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一提到氣功,很多人就會覺得是虛假的,是不存在的,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氣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瑰寶。從古至今,千百萬人的實踐證明它有奇特的功效。它能治病、健身、延年益壽、開發(fā)智慧、激發(fā)人體潛能等等。它的效應有時甚至是很神奇的,其神奇的功能用目前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yī)學等原理尚未能深入研究得到圓滿的解釋。
正因如此,一些學者,便一口咬定它們是假象,只不過是魔術或幻覺,從而認定搞氣功是迷信。另有一些人則憑耳聞目睹的事實,特別是自身修煉氣功的種種感應,便對氣功由相信到入迷,然而卻往往由于缺乏經驗和有關知識,對氣功產生盲目崇信和不切實際的幻想,更有甚者乃至陷入宗教迷信的泥坑。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練功。甚至導致走火入魔,并發(fā)生嚴重的后果。上述情況屢見不鮮。
其實、氣功是一門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科學。中、外許多學者已用儀器證實了氣功外氣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物質。外氣中含有帶電粒子、有漲落調制的遠紅外輻射效應,有低頻磁效應,有次聲效應,有一種穿透力極強、抗干擾性極大、能量非常集中的輻射。
此外,國內外對氣功的生理效應方面的實驗表明,練氣功可以改善和調節(jié)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乎吸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代謝與內分泌系統(tǒng)、骨骼、肌肉等的功能。氣功外氣不僅可以作用于人,還可以作用于動植物,甚至作用于非生物。凡此種種,足見氣功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對氣功應當深信不疑,練氣功不是搞迷信。
盡管目前對氣功的許多機理尚無法弄清,但我們首先應當尊重事實,然后以事實為依據深入探索其原理。當然我們對氣功也不能迷信。一是不要迷信氣功的作用,二是不要陷入宗教迷信的泥坑。
首先,我們雖應深信氣功的效用,但卻不應迷信氣功的萬能,更不能使人長生不死。練氣功固然能改善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力,提高保養(yǎng)身體的自覺性,從而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或者治愈某些疾病。
再者,對于外氣治病,我們更不應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盡管有些高級醫(yī)療氣功師治病效果十分神奇,但畢竟效果好的只是少數。一則真正高級的醫(yī)療氣功很難見到,二則即使是高級醫(yī)療氣功師其效果也難確保。
其次,不少氣功門派都聲稱自己的功法來源于佛教或道教。有些氣功師也特愛宣傳宗教迷信的作用,將氣功與宗教迷信掛鉤、于是導致許多練功者由信仰氣功轉而迷信。
其實這里面有許多誤解,須知氣功未必來源于宗教??梢哉f自有人類就有了氣功。人類在求生過程中,不斷與疲勞和疾病作斗爭,自發(fā)地產生一些自我鍛煉方法,有些就可以視為氣功的雛型。無論行、住、坐、臥,若能放松、入靜,時間久了,均能達到氣功的微妙效應。這些都無需什么文化知識,與宗教信仰亦無甚瓜葛,人們能自然學會,甚至有些動物亦能做到。
眾所周知,龜蛇長壽,或逾千年。自古以來就流傳有模仿龜蛇的功法(稱為龜息法、龜蛇功)。亙古至今人類中之聰朋靈慧者或官能獨異者,善于總結、積累有效的養(yǎng)生之法,用口頭或文字傳播下來,便是各種功法。所以氣功不同于宗教。
氣功是什么?
