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作為世界性醫(yī)學難題之一,一旦患上艾滋病,就意味著沒有治愈的可能。
近年來,雖然國家加大了艾滋病教育,但是每年新增的艾滋病患者的數量仍然十分驚人,并且患艾滋病的群體正在日趨年輕化。
但是根據統(tǒng)計,每年依然有接近3000例學生新增艾滋感染上報,每年的增長速度平均保持在10%。在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后,隱藏著非常嚴重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1.性教育落后,沒有普及
由于中國的社會整體風氣是趨于保守的,所以性教育雖然近年來一直被提出要求加入學生必學科目,但相關政策一直沒有真正落實。
孩子從小到大沒有經過性教育,談到性話題,孩子只會表現出不好意思,害羞等情緒,甚至會錯誤的認為:性教育是鼓勵其發(fā)生性行為的。
然而,性教育是科學的教育,包括性知識、性保護等全面系統(tǒng)的內容,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勢在必行的。
因為缺乏性教育,學生不僅無法保護自己,甚至有的人連安全套是什么都不知道。
這樣的學生一旦進入大學后,面對花紅柳綠的社會,再加上一些社會思潮的影響,會下意識的認為艾滋病距離自己十分遙遠,這樣的想法無疑是錯誤的,最終只會大大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幾率。
2.公眾對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態(tài)度
很多人由于缺乏對艾滋病的正確認知,以至于一提到艾滋病患者,就會對其產生不好的聯想,以至于下意識的對其產生歧視的態(tài)度。
而那些艾滋病患者,在公眾的歧視下,很容易喪失治療的信心并且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甚至會有二次傳播的報復心理。
雖然中國目前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性傳播,但是也不能排除血液傳播、母嬰傳播等途徑,公眾應該糾正對于艾滋病的歧視態(tài)度,正確的看待這種疾病。
即使是現在,這兩種問題仍然很嚴重,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與解決,以至于現在的艾滋病形勢依然很嚴峻。
所以,對于青年人群,尤其是學生群體,應該及時的做好艾滋防護,通常來說,只要守住這三道防線,艾滋病不會靠的太近:
1.不共用私人物品
對于牙刷、剃須刀等容易見血的私人物品,應該個人使用,不進行外借,因為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都容易導致艾滋病病毒傳播。
同時,應該杜絕前往一些沒用營業(yè)資質的路邊紋身店,如果上一個客人是艾滋病患者,再加上器具消毒不到位,很容易感染艾滋病。
2.不濫交
隨著性觀念的日益開放,很多人會同時有多個性伴侶,這也就意味著性接觸的機會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也就隨之增加。
在面對陌生人時,在不了解對方的前提下,很難知道對方是否是艾滋病的感染者,即便是用試紙做了簡單的測試也不能完全消除對方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因此,在于陌生人發(fā)生關系時,應該及時的使用安全套。
3.嚴禁吸毒
很多毒癮很大的人大多患有艾滋病,因為吸毒需要進行靜脈注射,并且吸毒人員共用注射器的頻次非常高,毒品本身對于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就有著十分大的損害,所以毒癮大的人與普通人相比,患艾滋病的幾率會更大。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能吸毒。
提醒:2019年,全國2.3億人進行艾滋病檢測,有13.1萬人患艾滋病,面對如此駭人的數據,性教育的實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大眾應該摒棄對艾滋病患者的偏見,并且關愛和保護艾滋病患者,避免其產生二次傳播的報復心理也是很重要的。
同時,在艾滋病日趨年輕化的今天,嚴格守好“三道防線”是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如此,艾滋病才會得到遏制,大眾的患病率才會不斷下降!
到底什么是艾滋病呢?
