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致萎縮性胃炎的十個因素
1.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養(yǎng)出Hp,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飲食習慣
吸煙,飲酒,食物刺激,損壞胃黏膜的藥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黏膜的漿細胞內(nèi),??烧业奖诩毎贵w或內(nèi)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4.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5.體質(zhì)因素
臨床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本病的發(fā)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年齡愈大,胃黏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傷。
年齡愈大,胃黏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
6.遺傳因素
在A型萎縮性胃炎發(fā)病中的地位已被證實,在惡性貧血家庭成員中PCA、IFA陽性率高,萎縮性胃炎常見。
7.金屬接觸
鉛作業(yè)工作者胃潰瘍發(fā)病率高,胃黏膜活組織檢查發(fā)現(xiàn)萎縮性胃炎發(fā)病率也增高。除鉛外很多重金屬如汞、銅及鋅等對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8.放射
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可使胃黏膜損傷甚至萎縮。
9.缺鐵性貧血
很多事實說明缺鐵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關系密切。
10.其他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xù)等。
二、萎縮性胃炎的八種類型
根據(jù)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素體情況及其臨床特點,中醫(yī)一般將其分為以下幾種基本證型。
肝胃氣滯型
胃脘脹痛,飽悶不適,食后尤甚,痛無定處,攻撐連脅,不思飲食,遇情志不遂則加重,噯氣頻作,矢氣較舒,大便不暢,時有腹痛欲便,便后痛減,有時惡心嘔吐、泛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沉弦。
脾胃虛寒型
平素四肢不溫、怕冷,胃脘部不適或有微痛,喜熱食,食冷則不舒或常因多食生冷而發(fā)病,疼痛喜用手按或熱熨,得按或熱熨則痛減,泛吐清涎,大便溏瀉,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遲緩或沉。
胃氣不足型
脘腹脹滿,噯氣呃逆,或食欲不振,食后更感脘腹脹痛不適,或惡心嘔吐,脘腹時痛,神疲乏力,時有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氣滯食積型
胃脘部不適或脹滿,時時噯氣,偶有輕微疼痛,攻撐不定,食欲減退,多食則易引起食物不化,或嘔吐酸腐,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弱或兼滑。
胃熱陰虛型
胃脘部不適,時有痞塞或微痛,有灼熱感,似饑不欲食,口干不欲飲,五心煩熱,食欲減退,形體消瘦,面色潮紅,胃痞、胃痛常由熱食或熱性食物而誘發(fā),大便不暢或秘結,舌質(zhì)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shù)。
氣滯血瘀型
平素情志不舒,常抑郁,易激動,善太息,脘腹脹滿,疼痛不適,每遇情志不暢而胃脘部不適、疼痛加重,疼痛固定不移,按之明顯,入夜痛甚,噯氣,饑不欲食,心煩少寐,口渴而不欲飲,舌質(zhì)暗有瘀點,舌苔少或無苔,脈細澀。
寒熱夾雜型
胃脘悶脹或脘腹痞滿,嘈雜不舒,似痛非痛,飯后飽脹,食欲減退,口苦口粘,大便不暢或時有干結,舌質(zhì)淡紅,舌苔厚膩,脈弦滑。
氣血虧虛型
身體虛弱,面色無華,唇色淡白,平素食欲不振,易感冒,常自汗出,動則氣短乏力,頭暈心悸,胃痞、胃痛常因過勞而誘發(fā),胃痛隱隱,喜得揉按,空腹痛重,進食可緩解,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療關鍵在于益氣溫中,活血化瘀.建議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檢查結果,舌苔脈象等加以辨證,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藥物治療的同時要注意飲食規(guī)律,勞逸適度,心情愉悅;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和煙酒,慎用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激素等. 萎縮性胃炎有增生、腸化生者應禁食無鱗魚、松花蛋、土豆、菠菜、牛奶、菠蘿等,不要飲茶、吸煙,食要清淡,不要吃含鹽太高的食物,并可每天加服常量維生素C,生氣后不可馬上進食.