氣功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有關氣功的內容在古代通常被稱為吐吶、導引、行氣、服氣、煉丹、修道、坐禪等等。在古書記載中很少有“氣功”二字,偶爾出現(xiàn)“氣功”的提法,亦無完整的解釋。直到本世紀50年代,劉貴珍在《氣功療法實踐》一書中寫到:“‘氣’這個字,在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的練習……”一般認為“氣功”二字從此被確定和傳播開來。國外有些資料將氣功譯為“深呼吸鍛煉法”,國內有些工具書也如是照搬,顯然是未認識到氣功的真諦,實際上氣功鍛煉包括呼吸、體勢、意念三類手段,每一類手段又有多種鍛煉方法,深呼吸只是眾多呼吸鍛煉方法中的一種??梢?,將氣功的定義解釋為“深呼吸鍛煉方法”,是過于片面了。
如果從中醫(yī)學角度定義氣功:氣功是通過調神的自我鍛煉,使自身氣機變得協(xié)調的鍛煉方法。
隨著科學的向前發(fā)展,我們可以用現(xiàn)代科學的有關知識來認識氣功,這將更加深化我們對氣功實質的認識。
如果從現(xiàn)代行為醫(yī)學的角度看,氣功鍛煉是對一種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為進行學習訓練,最終以條件反射方式固定下來的行為療法。
如果從氣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學過程看的話,可將氣功定義為:主要是通過使用自我暗示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識進入到自我催眠狀態(tài),通過心理—生理—形態(tài)自調機制調整心身平衡,達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鍛煉方法。
我們也可將上述認識概括成一句話:氣功是一種帶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心身療法。心身療法的種類很多,氣功區(qū)別于其它眾多自我心身療法的重要之處是帶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中國人所獨有的,以中醫(yī)理論內容“調神”為核心指導的實踐活動。
[氣功] 氣功這門學問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氣功一詞首見于晉朝許遜的《靈劍子》一書,此處氣功雖有練氣、修德之意,但尚未作為專用名詞使用。至清末《少林拳術秘訣》一書 的《氣功闡微》中才明確提出氣功一詞。直至1953年劉貴珍把自己的功法定名為“氣功療法”,后又建立氣功療養(yǎng)院,并著有《氣功療法實踐》等書,氣功一詞才廣泛應用并為廣大群眾所熟知。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氣功已發(fā)展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一門特殊學問。
何謂氣功,目前已有數十家為之規(guī)范定義,雖各有道理和根據,但未有為眾人所公認者。智能氣功科學本著氣功定義的內涵必須是各家氣功實質的集中表現(xiàn),將氣功一詞定義如下:“氣功是建立在整體生命觀理論基礎上,通過主動的內向性運用意識活動的鍛煉(調心、調身、調息是其外延),改造、完美、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變?yōu)樽杂X智能的實踐。”該定義指出了氣功的理論基礎——整體生命觀,包括宇宙大自然是一整體、人本身是一整體、人和大自然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天人合一),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是各家氣功共同的理論基礎;指明了氣功的特殊鍛煉方法——主動的內向性運用意識的鍛煉,即意念活動集中、專一并和自己的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這是氣功鍛煉區(qū)別于其它鍛煉方法的根本實質,是氣功定義的靈魂;明確了氣功鍛煉的目的——改造、完美、提高自己的生命功能,脫離自然本能的束縛,進入自覺智能的自由王國;指明了氣功是運用功法完美自己身心、提高自己生命功能的實踐——氣功是一門實踐的學問,氣功鍛煉的過程是運用氣功科學的功理、功法來重新塑造、升華自我的實踐過程。該定義概括了氣功的全部內涵,是完整的、符合現(xiàn)代科學規(guī)范要求的科學定義。
——轉貼自:《智能氣功名詞釋義》
×××××××××××××××××××××××××××××××××××
氣功
