期2~12天,平均6天,幾乎所有的內臟或黏膜表皮部位都可分離到HSV。初次感染(不論是HSV-Ⅰ或是HSV-Ⅱ)時宿主急性期血清中無HSV抗體,常伴有全身癥狀,且往往比復發(fā)性皰疹明顯。原發(fā)型單純皰疹皮膚黏膜損害常需2~3周愈合,而復發(fā)型單純皰疹的皮損大多于1周內即可消失。
1、皮膚皰疹
好發(fā)于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等處多見。初起局部皮膚發(fā)癢、灼熱或刺痛,進而充血、紅暈,后出現(xiàn)針頭或米粒大小簇集水皰群,基底微紅,水皰彼此并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xiàn)多簇水皰群。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自行潰破、糜爛、滲液,2~10天后干燥結痂,脫痂后不留瘢痕。
2、口腔皰疹
皰疹和潰瘍出現(xiàn)在口腔黏膜、舌部、齒齦、咽部,可波及食管?;颊呔植刻弁础⒕苁?、流涎??砂榘l(fā)熱及頜下淋巴結和(或)頸淋巴結腫大。兒童與青年人多見。
3、生殖器皰疹
主要為HSV-Ⅱ型感染所致。生殖器、會陰、外陰周圍、股部和臀部皮膚均可受累,出現(xiàn)皰疹、潰瘍及點片狀糜爛。男性多發(fā)生在龜頭、包皮、冠狀溝、陰莖,亦可累及陰囊;女性則多見于大小陰唇、陰蒂、陰道、宮頸,亦可累及尿道。有肛交史同性戀者可引發(fā)皰疹性直腸炎,繼而出現(xiàn)肛周和直腸化膿性感染或腹股溝淋巴結炎。
4、眼皰疹
表現(xiàn)為單皰性角膜炎、結膜炎,大多為單側性,常伴患側眼瞼皰疹或水腫及耳前淋巴結腫大。反復發(fā)作者可致角膜潰瘍、渾濁,甚至穿孔致盲。在新生兒和AIDS患者中,可發(fā)生脈絡膜視網膜炎。
5、皰疹性瘰疽
是原發(fā)口或生殖器皰疹的一種并發(fā)癥。病毒可經手指上皮破損處進入或由于職業(yè)及其他原因而直接進入手指表皮內,皰疹病變常發(fā)生于末端指節(jié),深入至甲床形成蜂窩狀壞死;故局部疼痛劇烈,呈跳痛樣,常伴有發(fā)熱、肘窩和腋窩淋巴結炎。經常裸手接觸皰疹患者的牙醫(yī)和護士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險。
三、單純性皰疹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一、飲食適宜:
1.宜吃高熱量的食物;2.宜吃高維生素的食物;3.宜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議
折耳根。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皰疹的愈合。100g清炒食用。
番茄。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含量高,有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1-2個與雞蛋同炒食用。生吃也是可以的
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清熱去火,可促進皰疹的愈合。100g與肉片同炒食用。每周三次
三、飲食禁忌: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2.忌吃過燙的食物;3.忌吃酒精性的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議
辣椒。對口腔黏膜有直接的刺激性作用,可加重潰瘍的形成。宜吃無辛辣刺激性的調味品。
甘蔗。過于粗糙,且纖維素含量太高不適宜皰疹的患者食用。宜吃軟食以及易消化的飲食。
糖醋排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屬于油炸食物,比較硬,不利于本病的恢復。宜吃軟食如魚肉。
四、單純性皰疹的發(fā)病原因是什么呢
病毒感染(65%):
引起口腔及口周皮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是Ⅰ型單純皰疹病毒,人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當皰疹病毒接觸宿主易感細胞,病毒微粒進入細胞及胞核,其核心的核酸在細胞核內合成蛋白質與氨基酸,并利用宿主細胞氨酸和酶,重新復制病毒微粒;然后通過胞漿,細胞膜向周圍擴散,引起急性發(fā)作的稱原發(fā)性單純皰疹;若機體在接觸該病毒后形成抗體,但量不足,當遇機體抵抗力下降,如感冒,過度疲勞,消化功能失調或局部機械刺激等因素,潛伏在細胞內的病毒則活躍,繁殖,引起復發(fā),稱復發(fā)性單純皰疹。
免疫力降低(30%):
多在原發(fā)型皰疹感染后當全身抵抗力降低時發(fā)生,成年人多見,表現(xiàn)為在唇紅粘膜與皮膚交界處有灼痛感,腫脹,發(fā)癢,繼之紅斑發(fā)皰,數(shù)目多,呈粟粒樣大小,常成簇,初期皰液稍黃透明,以后水皰高起擴大,相互融合,皰液變?yōu)榛鞚?,皰破裂后干涸結黃痂,痂皮脫落后不留瘢痕,但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皰若繼發(fā)感染則形成膿皰,疼痛加劇,本病亦有自限性可自行愈合。
單純皰疹有哪些表現(xiàn)及如何診斷?