艾滋病(AIDS)是由一種轉錄酶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侵入人體后破壞人體免疫功能,最后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種嚴重傳染病。艾滋病的醫(yī)學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從這個命名我們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完整概念:獲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獲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免疫缺陷:表示在發(fā)病機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損傷而導致免疫系統(tǒng)的防護功能減低、喪失。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點是:1.對感染的易感性明顯增加;2.易發(fā)生惡性腫瘤;3.臨床及病理表現多樣化。綜合癥:表示在臨床癥狀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導致的各個系統(tǒng)的機會性感染、腫瘤而出現的復雜癥狀群。
人體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它就會把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T4淋巴細胞作為攻擊目標,大量吞噬、破壞T4淋巴細胞,從而破壞人的免疫系統(tǒng),使免疫系統(tǒng)崩潰,最終使機體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這時各種病原體及微生物就可以經血行及破損傷口侵入人體。而身體中一些不正常的細胞,例如癌細胞,也同樣得以迅速生長、繁殖,發(fā)展成各類癌瘤,從而導致人體各項機能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具有以下特點
1. 艾滋病病原體是一種逆轉錄病毒。繁殖能力非???br>2. 艾滋病病毒不是破壞人體的某一器官,而是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從而造成多器官的損害。艾滋病病毒是嗜T4淋巴細胞(T4淋巴細胞在細胞免疫系統(tǒng)中起著中心調節(jié)作用,它能促進B細胞產生抗體)和嗜神經細胞的病毒,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和破壞腦組織。
3. 艾滋病病毒變異非??欤壳耙呀洸槌銎鋬蓚€變型:Ⅰ型和Ⅱ型,并且Ⅰ型有12個亞型,Ⅱ型有6個亞型。
4.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所產生的抗體,對人體無抗體保護作用,如果檢測為陽性既為感染艾滋病病毒。
5.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外生存能力極差,不耐高溫,抵抗力較低,離開人體不易生存,常溫下只可生存數小時至數天。對熱敏感,在56度的條件下30分鐘滅活;對許多化學物質,如75%的酒精,2.5%磺酊,0.5%的次氯酸鈉等一般消毒劑敏感,1分鐘滅活;對紫外線不敏感。
艾滋病的感染過程
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fā)病有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分為四期: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當然,不是每個感染者都會出現四期表現,但每個疾病階段的患者在臨床上都可以見到。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這個時間。艾滋病病毒侵襲人體后對刺激機體引起的反應。急性感染期時,癥狀常較輕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艾滋病病毒抗體可呈現陽性反應。此后,臨床上出現一個長短不等的、相對健康的、無癥狀的潛伏期。窗口期也在這個時間。窗口期指從機體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產生相應抗體的這段時間。一般平均為2—3個月,雖然無法檢測到相應抗體,但仍具有傳染性。
2、潛伏期,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但潛伏期不是靜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續(xù)繁殖,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潛伏期指的是從感染艾滋病病毒開始,到出現艾滋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時間。艾滋病的平均潛伏期,現在認為是2—10年。這對早期發(fā)現病人及預防都造成很大困難。
3、艾滋病前期,潛伏期后開始出現與艾滋病有關的癥狀和體征,直至發(fā)展成典型的艾搬病的—段時間。病人已具備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點,即細胞免疫缺陷,只是癥狀較輕而已。
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學者稱其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此期具有三個基本特點: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發(fā)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性感染,發(fā)生各種惡性腫瘤。艾滋病的終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潰,病人出現各種嚴重的綜合病癥,直至死亡。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中,唾液、眼淚和乳汁也有少量,均有傳染性。艾滋病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即:
1. 性傳播:通過不加防護的異性或同性性行為傳播。
2. 血液傳播:通過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注射毒品、輸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的各種醫(yī)療器械(如針頭、針灸針、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須(刮臉)刀及牙刷等傳播。