中國獨特的健身術。系現(xiàn)代名詞。古代則根據功法不同,分別稱吐納、導引、行氣、服氣、食氣、練氣、靜坐、坐禪或內功等。其特點是通過練功者的主觀努力對自己身心進行意、氣、體結合的鍛煉,以達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內容 氣功內容廣泛,主要有調身(姿勢)、調心(意念和松靜)、調息(呼吸)、自我按摩和肢體活動等。氣功功法繁多,有以練呼吸為主的吐納功,以練靜為主的靜功,以練站樁為主的站樁功,以練動靜結合為主的動功,以練意念導引為主的導引功,也有以自我按摩為主的保健按摩等。中國氣功流派很多 ,一般分為醫(yī)、儒、道、釋、武術五大派別,每個派別又分為若干個小流派。醫(yī)家氣功主要以防治疾病,保健強身為目的。儒家氣功主要以修身養(yǎng)氣為目的。道家氣功主要以身心兼顧、性命同修、清靜無為為目的。釋家氣功主要以練心為目的,要求精神解脫,其中又分兩派,一派叫做八定,強調四大皆空,一派叫做參禪,強調修身養(yǎng)性,普渡眾生。武術氣功主要以鍛煉身體、防身和提高擊技為目的。各派氣功盡管方法各異,但總以練意、練氣為主。氣功從形態(tài)上可分為靜氣功和動氣功兩類。靜氣功采取臥、坐、站等外表上靜的姿勢,運用精神內守和調整呼吸的方法,著重練身體內部,所以也稱為內氣功。動氣功是采取意和氣結合的各種肢體運動,如走式氣功、太極棒氣功、自我按摩等,因為它有動作表現(xiàn)于外,所以又稱為外氣功。
作用和療效 中國古代氣功從一開始就用于治病和健身。氣功所以能夠治病,主要是因為它對大腦皮層和皮層下植物神經中樞及心血管系統(tǒng)能起到有益的調節(jié)作用,對機體的異常反應有糾正作用,對腹腔器官有一種按摩作用,對自身生理機能可起到自我控制作用等。練功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排除情緒的干擾,讓人體的生理、生化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氣功中的放松、入靜和呼吸可緩解大腦皮層對整體的應急性反應準備,為機體的休息、修復和調整提供有利條件,亦即可清除“七情”對機體的擾亂,降低機體對外部環(huán)境的劣性刺激的敏感性,減弱“六欲”的危害;經過緩慢調整,使整體耗能減少,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姿勢(調身) 姿勢自然放松,是順利進行氣功呼吸和誘導精神松靜的先決條件。不同的姿勢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姿勢本身也起著一定的治療作用。常用的姿勢有平坐、自由盤膝、單盤膝、仰臥、側臥、站式、走式等。
入靜(調心) 入靜是指一種穩(wěn)定的安靜狀態(tài),無雜念,集中意念于一點,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對外界刺激的感覺減弱,進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腦皮層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常用的入靜方法有五種:①意守法。②隨息法。③數息法。④默念法。⑤聽息法。以上五種調心入靜法初練時可從意守法開始,逐漸過渡到隨息法或聽息法,或始終練一種,可因人而異。
呼吸(調息) 呼吸是氣功療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通過鍛煉,改胸式呼吸為腹式呼吸,改淺呼吸為深呼吸,最后練成自發(fā)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種:①自然呼吸法。②順呼吸法。③逆呼吸法。④停閉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氣通任督脈呼吸法。⑦潛呼吸法。⑧真息法。練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則指導下逐步做到深長、細勻、緩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要領 氣功功法不同,其特點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靜自然、意氣相隨、練養(yǎng)結合、動靜結合、循序漸進、因人因病而異、持之以恒、生活有節(jié)。上述要求,大多適用于各種氣功,練功者具體練某種功時,還要參照該種氣功的具體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熱、各種急性病及急性傳染病的人不宜練氣功。
把后天空氣與先天元氣合成一股浩然正氣的功夫;對生命過程實行自我調節(jié)、自我鍛煉、健身長壽的科學。古代稱謂很雜亂,有吐納、導引、煉丹、玄功、靜功、定功、性功、內功,以及修道、坐禪、內養(yǎng)功和養(yǎng)身功等?!皻夤Α币辉~,最早見于晉朝許遜《凈明宗教錄》,其中有“氣功闡微”記載。解放前董浩著《肺癆病特殊療養(yǎng)法 氣功療法》及中華書局《少林拳秘訣》等書中,都提到過“氣功”之詞。但是,直到1953年劉貴珍等編著的《氣功療法實踐》一書,才對氣功作了完整的解釋,氣功作為正式名詞開始確定和流行起來。
一般認為,氣功在商朝時即已產生。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氣功已經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道、儒、醫(yī)各家都研究生命運動的規(guī)律,提出自己的主張。佛教傳入我國后,佛教哲學中關于宇宙以及人的生命理論和我國古代性命之學相結合,佛教傳統(tǒng)的修持方法和我國古代氣功的修身養(yǎng)性相結合,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推動了氣功科學的發(fā)展。
