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萎縮型和滲出型兩種:
1、萎縮型—又稱干性或非滲出性
主要為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玻璃膜增厚和視網膜色素上皮萎縮引起的黃斑區(qū)萎縮變性。
2、滲出型—又稱濕性或盤狀黃斑變性
主要為玻璃膜的破壞,脈絡膜血管侵入視網膜下構成脈絡膜新生血管,發(fā)生黃斑區(qū)視網膜色素上皮下或神經上皮下漿液性或出血性的盤狀脫離,最終成為機化瘢痕,據臨床觀察萎縮型也可轉變?yōu)闈B出型。
診斷要點:
(1)發(fā)病年齡在45歲以上,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雙眼先后發(fā)病,為老年人視力障礙的主要眼病之一。
(2)中心視力緩慢下降,可有視物變形,眼前有注視性暗影,最終中心視力喪失。周邊視力存在。
(3)眼底檢查:
①干性型:早期可見黃斑區(qū)色素紊亂,中心凹反光不清,有散在的玻璃疣。發(fā)病晚期,黃斑部可有金屬樣反光,視網膜色素上皮萎縮呈地圖狀,可見囊樣變性。
②濕性型:多有融合的邊界不清的玻璃疣,黃斑有暗黑色圖形,或不規(guī)則的病灶,隆起范圍可在1-3個PD,大量視網膜下出血,可進入玻璃體內,形成玻璃體出血晚期病變區(qū)呈灰白色瘢痕。
(4)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呈現透見熒光時,表現視網膜色素上皮萎縮,色素沉著處可有遮蔽熒光,早期有花邊狀或網狀新生血管,后期有熒光素滲漏(濕性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75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老年黃斑變性的表現
下一篇: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