3. 母嬰傳播:感染的母親在懷孕、生產、哺乳時可將病毒傳給胎兒或嬰兒。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及唾液、眼淚和乳汁均有傳染性,并且艾滋病病毒本身在自然界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通過日常的密切接觸而傳播,尤其是如果個人免疫力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炎癥、潰瘍)不小心通過各種途徑接觸到感染者的血液和性分泌物甚至唾液、眼淚,就有感染上的可能。
艾滋病(AIDS)不會通過空氣、飲食(水)傳播,不會通過公共場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觸(如握手,公共場所的座椅、馬桶、浴缸等)傳播,不會通過紙幣、硬幣、票證及蚊蠅叮咬而傳播,游泳池也不會傳播。
如何預防艾滋病的傳播蔓延呢?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到,艾滋病即可怕又不可怕??膳率且驗樗鼪]有有效的治療要藥物,無法治愈。不可怕是因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很有限,只有三條途經,它不會大肆傳播,是可以預防的。一般來說,預防傳染病的有效辦法就是,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采取措施,這些對預防艾滋病同樣有效:
1.預防艾滋病的性傳播。潔身自愛、保持忠貞單一的性關系;發(fā)生危險性行為時正確使用避孕套;及時治療性病。
2.預防艾滋病的血液傳播。預防艾滋病毒經過血液傳播,首先要采取強有力的社會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
(1)保證醫(yī)療用血和血制品的安全;要進一步保證用血安全,提倡公民無償獻血,盡量減少或杜絕賣血,并對供血者進行預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促使有高危行為的人不獻血。
(2)醫(yī)療當中嚴格掌握輸血指征,不使用未經檢驗的血液制品,減少不必要的輸血,這也是降低艾滋病毒通過輸血傳播的重要措施。
(3)全面強化預防醫(yī)院感染的措施的實施,防止在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的艾滋病毒傳播(包括病人傳染醫(yī)務人員、病人傳染病人和醫(yī)務人員傳染病人)
(4)個人預防行為在減少經血感染艾滋病毒危險上也很重要,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不使用他人的剃須刀。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遠離毒品,特別不要用他人用過的注射器注射毒品。
3、母嬰傳播預防。艾滋病病毒可在懷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養(yǎng)過程中傳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應避免懷孕,如懷孕應人工流產。孕、產婦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藥物,可降低母嬰傳播的幾率。采用人工喂養(yǎng),也可減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險性。改善婦女營養(yǎng)、預防貧血、治療感染、預防孕期和產后出血,減少不必要的輸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應避免懷孕,如果懷孕,需在孕期使用AZT或同類藥物治療,分娩采用剖宮產方式,產后避免哺乳。分娩后為新生兒提供早期艾滋病病毒診斷,定期檢查治療。
4.關心、幫助和不歧視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鼓勵他們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是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5. 對污染的廢棄物可采用焚燒。艾滋病毒本身對熱敏感,60℃下60分鐘可以滅活。需要重復使用的物品,可用煮沸或高壓蒸汽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戊二醛、75%酒精等浸泡。漂白粉、次氯酸鈉以及酒精等常用于污染的環(huán)境和物體表面消毒。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藥物,也可以用于HIV消毒。
艾滋病
截至2014年,全球約有3690萬人感染HIV病毒,平均每天就有6000人中招。而死于艾滋病的人數高達1200萬。艾滋病,是一種感染了HIV病毒而引起的人體免疫系統(tǒng)崩潰的疾病,令人恐懼,談艾色變。
這種疾病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艾滋病最可怕的,首先是死亡率高。
截至2014年,全球約有3690萬人感染HIV病毒,平均每天就有6000人中招,死于艾滋病的人數高達1200萬。1200萬人,是什么概念?在中國,只有京上廣深四個城市的常駐人口超過一千萬。也就是一個北京市的人口數。2016年1月相關報告顯示,中國感染HIV病毒的總人數,已經超過100萬大關,死亡人數高達24萬。
艾滋病不僅死亡率高,死法還很恐怖、很殘忍!各種“感冒”癥狀頻發(fā)、眼睛深陷、毛發(fā)脫落、皮膚出現大片大片的皰疹、潰爛……全身都是潰爛,身體成了細菌的繁殖基地。這條胳膊還流著膿呢,那條腿又長了個巨大的腫瘤。全身上下都是細菌,都是病毒。
第二,得了就會死,死得特別慘,這還不夠,艾滋病還非常容易傳染!
血液傳播。如果有人不幸被輸入含有HIV病毒的血液,或使用了含有HIV病毒的血液制品,比如說跟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針頭,都有可能被傳染。
性傳播。HIV病毒非常喜歡待在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人們啪啪啪時,摩擦摩擦,很容易造成細微的皮膚黏膜破損,HIV病毒能立馬通過破損的地方進入血液,造成感染。
母嬰傳播。如果母親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在十月懷胎中、生產過程中、哺乳環(huán)節(jié)中,都有機會將HIV病毒傳染給自己的寶寶。
第三,HIV病毒還有一個陰森的特點:潛伏能力超級強大,讓人防不勝防。
感染HIV病毒的最初時段,大約兩周到三個月內,一切都平靜得和之前一樣。只有少數人會出現那么一丟丟的小反應,發(fā)燒,喉嚨痛,皮疹,淋巴結腫大……像極了感冒的癥狀。就連這種小不適,也超不過兩周,誰會特別留意呢?而且這個時期,是檢測不出HIV病毒的!這段有病毒、沒癥狀、測不出的時期,叫做窗口期。
感染三到六個月后,就能夠在感染者體內檢測出HIV病毒了,但此時的感染者和正常人看著沒有任何區(qū)別。美男依舊是美男,美女依舊是美女,如此有魅力,在不經意間HIV病毒就傳播開來了。這個能檢測出病毒,但是無癥狀的時期,叫做無癥狀期,會持續(xù)兩年到二十年不等。
如果在無癥狀期發(fā)現HIV病毒,那感染者還算是幸運的,人類的醫(yī)學還能和這個階段的HIV病毒PK一下,這就是最后的機會。等到免疫系統(tǒng)徹底崩潰,一切可怕的癥狀都冒出來的時候,才會被稱為艾滋病期。
艾滋病都是哪些人容易的呢?患病人群都是那些人呢?