一般而言,氣功可分兩種,即養(yǎng)氣與煉氣。養(yǎng)氣就是道家靜坐功夫,把氣運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讓身外景物誘導而外泄。煉氣乃以運行為主。如拳術家在練拳時要用臂力,就把氣運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氣運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時,就把氣運到全身。氣有呼吸的區(qū)別,呼為陽,吸為陰;呼為動,吸為靜;呼為剛,吸為柔。要把陰陽、剛柔、動靜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氣要運行時,不可逆走,貴當順行。如順行的話,不但臟腑會舒暢,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運的話,內部各臟腑就要受到傷害,一些習練者練岔氣致傷致殘者時有所見。
古代氣功一般劃分為儒、醫(yī)、道、釋、武術五大派。儒家氣功以“修身養(yǎng)氣”為目的;醫(yī)家氣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為宗旨;道家氣功講究“身心兼修”、“性命雙修”等;佛家氣功要求“煉心”以求精神解脫,其中入定派強調“四大皆空”,參禪派強調“修身養(yǎng)性”、“普渡眾生”;武術氣功主要為了鍛煉身體和提高技藝。近年來,有人依據氣功功法的特點,將古代氣功歸納為靜功與動功,并劃分為吐納、禪定、存想、周天、導引五大派。吐納派強調呼吸鍛煉為主;禪定派強調意念鍛煉為主,要求思想內聯(lián),靜坐凝心,采取一些不復雜的方法來集中意念,一般的靜坐均屬這一派;存想派也強調意念鍛煉為主,但要求用一種想象幻視到莫種事物;周天派強調在思想內聯(lián)的基礎上意氣相依,推動內氣感覺沿自己體內的任、督脈等經絡路線周流,也稱為內丹派;導引派強調以動功為主,特點是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或作為自我按摩。
----------------------------------------------------------------------------
氣功是以調心、調息、調身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fā)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調心是調控心理活動,調息是調控呼吸運動,調身是調控身體的姿勢和動作。這三調是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是氣功學科的三大要素或稱基本規(guī)范。
原始的氣功沒有名稱,以后一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氣功被概括于“導引按蹺”之中,如《素問·異法方宜論》的“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而散見于歷代名家著作中的靜坐、坐忘、禪定、胎息、行氣、服氣、調氣、周天、內丹等也都屬于氣功的內容。至于“氣功”一詞,最早見于晉代道士許遜所著《凈明宗教錄》一書,即使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時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現(xiàn)的《中山玉柜服氣經》記載:“氣功妙篇,氣術之道略同……”,但在內涵上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氣功不完全一致?,F(xiàn)在所通用的氣功,則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氣功療養(yǎng)院之后才逐漸得到推廣的。
氣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醫(yī)療保健等多種實踐中,逐漸總結而形成的。氣功療法與體育療法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它可以包括體育療法,但體育療法卻代替不了氣功療法。肢體運動始終只是氣功調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運動也是為調心服務的,三調是統(tǒng)一的整體,必以調心為核心。內練與外練是結合的,應以內練為主。氣功之氣是指“內氣”、“真氣”,具有更深刻的含義。氣功療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至少它是心理療法與體育療法的綜合。
氣功療法包含心理療法,但是與心理療法有區(qū)別。心理療法一般是指醫(yī)生用語言、表情、姿勢、態(tài)度等,對覺醒狀態(tài)下的病人進行說理、暗示治療;或用一些特殊的誘導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種表面上有些類似于睡眠的催眠狀態(tài),再對呈催眠狀態(tài)下的病人進行暗示治療。故病人始終是被動的。而氣功療法的特點是發(fā)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病人在醫(yī)生指導下,通過自我鍛煉從而加強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氣功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氣功作為一門科學,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與教義,只從教徒的修煉實踐中提取科學的內涵。這反映在道藏、佛經中也記載了不少古代氣功的資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論,也常為練功者所借鑒。
