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對新生兒的心臟形狀感興趣,其實新生兒的心臟和成年人很接近,只是心隔比較小,心室比較大,通常在發(fā)育到兩周歲的時候心臟外觀就和成年人一樣,新生兒的心臟健康十分重要,如果新生兒的心臟形狀同齡人有差異,那么一定要做好心臟的檢查,避免心臟先天畸形的出現(xiàn)。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新生兒心臟形狀的相關問題。
一、新生兒的心臟形狀和成年人很相似,只是新生兒的心臟心隔比較小,因為寶寶胸腔還沒有完全發(fā)育開,這樣可以給心臟節(jié)省出很多發(fā)育的空間,新生兒的心室在心臟占比重中比較大,這樣能夠保證新生兒全身供血的充足,這也就是小孩脈搏動比成年人快的原因。
二、新生兒的心臟形狀很大的決定心臟功能是否健全,如果新生兒的心臟形狀和同齡新生兒差距很大,就要引起家長和醫(yī)生的注意,這類新生兒很有可能是患有先天性的心臟病,一般來說表現(xiàn)為心隔缺損三毫米,但這種病情是比較輕的,在新生兒以后的發(fā)育中,能自己長好也是有可能的,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三、新生兒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心臟也在快速發(fā)育著,只要家長能夠保證孩子營養(yǎng)的供給,不要讓孩子出現(xiàn)挑食偏食的毛病,心臟功能都能正常反應,在新生兒寶寶出生后,要讓寶寶養(yǎng)成向右側睡覺的習慣,這樣不會到壓迫到心臟,對寶寶心臟的發(fā)育也是有幫助的。
新生兒的心臟形狀和成年人比較像,相對來說,新生兒的心隔比較小,心室比較大,這樣心臟能保證血液對寶寶身體的供給,是人先天心臟的一種自我保護,家長在新生兒出生后要給寶寶提供健康的飲食,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健康的發(fā)育,同時要注意不能讓新生兒就趴著睡覺,以免影響心臟的發(fā)育。
正常新生兒的基本特點
正常新生兒的基本特點,這一時期孩子脫離母體來到一個完全嶄新而陌生的世界,開始獨立生活,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還需要爸爸媽媽多注意,以下是正常新生兒的基本特點參考。
正常新生兒的基本特點1 正常新生兒的特點:
1、呼吸系統(tǒng)。新生兒呼吸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較淺,頻率較快,40次/分左右。
2、循環(huán)系統(tǒng)。新生兒心率波動范圍較大,通常為90-16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血壓平均為70/50mmhg(9、3/6、7kPa)。
3、消化系統(tǒng)。新生兒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胃呈水平位,賁門松弛,幽門括約肌發(fā)育較好,幽門相對較緊張,易發(fā)生溢乳。生后10-12小時開始排出胎糞,約2-3天過渡到正常糞便。
4、血液系統(tǒng)。新生兒出生時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和血紅蛋白量較高,以后逐漸下降。血紅蛋白中胎兒血紅蛋白約占70%。由于胎兒血紅蛋白對氧有較強親和力,所以新生兒缺氧時往往紫紺不明顯。白細胞總數(shù)較高,出生后第3天開始下降。
5、泌尿系統(tǒng)。一般生后24小時內排尿,若生后超過48小時仍無尿,需要尋找原因。腎小球濾過率低,濃縮功能差,易出現(xiàn)水腫或脫水癥狀。排磷功能較差,易導致低鈣血癥。腎對酸、堿平衡調節(jié)能力不足,易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
6、神經系統(tǒng)。腦相對較大,大腦皮層興奮性低。脊髓相對較長,其末端約在3、4腰椎下緣,故腰穿進針應在第4、5腰椎間隙。出生時己具有暫時性原始反射;正常情況下,生后數(shù)月這些反射自然消失;新生兒巴氏征、克氏征可呈陽性。
