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是道家養(yǎng)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功法,通過練習靜坐法,不僅可以幫助人緩解壓力,還可以治療很多種疾病,以達到養(yǎng)生的作用。在習練靜坐法時,不僅要心靜,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靜坐之法,從理論上說要在一個靜字,靜之要訣則是心字,靜心是入門的要訣,若心不能清靜,則一切修行之法,皆無從落腳生根。故靜坐之要在靜心,靜心之要則在養(yǎng)心息心,或曰收心煉心。天玄子曾曰:“養(yǎng)心之大法有六:心廣、心正、心平、心定、心靜。”
從而去掉凡常之時的欲念之心,攀緣之心,忿恨之心,恐懼之心,好惡之心,浮競之心等?!缎P秘論》中則說:“心牽于事,火動于中。心火既動,真精必搖。故當死心以養(yǎng)氣,息機以死心。”因為種種念慮皆由心生,故當息心不動,讓思慮的心死而無生。只有思慮之心死而無生,才能顯見到我們真心,也就是我們的道心,如若父母未生前的本來之心,如此才能歸根于靜。呂祖曾說:“無念方能靜,靜中氣自平;氣平息乃住,息住自歸根;歸根見本性,見性始為真。”
息心以靜的方法,在靜功實踐中,可以通過數(shù)息或聽息的方法鍛煉。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習練時只用耳根聽不用意識,只要自然覺得一呼一吸就行,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細、淺深皆任其自然變化,不用意識去支配。所謂數(shù)息,用兩眼觀看自己的鼻尖,并同時用意數(shù)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數(shù),要訣貴在勿忘勿助,數(shù)到幾百次后,心中自然安靜。
對首做功夫的時候,不論是坐是臥,總要周身放松,不使它有局部的緊張,不讓它有絲毫的拘束,自己感覺非常的適意,做得恰到好處時,時間雖然經(jīng)過長久,心中并不厭煩,身上也沒有酸疼、麻木各種難以忍受的情況,這樣就是肉體已經(jīng)得到安靜了,但思想上的纏縛尚未解除。再進一步,做到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憶,眼前事情不牽掛,未來事情不預計,腦筋完全休息,這樣就是精神得到安靜了,其要在于輕松與自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7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氣功的行氣與養(yǎng)生
下一篇: 強冷空氣來襲-教你驅(qū)寒保暖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