--------------------
氣功的研究
1955年,劉貴珍的氣功著作翻譯成日、英、印尼等語,他的氣功概念也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引起了第一次全國性氣功高潮,陳毅、林伯渠、謝覺哉等領導人也進行了練功或題詞。1978年,上海的顧涵森女士在《自然雜志》發(fā)表了多篇研究報道,宣稱找到了氣功“外氣”的電磁波、微粒流、靜電等物理證據。次年,四川省發(fā)現(xiàn)了唐雨的耳朵認字的特異功能。這兩個事件引起了研究氣功熱潮。1980年代中期,嚴新醫(yī)師與清華大學陸祖蔭、李升平等合作做出了氣功外氣影響分子結構的實驗。在《自然雜志》、《生物物理學報》發(fā)表。在《光明日報》等重要媒體被廣泛轉載。氣功協(xié)會會長張震寰、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貝時璋等在確認研究報告可靠性的情況下,對該報告進行了推薦。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在1983年成立了氣功研究室,1986年建立了氣功學碩士學位。
中國氣功,源遠流長。它之所以能夠在民間流傳得如此久遠,必然有它獨特的一面,有它符合科學的一面,有它對人類有益的一面。比如武術諺語中就有“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著人肌膚堅剛莫敵者為形,而深入骨髓截斷營衛(wèi)則在于氣”的說法,可見武術氣功在技擊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氣功與中醫(yī)相結合,更是奇妙無窮,確實起到了延年益壽的作用。
宋朝的張載在解釋“剛柔相摩” 時說過一段話:“以人言之,喘息是剛柔相摩,氣一出一入,上下相摩錯也,于鼻息見之。人自鼻息相摩, 以蕩于腹中,物既消爍,氣復升騰。”這種樸實無華的講述,與現(xiàn)代體育運動的生理機制是吻合的。
武術運動講究腹式呼吸,氣運丹田。腹呼吸時,由于膈肌下降,再加上“提肛” 腹腔自然縮小,而腹腔中的內臟相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又因擠壓而發(fā)生相互摩錯,在一張一弛之間,無形中就得到一次自然的按摩運動。這與生命在于運動的理論和實踐完全一致。
武術中 “形、氣、意” 的練習與解釋就更加深奧了,練到形氣合一、形神合一的效果。
但是,作為一種功法,絕不可能使練習者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更不能三天兩早晨就使人成為專家、大師,而必須在名師的指導下,勤學苦練,下一番功夫才能養(yǎng)成。
說起氣功,使我又想起了相面。
不少人一提相面,便馬上指斥為封建迷信。我看不然,相面也并非全無道理。比如,有經驗的農民買羊,一看就能知道什么樣的羊出奶多。因為他們總結出了一套道理,出奶多的一般有“三長”,即脖子長、腿長、身子長;而買豬,則要挑選臀寬、脊厚、腿長的品種,還要看它是尖嘴還是短嘴。這些說明,長相與動物的生長發(fā)育甚至“性格” 有很大的關系。
那么人呢? 人不是高級動物嗎?人的長相必然也會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人的性格愛好、體質強弱……。 愁眉不展必有心事愁事,容光煥發(fā)必有喜事美事。
比如,一般情況下,頭發(fā)軟的人性格比較溫順,頭發(fā)粗硬的人性格較暴躁、剛強。中醫(yī)也講究“望診” ,再加上對人的推理,很可能會得出比較近似個人特點的結論。這些能說是封建迷信嗎?我看這是幾千年來人類對人體科學、對人自身研究的一種成果,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和實際價值的。
當然,那些夸大其談、有意識地用迷信的東西欺騙他人、撈取錢財的江湖騙子則不在此列。
我認為,看問題不能盲目地下結論,不能過早地下結論,更不能因為自己不懂或沒有見過就一概不承認。遇到新奇的事物,不分青紅皂白,追時髦、隨大流、推波助瀾固然不對;全盤否定也不可取??茖W的態(tài)度應該是從實際出發(fā),采取慎重的態(tài)度,經過研究、調查,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使之造福于人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undongjianshen/337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淺談練習氣功對身體的益處
下一篇: 你會練習氣功嗎,練氣功的三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