2015年11月25日,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透露,近五年來,我國大學生艾滋病感染者人數年增35%?!按髮W生會得艾滋?。窟€年增35%?太不可思議了!”
咱們這就來看看,為什么艾滋病在大學生人群中會有如此高的增長率呢?
第一:艾滋病教育不完善
“現在的信息環(huán)境那么發(fā)達,你說有誰沒聽說過艾滋病?我可真不信!”我們恰恰就是對艾滋病發(fā)病后的樣子教育得太多了,所以讓人們以為,得了艾滋病,就是那種全身潰爛的樣子,這不一眼就看得出來么!
可關鍵是,艾滋病潛伏期居然會長到二十年,艾滋病患者在患病的絕大部分時間里,根本就看不出什么異樣。你以為艾滋病的相關詞就只是骨瘦如柴,渾身潰爛,奄奄一息,卻不知道那八塊腹肌的帥哥、那34D的女神也有可能是和艾滋病共存的。正是因為他們對艾滋病這個疾病缺乏認識,所以就不能能指望他們提高警惕、減少傳染。
第二性觀念開放,性安全意識淡漠
大學生們,那可是社會的新新人類。男女授受不親?談戀愛時只能牽牽小手親親嘴?太Low了吧?這都什么年代了!而且現在隨著性觀念的開放,同性戀患者越來越多,艾滋病在男男間傳播的幾率可是最大的,平均每啪啪啪十次就有一次被感染的可能!
性解放!性自由!大學生的性觀念已經攀上了珠穆朗瑪峰,可性安全知識還在山腳下!沒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也正是因為這個套不會戴、不愛戴、忘記戴、來不及戴或者套套過期了,而讓自己處于危險境地。
所以說安全防護措施很重要!
第三:艾滋病篩查機制未形成
最后,咱們說說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的那些事兒。目前,艾滋病的篩查,并沒有形成良好的機制。
艾滋病隱藏得這么深,在大學生中發(fā)病率增長得這么快,如果國家強制各高校每年都給大學生們進行一次艾滋病篩查,也不至于那么多人,包括當事人,都蒙在鼓里!如果你想象著這群天真到啥都不懂的童鞋們主動去指定機構做檢查,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說,艾滋病的篩查機制非常有必要!
有人說現在的醫(yī)療水平那么發(fā)達,為什么對艾滋病卻束手無策呢。原因就是這個HIV病毒太難搞了,我們來看看它究竟在我們的身體里是怎么生長和生活的?為啥一個小小的病毒就能把我們搞得千瘡百孔,甚至是體無完膚呢?
揭露HIV病毒真面目
HIV病毒的真身,是一組帶著遺傳信息的小編碼,叫RNA。為了保護這組小編碼不暴露,它在表面裹上了一層外膜。外膜上還鑲嵌著一個個小犄角,都是蛋白質,賊丑賊丑的。
是的,你沒看錯,HIV病毒就這么點兒家當:一組小程序,一件薄膜一樣的外套,還有幾個蛋白質犄角。這么低配的裝備怎么就把人掀翻在地了呢?