單純皰疹分為初發(fā)性和復發(fā)性。
初發(fā)性皰疹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初發(fā)性皰疹經治療或自行緩解后,病毒仍能長期蟄伏于體內,可因發(fā)熱,紫外線照射,風吹,月經,創(chuàng)傷,情緒激動,緊張,胃腸功能失調等激惹因素而活化,表現(xiàn)為復發(fā)性皰疹,并常反復發(fā)作,許多復發(fā)性皰疹患者在發(fā)病前可有前驅癥狀,如局部感覺異常等。
除少數(shù)全身播散性感染或皰疹性腦炎患者病情嚴重外,單純皰疹大多呈局部皮膚黏膜的皰疹糜爛性損害,全身癥狀一般較輕,不過,相對而言,初發(fā)性皰疹患者的全身癥狀往往比復發(fā)性皰疹明顯,初發(fā)性皰疹皮膚黏膜損害常需2~3周愈合,而復發(fā)性皰疹患者病損大多于1周內即可消失,按照皰疹病損部位的分布的解剖特點,單純皰疹可有如下不同的臨床分類命名:
1.皮膚皰疹(cutaneousherpes)多見于復發(fā)性皰疹或成人初發(fā)性皰疹,可發(fā)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尤好發(fā)于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多見,故也稱為“唇皰疹”,皮膚皰疹起病時,局部發(fā)癢,繼而灼熱或刺痛,充血發(fā)紅,出現(xiàn)米粒大的水皰,數(shù)個或十數(shù)個成簇;水皰彼此并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xiàn)多簇水皰群,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內自行潰破,糜爛,初發(fā)性皰疹患者,尤其病毒在皮膚明顯外傷處侵入而發(fā)生的外傷性皮膚皰疹(traumaticherpes),發(fā)病期間常伴發(fā)局部淋巴結炎及發(fā)熱,有的可達39~40℃,但大多病情不重;2~10天后病損皮膚干燥結痂,整個病程為2~3周,皮損部位一般不會遺留瘢痕,可能存在局部色素沉著,但短時期內即可逐漸消退。
2.口腔皰疹(oralherpes)皰疹和潰瘍出現(xiàn)在口腔黏膜,舌部,齒齦,咽部,甚至淋巴結腫大,口腔皰疹多見于5歲以下幼兒,但成人亦可罹患,尤好發(fā)生于有口-生殖器性交行為者,近年來,由于性觀念的變化,此類口腔皰疹的罹患者臨床上常能見到。
3.生殖器皰疹(genitalherpes)主要為HSV-2亞型感染所致,生殖器,會陰及外陰部周圍的大腿和臀部皮膚均可受累,出現(xiàn)皰疹,潰瘍,及點狀或片狀糜爛,男性患者多發(fā)生在龜頭,包皮,陰莖等處,亦可累及陰囊,患者可感局部疼痛不適,皰疹病毒感染所致前列腺炎,膀胱炎少見;但患者精液內仍可能檢出病毒,HSV-2隱性感染可能導致男性不育。
女性患者則多見于大,小陰唇,陰蒂,陰道,宮頸,亦可波及尿道,一般而言,倘損害僅局限于宮頸,患者癥狀可不明顯,皰疹性宮頸炎可僅表現(xiàn)白帶增多,甚至無癥狀;但外陰部皰疹損害常常導致局部及全身癥狀,如局部疼痛,感覺異常,尿路刺激癥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發(fā)熱等。
生殖器皰疹患者的肛門直腸也可受累,尤見于有肛交史者,又稱皰疹性直腸炎,由于部位特殊,容易夾雜化膿性繼發(fā)性感染,故皰疹性直腸炎的癥狀多較重,患者有肛門直腸痛,排便時尤為加重,常伴里急后重,發(fā)熱,腹股溝淋巴結炎,反射性尿潴留,便秘等;或患者因疼痛而畏懼排便,導致便秘及排尿困難,查體可見肛周潰瘍,有的患者雖肛門外觀未見異常,但直腸鏡檢可發(fā)現(xiàn)直腸近端黏膜皰疹,膿皰疹或彌漫性糜爛損害,嚴重的生殖器皰疹患者可并發(fā)無菌性腦膜炎或骶神經根脊髓炎,后者可導致神經痛。