7、免疫系統(tǒng)。胎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IgG,但數(shù)月后逐漸消失。IgA和IgM則不能通過胎盤,故新生兒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人的.初乳中含較高IgA,可增強新生兒的機體抵抗力。
8、體溫調節(jié)。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完善。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豐富,易散熱。寒冷時因寒戰(zhàn)反射未建立,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謝來產熱,產熱量相對不足。新生兒通過皮膚蒸發(fā)和出汗散熱,室溫過高時,引起體內水分過多丟失,出現(xiàn)發(fā)熱稱“脫水熱”。
正常新生兒的基本特點2正常新生兒是指出生時胎齡滿37~42周,體重>2500g,身長47cm,無畸形和疾病的活產新生兒。
1、外表特征 ——出生時哭聲響亮,四肢屈肌張力高,皮膚紅潤,胎毛少,覆蓋有胎脂,耳廓發(fā)育好,乳暈明顯,可摸到結節(jié),指甲長過指端,足底皮紋多,男嬰睪丸已降入陰囊,女嬰大【陰】唇完全遮蔽小【陰】唇。
2、皮膚黏膜及臍 ——皮膚薄嫩,血管豐富,易感染,臍帶生后1~7天后脫落。
3、體溫 ——體溫中樞發(fā)育不完善,調節(jié)功能差,易隨外界溫度變化。
4、呼吸 ——呼吸中樞不成熟,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節(jié)律不規(guī)律,40~45次/分。
5、循環(huán) ——心率快,約l20~140次/分。且波動較大,范圍在90~160次/分之間。
6、消化 ——胃呈水平位,賁門松弛,幽門緊張,易發(fā)生溢乳,生后24小時內開始排墨綠色胎糞,3~4天后轉為黃色糞便。
7、泌尿 ——腎功能差,易發(fā)生水腫或脫水。一般在24小時內排尿。
8、神經 ——新生兒腦相對較大,大腦皮質發(fā)育尚未完善,常出現(xiàn)無意識、不協(xié)調的活動。足月兒出生時已具備一些原始反射: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新生兒有神經系統(tǒng)疾病時,這些反射才能消失;正常情況下,生后數(shù)月這些反射自然消失。
9、免疫 ——可由胎盤從母體獲得IgG,數(shù)月后漸漸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特別是分泌型IgA缺乏,故新生兒易患各種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護理:
1、護理診斷/問題:
(1)有體溫改變的危險:與體溫調節(jié)功能不完善有關。
(2)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功能不完善有關。
(3)知識缺乏:家長缺乏有關喂養(yǎng)及護理知識。
2、護理措施:
(1)預防體溫改變的護理:保暖,將剛娩出新生兒皮膚擦干并用溫暖毛巾、小棉被包裹,外置熱水袋。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濕度對維持體溫非常重要,應將新生兒置于中性溫度下,即穿衣、包裹棉被、室溫維持在22℃~24℃,在這種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下,機體耗氧量少,代謝率最低,蒸發(fā)散熱量亦少,又能保持正常體溫,此溫度又稱適中溫度。此外新生兒室應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清新。相對濕度在55%~65%、