HIV病毒的恐怖復制
戰(zhàn)斗過程,是這樣的:話說HIV病毒進入人體之后,頭上那幾個犄角就沒閑著,四處搜索,專門尋找能跟自己配對的人體細胞。而人體呢,有一種T淋巴細胞,為了方便,以后就簡稱它為T細胞。頭上頂著一種叫CD4的蛋白質。在HIV病毒的眼里,這個T細胞就是它要找的房子,CD4就是房子大門上的鎖,而入住的鑰匙就是HIV頭上天生自帶的蛋白質犄角。
HIV病毒到處尋找跟自己配對的房子,找到一個,迅速開鎖,毫不客氣,脫了衣服就進屋了。不對,應該說是立刻拋棄了自己的外膜,RNA就直接進入了T細胞。一闖進T細胞,HIV病毒的這個RNA,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子子孫孫就復制開了。復制好的RNA去哪兒了?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就各自鉆出老房子,進入新房子,再繼續(xù)復制。至于那個被遺棄的老房子,也就是T細胞,就這么死了唄。
免疫系統(tǒng)為什么被擊潰
要說清楚T細胞是誰,那就要從它的工作單位——免疫系統(tǒng)說起了。免疫系統(tǒng)分為兩個部門,較為低級的部門叫非特異性免疫系統(tǒng),干活的主要是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充當著“常備軍”的角色,24小時毫不懈怠地在身體里巡邏,它盡忠職守,但識別能力卻有待提高。外來的病毒細菌,抓!身體中壞死的細胞,抓!有時連自己的好細胞,只要沒認出來,都抓!但戰(zhàn)斗力又一般般,遇到搞不定的入侵者時,就得請求上級部門支援了。
這個上級部門就叫特異性免疫系統(tǒng),有兩個BOSS,一個叫B淋巴細胞,為了方便,以后就簡稱它為B細胞。另一個就是T細胞。收到巨噬細胞的求救時,T細胞就會立即出動,把藏在細胞中的病毒給揪出來,認清他是肥是瘦,是高是矮,然后把這些信息都發(fā)給B細胞,B細胞就能根據這些特征,研制出專殺武器,我們把這種專殺武器稱之為抗體。
明白了吧,這T細胞,就是人體的雷達系統(tǒng),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眼睛,HIV病毒恰恰就是專門刺瞎這免疫系統(tǒng)的。T細胞被害后,B細胞就茫然了,空有一身好功夫卻看不見敵人在哪里!而那些常備軍巨噬細胞,壓根兒就打不過HIV病毒。免疫系統(tǒng)就這樣崩潰了!最后,只要一點點不入流的小細菌、小病毒進入人體,那就像進入了培養(yǎng)皿,繁殖啊,復制啊,人呢?腫瘤啊,潰爛啊,感染啊……
艾滋病太可怕,那我們應該去哪里進行篩查呢?要檢測的話該去哪里?若得了艾滋病,要去哪里救治?沒錢該怎么辦?國家發(fā)放的免費藥物能否救命?要去哪里領???這些關乎生命的重要知識,我們都應該了解。
懷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去哪里檢查?
如果真的得了艾滋病,該怎么辦?哪里看病哪里治?沒錢怎么治?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傳播不外乎這三種,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
如果輸入了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結果基本就是被感染了。預防措施就兩條,一是盡量去正規(guī)醫(yī)院看病,避免輸入了被感染的血液。二是避免共用針頭,最好使用一次性針頭。在條件實在不允許的情況下,必須做好消毒工作,開水煮它個30分鐘,艾滋病病毒也會死成渣渣的。
性傳播,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中心思想就是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要戴套套,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性伴侶。
至于母嬰傳播,大家只知道每一年都會有很多艾滋病寶寶帶病出生,卻不知道寶寶在媽媽子宮內被感染的幾率只有5%。其余那95%的被感染幾率都來自于順產和母乳喂養(yǎng)。順產時,寶寶就會接觸大量有病毒的陰道粘液,被感染的幾率是85%。母乳喂養(yǎng),會增加25%-35%的危險性。艾滋病感染者選擇剖腹產,避免母乳喂養(yǎng)會極大地降低母嬰傳播的可能性。
艾滋病的檢測和治療
說完了防,咱再聊聊查和治吧。
去哪兒查?艾滋病病毒的檢查就是抽血檢測血液中是否有HIV抗體。三甲醫(yī)院的性病科或傳染病科就可以開單檢查。不過我還是重點推薦疾控中心的VCT門診,因為去那里檢查是國家買單,不用自己出錢錢呦。
什么時候查?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后的三個月內,人類的任何技術手段都檢測不到它的存在。所以,測一次沒有感染,三個月后再測一次,還是沒有感染,你才是安全的。千萬別大意呦。
要是被確診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該怎么辦?疾控中心會在第一時間與患者取得聯系,登記住址以及個人信息作為備案。同時,疾控中心會定期安排患者復查,區(qū)縣級以上的疾控中心都會提供免費的治療藥物。
艾滋病的治療方法
艾滋病的藥物治療就類似于雞尾酒。雞尾酒就是幾種酒勾兌在一起,形成一種新鮮的味道。這艾滋病病毒武力值極高,一種抗病毒的藥物根本奈何不了它。所以,科學家將目前研制成熟的六大類專門對付艾滋病病毒的藥物幾種組合起來,聯手對付艾滋病病毒。這樣,終于可以將艾滋病病毒壓制到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只要治療及時,按時服藥,患者想要再活個20、30年也是有可能的。
很多人都擔心,去疾控中心檢查,為了拿免費的藥,我得艾滋病的事兒會不會弄得全國人民都知道?那樣,就算不病死也會被人嫌棄死??!