由于外陰部的解剖特點,與其他部位皮膚黏膜皰疹相比,生殖器皰疹的病程較長,初發(fā)患者可達3~6周,且生殖器皰疹的復發(fā)更為常見,部分患者潰瘍面愈合后可能導致陰唇粘連,尿道狹窄等后遺癥,孕婦罹患生殖器皰疹時還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或新生兒皰疹感染,有研究認為,在宮頸癌等癌癥的發(fā)生機制中,雖然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感染更為重要,但仍可能與單純皰疹病毒的感染存在某種相關關系。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男女,許多生殖器皰疹患者病情很輕,可能無明顯癥狀,成為未能及時就醫(yī)的原因之一,并從而進一步傳播給其性伴侶。
4.眼皰疹(ocularherpes)表現(xiàn)為皰疹性角膜炎或伴發(fā)結膜炎;大多為單側性,常伴患側眼瞼皰疹或水腫及耳前淋巴結腫大,受損角膜有樹枝狀潰瘍,可導致角膜穿孔,虹膜睫狀體炎或前房積膿,嚴重者可致盲。
5.濕疹樣皰疹(eczemaherpeticum)系原有慢性濕疹,皮炎等慢性皮膚病的患者,合并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并發(fā)病后所致,易誤診為原有濕疹的加重,濕疹樣皰疹是一種水痘樣皮疹(varicelliformeruption),初期表現(xiàn)為皮膚小水皰,但以后可融合,出血或轉為膿皰,有的皰中央可呈臍凹樣;伴局部淋巴結腫大及發(fā)熱,可因繼發(fā)細菌感染,或因發(fā)生病毒血行播散,累及腦組織或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病死率可達10%~50%。
6.皰疹性甲溝炎(herpeticwhitlow)皰疹病變發(fā)生于末端指節(jié),并深入至甲床形成蜂房樣壞死;故局部疼痛劇烈,呈跳痛樣,可伴腋下淋巴結腫大,病程7~10天,經常裸手接觸皰疹患者的醫(yī)務工作者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險。
7.皰疹性腦炎(herpeticencephalitis)無論初發(fā)性,或是復發(fā)性皰疹感染,均可能導致皰疹性腦炎,皰疹性腦炎主要累及顳葉和腦干,常形成出血性壞死灶,以顳葉癥狀為重;可先損及一側,隨后延及對側,并波及腦膜,本病可以是病毒血癥的后果,但往往系皰疹病毒經鼻咽部沿嗅神經直接侵入腦部所致;故患者可無病毒血癥過程,腦脊液中亦難以檢出病毒,且僅約1/4的皰疹性腦炎患者伴有唇皰疹出現(xiàn),臨床診斷有時頗感困難。
患者起病急,畏寒,發(fā)熱,頭痛,惡心,嘔吐,譫妄,驚厥,昏迷;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癥,錐體束征,感覺缺失,視神經盤水腫;腦脊液檢查壓力升高,外觀清亮,蛋白質中度增高,糖量正?;蚱停准毎麛?shù)中度增高,多在0.4×109/L以下,以淋巴細胞為主,早期也可多為中性粒細胞;腦電圖及腦掃描提示顳葉等腦局限性損害或呈腦組織彌漫性病變,皰疹性腦炎患者約有2/3死于起病后2周內,幸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8.