三、萎縮性胃炎的六種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戒煙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紅霉素等,飲食宜規(guī)律,避免過熱、過咸和辛辣食物,積極治療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療
經(jīng)五肽胃泌素試驗測定證實低酸或無酸患者可適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鹽酸0.5~1.0ml,飯前或飯時服,同時服用胃蛋白酶合劑,每次10ml,1天3次;亦可選用多酶片或胰酶片治療,以改善消化不良癥狀。
3.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患者發(fā)生萎縮性胃炎時,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內(nèi)細菌孽生,尤其是幽門螺桿菌檢出陽性率很高。應行抗Hp治療。
4.抑制膽汁反流和改善胃動力
消膽胺可絡合反流至胃內(nèi)的膽鹽,防止膽汁酸破壞胃黏膜屏障。硫糖鋁可與膽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結合,也可用于治療膽汁反流。亦可給予熊去氧膽酸。
胃復安、嗎叮啉、西沙比利等藥可增強胃蠕動,促進胃排空,協(xié)助胃、十二指腸運動,防止膽汁反流,調(diào)節(jié)和恢復胃腸運動。
5.增加黏膜營養(yǎng)
合歡香葉酯能增加胃黏膜更新,提高細胞再生能力,增強胃黏膜對胃酸的抵抗能力,達到保護胃黏膜作用。也可選用活血素;或選用硫糖鋁、尿素囊、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6.五肽胃泌素
五肽胃泌素除促進壁細胞分泌鹽酸,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外,還對胃黏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黏膜有明顯的增殖作用,可用于治療低酸無酸或有胃體萎縮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早餐前半小時肌注,每天1次,第三周改為隔日1次,第4周改為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3個月為一療程。輕中度萎縮性胃炎應用,治療療效佳,有效的促進了腺體修復。
四、中醫(yī)治療萎縮性胃炎的五種方法
(1)脾胃虛寒型:平素四肢不溫、怕冷,胃脘部不適或有微痛,喜熱食,食冷則不舒或常因多食生冷而發(fā)病,疼痛喜用手按或熱熨,得按或熱熨則痛減,泛吐清涎,大便溏瀉,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遲緩或沉。
(2)氣滯食積型:胃脘部不適或脹滿,時時噯氣,偶有輕微疼痛,攻撐不定,食欲減退,多食則易引起食物不化,或嘔吐酸腐,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弱或兼滑。
(3)胃氣不足型:脘腹脹滿,暖氣呃逆,或食欲不振,食后更感脘腹脹痛不適,或惡心嘔吐,脘腹時痛,神疲乏力,時有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4)肝胃氣滯型:胃脘脹痛,飽悶不適,食后尤甚,痛無定處,攻撐連脅,不思飲食,遇情志不遂則加重,噯氣頻作,矢氣較舒,大便不暢,時有腹痛欲便,便后痛減,或有惡心嘔吐、泛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沉弦。
(5)胃熱陰虛型:胃脘部不適,時有痞塞或微痛,有灼熱感,似饑不欲食,口干不欲飲,五心煩熱,食欲減退,形體消瘦,面色潮紅,胃痞、胃痛常由熱食或熱性食物而誘發(fā),大便不暢或秘結,舌質(zhì)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shù)。
中醫(yī)治療萎縮性胃炎的關鍵在于益氣溫中,活血化瘀。建議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檢查結果,舌苔脈象等加以辨證,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藥物治療的同時要注意飲食規(guī)律,勞逸適度,心情愉悅;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和煙酒,慎用某些藥物,激素等。
一不論病因如何,均應戒煙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粘膜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紅霉素等,飲食宜規(guī)律。
二、西藥,對癥用藥:1弱酸治療:經(jīng)五肽胃泌素試驗測定證實低酸或無酸患者可適量服用米醋,同時服用胃蛋白酶合劑,亦可選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療,以改善消化不良癥狀。
2抗幽門螺旋菌治療:應用抗生素類藥物:三鉀二櫞絡合鉍;羥氨芐青霉素膠囊,呋喃唑酮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治療作用的藥物還有慶大霉素、黃連素、甲硝咪唑、四環(huán)素、氟哌酸等。
3抑制膽汁反流和改善胃動力:消膽胺可絡合反流至胃內(nèi)的膽鹽,防止膽汁酸破壞胃粘膜屏障,硫糖鋁可與膽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結合,胃復安、嗎叮啉、西沙比利等藥。4加粘膜營養(yǎng):合歡香葉酯能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細胞再生能力也可選用活血素,或選用硫糖鋁、尿素囊、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5五肽胃泌素和激素:五肽胃泌素除促進壁細胞分泌鹽酸。
三、中醫(yī)辨證方法:萎縮性胃炎發(fā)病緩慢,病勢纏綿,屬于祖國醫(yī)學中“胃脘痛”,“腹脹”的范疇。
至
寶
和
胃湯
辨證詳解:【
清熱散寒,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效,兼以補脾溫腎,補益中氣,驅(qū)邪扶正,恢復胃腸功能?!?/p>
這種病情最好采用中醫(yī)藥進行治療;胃鏡什么時候做的?有幽門螺旋菌的感染嗎?它是引起胃炎、胃潰瘍、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萎縮是輕、中、重哪一種程度?有腸化、增生嗎?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 都是癌前病變。應引起重視。西藥對萎縮、腸化、增生無效。建議你中所藥治療較好,中藥對肝腎沒有影響。中藥可服用潰瘍散、健胃顆粒。它可逆轉(zhuǎn)萎縮的粘膜萎縮 。現(xiàn)有哪些癥狀請詳細說明后,我再給你出一個治療方案。生活上好好調(diào)理,禁食生冷,如涼拌菜、可樂、雪碧、及碳酸飲料;辛辣食品如生的蔥、姜、蒜及韭菜、蒜苗、辣椒、柿子椒;不宜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粘性食品、過于油膩的食品。尤其是萎縮性胃炎有增生及腸上皮化生的患者應禁食帶魚、土豆、菠菜、牛奶、菠蘿等食物,更不要吸煙、飲濃茶、濃咖啡、飲酒??谝宓?,不吃含鹽太高的食品。還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禁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凡事要放寬心,不可多慮多憂,少思少患胃病,只有正確的治療,對癥下藥,正確的保養(yǎng)、調(diào)理生活,才有助于萎縮性胃炎的早日康復。
滿意請采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3043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