這一點,患者朋友們大可放心。出于保護患者隱私的考慮,患者的個人信息會被嚴格保密,不會泄露的。
艾滋病的營養(yǎng)支持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消耗性傳染性疾病。目前沒有有效的治愈方法,病死率極高。在患者的病程當中,由于代謝需要的能量增加,同時很多病人吃的東西越來越少,再加上腸道吸收障礙,很多艾滋病病人都有營養(yǎng)不良,而且體重下降,最終導致感染無法愈合、多系統(tǒng)功能衰竭而死亡。
改善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可以促進藥物的療效,并且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大家要知道,營養(yǎng)是維持人體正常免疫功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機體的營養(yǎng)狀況對免疫功能有重要影響。而且很可怕的是,艾滋病毒通過降低免疫力,間接地影響營養(yǎng)狀況,直接干擾營養(yǎng)素的攝取和利用,也就是讓病人不想吃飯,而且吃了也吸收不了。這是怎么造成的呢?
一方面,艾滋病人他們絕大部分都有口腔疾病,就是口腔的真菌感染,潰爛,所以導致他們害怕吃東西,因為吃東西很疼啊,同時他們食欲也下降了。
第二個方面呢,艾滋病人,由于得這個病,他們營養(yǎng)素的排出增加了。因為艾滋病人大部分都會嘔吐或者腹瀉,所以非常容易導致糖類、脂肪、微量元素和電解質的丟失。
第三,艾滋病人,由于體內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細菌和病毒代謝很活躍,所以人體需要的能量就更多,要不都無法滿足這些細菌和病毒的需要。
第四個呢,就是艾滋病毒會引起代謝異常,比如蛋白質分解代謝障礙,脂肪分解代謝障礙等,所以艾滋病病人營養(yǎng)不良的幾率高達98%,也就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出現營養(yǎng)不良。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艾滋病的營養(yǎng)需求。
首先是能量需求,艾滋病病人的能量需要比健康人群高10%~15%,也就是他們的能量系數是40~45kcal/kg*d;
蛋白質的需求是健康人的1.5~2倍,要達到1.5g/kg*d;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90%的艾滋病病人,他們的能量、蛋白質攝入低于正常攝入量的70%。
進餐次數的要求:艾滋病人從普通膳食中攝入的營養(yǎng)素遠遠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特別是有口腔潰瘍的病人,他們的食物首先第一要求就是選擇味道溫和的,易消化、容易吞咽的流質或半流質,如蛋湯、粥等,避免辛辣刺激。而且對于那種因為疼痛不能進食的病人,需要使用局部止痛劑,要盡量滿足食物色香味的需求,刺激他們進食。
餐次需要做到少食多餐,男性每天5~6餐,女性每天4~5餐。
有些艾滋病病人會出現乳糖不耐受,也就是說以前本來好好的,但是得了愛字后出現乳糖不耐受,那么這種情況就不能再引用奶和奶制品了。
對于那種完全不能進食的艾滋病病人就需要要素飲食了,就是鼻飼管或者靜脈營養(yǎng)了。
對于艾滋病病人,我們還要給予足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免疫功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促進免疫器官的的發(fā)育和免疫細胞的分化,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很多艾滋病病人,由于食欲缺乏、腹瀉、嘔吐以及發(fā)燒感染等,90%的病人都能量攝入不足,維生素C的攝入量只占到推薦值的20%,鈣的攝入量只占到推薦值的47%。所以他們的飲食,更應該在日常膳食的基礎上,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以便對礦物質及維生素均衡補充,減少營養(yǎng)素的缺乏癥狀。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對艾滋病病人的營養(yǎng)宣傳教育。
很多艾滋病病人患者他們都存在營養(yǎng)知識缺乏,而且很多人都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營養(yǎng)教育包括良好的飲食原則和計劃,包括食品的安全問題,影響營養(yǎng)素吸收的因素,食欲缺乏應該怎么處理,營養(yǎng)補充劑應該如何服用,包括要讓他們認清楚好的營養(yǎng)狀況是可以改善病癥的,而且也有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想必,病人自己認識了營養(yǎng)的重要性,那么他們營養(yǎng)不良的概率才會大大降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07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