新生兒皰疹感染(neonatalHSVinfection)一般源于患生殖器皰疹的母親,故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為HSV-2亞型感染所致,新生兒皰疹感染主要發(fā)生于圍產期,大多系在患母陰道娩出過程中受染;或在母親妊娠期感染皰疹后,病毒經宮頸進入宮腔,導致胎兒宮內感染,宮內感染的胎兒可早產,或出生時呈各種形式的先天畸形,或出生后身體,智力發(fā)育障礙,即所謂“TORCH”綜合征,其得名于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即“T”),其他病毒其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寫在一起,即為“TORCH”,“TORCH”綜合征是生殖保健醫(yī)學目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詳見“巨細胞病毒感染”。
新生兒感染皰疹病毒后,可呈無癥狀隱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xiàn),輕者僅為口腔,皮膚,眼部皰疹,重者則呈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新生兒全身性皰疹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可為發(fā)熱,黃疸,呼吸困難,肝脾腫大,出血傾向,抽搐,昏迷,在此類患兒中,有1/3并無皮膚皰疹損害,故可能因而被誤診為新生兒敗血癥或其他疾病,病死率可高達95%,幸存者亦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9.全身播散性皰疹感染(disseminatedHSVinfection)患者多為新生兒,已如上述;但亦可發(fā)生于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免疫功能抑制者(例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患者),臨床表現(xiàn)嚴重,病死率可達70%,或呈慢性化過程。
10.HSV感染和艾滋病毒感染在生殖器單純皰疹患者人群中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此類患者合并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包括艾滋病毒感染)的概率較高;其部分原因在于HSV感染造成的生殖器皮膚黏膜糜爛損害,增加了其他性傳播疾病病原體的入侵機會,基于明顯的原因,艾滋病毒感染者中的HSV感染率也高于一般人群,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不僅導致皰疹復發(fā)率較高,而且皰疹病情也較重,常表現(xiàn)為面部與外陰部皮膚黏膜的持久性,破壞性損害,甚至毀形。
凡體表部位具有典型皰疹損害者診斷不難;對損害僅存在于腔道深處,如生殖道,呼吸道,直腸的患者,倘疏于全面仔細的體檢,則有可能誤診;對僅系內臟皰疹損害,而身體淺表等易暴露部位未出現(xiàn)皰疹的病例如皰疹性腦炎,臨床正確診斷殊屬不易,因此,注意搜集流行病學資料:例如皰疹患者接觸史,高危人群(如多性伴性行為者),以及既往皰疹病史,對提示診斷線索有重要幫助。
單純皰疹的主要癥狀是皮膚黏膜出現(xiàn)灼熱、群集性水皰,隨后形成潰瘍。初次感染者病情比較重,典型癥狀常發(fā)生在接觸后3~7天,往往伴隨一系列流感樣前驅癥狀。復發(fā)感染者可出現(xiàn)相似的前驅表現(xiàn),但水皰數(shù)量、嚴重程度和持續(xù)時間均較輕。初發(fā)型和復發(fā)型單純皰疹的臨床特征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96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