(2)預防感染的護理: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應濕式清掃,每日紫外線照射30分鐘,工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嚴格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新生兒衣服應柔軟,體溫穩(wěn)定后可沐浴,水溫在38℃~40℃,每日一次,注意頭頸、腋窩、手掌等皮膚皺褶處的清洗,臍部保持干燥,注意日常觀察。
(3)健康指導:宣傳母乳喂養(yǎng)優(yōu)點,鼓勵父親參與日常護理,采用多種方式教會家長新生兒日常護理方法,強調新生兒出院后繼續(xù)照顧的重要性。
正常新生兒的基本特點3新生兒出生斷臍后約10秒鐘內就開始呼吸了。
新生兒出生后1~2分鐘內藥迅速斷臍帶,過遲斷臍帶會形成紅細胞增多后引起心臟病、肺氣腫、心力衰竭。
新生兒器官發(fā)育尚不成熟,過濾能力差,不能喂含有鹽的溶液。以免發(fā)生組織水腫。
出生第一日就會排出墨綠色的胎便,如果出生24小時后都還沒排便,應該檢查有無先天性無肛門或消化道畸形。
喂奶后,大便變?yōu)辄S色,像糊狀,每日3~5次。大便的性狀可提示喂養(yǎng)的情況;次數(shù)增多,便質與水分開,提示消化不好;大便多泡沫酸味重,提示喂糖過多了。用牛奶喂養(yǎng),大便結塊,臭味較濃;喂食不足,大便色綠量少,次數(shù)多,新生兒哭鬧不安;腸道感染時,大便次數(shù)增多,便稀或水樣,或帶粘液、膿液、有腥臭,嘔吐、發(fā)燒、厭食。x
新生兒出生時,皮下脂肪薄,身上布滿白色脂肪,皮膚紅潤。出生1小時內體溫下降2℃,后逐漸回升,一般在12~24小時內體溫穩(wěn)定在36~37℃之間。
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多見的一種。中小型缺損,常無顯著病癥,大中型缺損,由此可見發(fā)育遲緩、疲憊無力、削瘦、淡白,易患呼吸道感染。室間隔缺損,一部分患兒在10歲前還有自主關閉的很有可能,因此,如無病發(fā)癥,手術治療可在10歲之后開展。
最先應當確立的是擁有雜音在新生嬰兒階段不一定就身患先天性臟病,換個角度來看沒有雜音也不能說毫無疑問沒有心臟疾病??墒且驗楹芏嘞忍煨孕呐K病病人的心臟的結構產生了不應該有的轉變,造成了血液的更改,心血管的雜音或是很普遍的。因而新生嬰兒出生后若能聽見心血管雜音,但小孩的一般狀況不錯,都沒有烏青可以等小孩2-3個月時再查驗,雜音消失了也不需再作查驗。
要盡量減少嬰兒啼哭,達到其生理學規(guī)定,如準時喂母乳,立即更嬰兒換尿布等。純母乳喂養(yǎng)的患兒,不必將胸部塞住小寶寶的口鼻持續(xù)吮吸,那樣會使他閉氣,非常容易產生烏青,要間歇性喂奶,使孩子獲得歇息。奶粉喂養(yǎng)一樣這般。
室內空氣質量要新鮮,溫度要適合。有不斷烏青的患兒應防止室溫、環(huán)境濕度過高,并須常常確保足夠的每天喝水量,以防脫干而造成形成血栓。飲食搭配要頗具營養(yǎng)成分,便于消化。不必一頓吃得太撐,要少吃多餐。適度調節(jié)食材的構造,避免出現(xiàn)嚴重便秘。
這也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多見的一種。中小型缺損,常無顯著病癥,大中型缺損,由此可見發(fā)育遲緩、疲憊無力、削瘦、淡白,易患呼吸道感染。室間隔缺損,一部分患兒在10歲前還有自主關閉的很有可能,因此,如無病發(fā)癥,手術治療可在10歲之后開展。動脈導管未閉。是小孩先天性心臟病較常用的一種種類,經查驗診斷后,最好是在4-15歲開展手術醫(yī)治,因4歲之前還有自主痊愈的很有可能。
女生超過男孩兒,臨床癥狀因缺損尺寸而異。一般由此可見發(fā)育遲緩、臉色蒼白、易疲勞、主題活動后易發(fā)生心慌氣短。如無并發(fā)癥,應在10-15歲開展手術醫(yī)治為宜。法洛氏四聯(lián)癥。此型較重,經常在寶寶階段即發(fā)生嘴唇、指、趾端紫紺、氣喘、呼吸不暢、發(fā)育遲緩、。一般在5-15歲開展手術醫(yī)治較為理想,但手術治療通過率不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751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