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泡一壺好茶,必須有得心應手、恰到好處的茶具。
一般家庭平時品茶只要有隨手泡,也就是電熱壺一個,茶盤,公道杯,陶瓷蓋碗就可以了。
如果有紫砂壺的可以選擇用紫砂壺。
特別是南方的冬天沒有供暖,天氣冷使用紫砂壺熱氣不容易散發(fā))投放的茶葉量根據容大小。喜歡口味淡的朋友茶葉量投放容器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可根據個人的喜好來定奪。武夷巖茶由于特殊的地理氣候和生長環(huán)境不同茶也有不同的泡法。
1、選擇水
水是很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條件的用山泉水最好,或者礦泉水,其次也可用桶裝的純凈水。
燒開水后先燙杯,燙好泡茶的容器后倒入茶葉,蓋上輕搖幾秒鐘,打開杯蓋,這時候容器中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茶香味。
這個過程叫聞干香。然后懸壺高沖,往一個點注入水,最好是往容器的邊緣上一個點沖水,使得茶葉在容器中翻滾。
我們日常生活中泡茶都習慣洗茶,也就是第一道茶不喝,把它倒掉。專業(yè)審評只刮去泡沫,第一道茶是不倒的。
2、沖泡注意事項
清香型的茶,在制作的過程中,為了保持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因此在做清的過程中輕搖輕做,焙火也輕焙,一般是中下火為多;
泡這類茶,前幾泡一般5到10秒鐘就可以倒出茶湯,這樣的泡法茶湯苦澀味會少,或者不容易出現。使口感更佳。
隨后根據沖泡的次數遞增而增加坐杯時間,一般10秒到15秒。武夷巖茶素有8泡有余香之說。茶泡到10泡就差不多了。
沖泡武夷巖茶控制水溫也是很重要的,水不要一次性燒太多,半壺這樣差不多,反復煮的水對身體不利,水煮老了也會影響口感。
冬天沖泡到第二泡的時候就要注意水溫,水的溫度最好能保持在沸水的溫度。泡出來的茶滋味好且更耐泡。這樣的泡法就把巖茶給泡活了。
3、高火茶
對于高火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特殊口味的人群,他們即要非常好的山場又要高火,茶開蓋猛一聞一股幽雅的咖啡香味,茶湯顏色油亮,色深如琥鉑。
這樣的茶對山場要求很高,普通山場是出不了這樣的茶湯色的。
還有一種高火茶是非常普通的茶,價格也低廉,高火工,這類茶泡出的茶湯和醬油顏色沒什么差別。聞香只有炭香味。茶滋味空洞乏味。
泡這兩類茶頭幾泡都出湯快,不宜久泡,否則慢沖慢泡茶湯是很難入口的。唯有潮汕一帶老茶客是另外。
4、特殊地理環(huán)境的巖茶
在武夷山最著名的巖茶算是"三坑兩澗"的巖茶了。
泡正巖茶,尤其是三坑兩澗的茶很多人舍不得洗第一道茶,刮去泡沫就直接開喝,武夷巖茶生長周期長,一年只產春茶一季,好山場的茶整個的制作過程從采摘到制作就沒有下過地。
當然,洗茶與否都沒有絕對性,所以不要太過于糾結。
另外,現如今,生產茶葉的環(huán)境,多為無塵環(huán)境,靠洗茶洗去灰塵,這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多半還是習慣問題以及接待客人的必要。
洗茶與否是其次,重點是,泡此類正巖武夷正巖茶,浸泡時間可以比普通山場的茶時間上稍微長些。
因為特殊山場的茶內涵物豐富,內質的東西不容易浸泡 出來。
與朋友談茶時,常聽他們說,巖茶好是好,就是沖泡麻煩,需要的程序多,茶具多,平時沒有那么多功夫……
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雖說巖茶的沖泡,跟鐵觀音等其它烏龍茶類的沖泡一樣,需要一定的程序和較多的茶具;但平時品飲,完全不必那么復雜。武夷山一帶的農家,包括茶農,過去幾乎都沒有紫砂茶具,只有一只籃球大的黑瓷大茶壺。平時沖泡,抓一把粗制巖茶,扔進壺里,沖進開水即可。要喝時就倒進飯碗里。有客人來,加一點冰糖而已。照樣喝的津津有味。
我長年喝巖茶,沖泡也很簡單。一般是用紫砂壺沖泡,倒進白瓷杯喝。后來還嫌麻煩,看到街上有一種三件套的瓷茶杯,(其實就是平常的筆筒形蓋杯,中間加一個瓷過濾器)便買了一個來。沖泡時,只要將茶葉放進過濾器,沖進開水,蓋上一兩分鐘后,開蓋,取出過濾器,即可拿著茶杯,隨意飲用。過濾器可放在蓋上,也可另備一只大小相宜的小杯小盤,專放過濾器。一杯茶喝完了,再如法繼續(xù)沖泡兩三次,半天也就差不多了。這種泡法是自己一個喝。如果遇上人多,我便用一種較大的配有不銹鋼過濾網的圓形玻璃茶壺。這種茶壺,很容易買到。用同樣方法沖泡了,倒進小杯里請大家品飲。當然,這種泡法,比較適合辦公室使用。
如果還嫌麻煩,像沖泡綠茶花茶一樣,用一只普通的杯子沖泡也行。唯一注意的是茶葉不要放太多。因為巖茶比綠茶耐泡,茶湯更濃釅。我的.一個老茶客朋友,從來都是這樣喝法。至于沖泡用的水呢?一般的說法是,要用活水,山泉水;水溫要九十度以上;等等。當然,有這個條件最好。但現在城市里哪去找這種水,辦公室里也不可能隨時現燒開水。所以,只要有桶裝水,熱水瓶水也就可以沖泡了。想想農民,冷水都可用來沖泡呢。
現在有一些商家,為了商業(yè)炒作,故意搞出十分復雜的所謂“茶藝”,沖泡一壺茶要有幾十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有一個花里胡哨的名稱。這種茶藝,跟古代中國茶藝沒有多大關系,跟老百姓喝茶更沒有多大關系。只是一種商業(yè)表演而已。千萬莫信它。
有人說,這樣簡單泡不出巖茶的韻來。其實不用擔心,根據我的經驗,只要是好茶,不管怎么泡,都是韻味十足。畢竟,我們是喝茶,為解渴為保健為待客,實用功能第一,其次才是為欣賞。當然,如果條件許可,弄一些好的茶具,好的茶葉,與三二知已,慢慢沖泡,慢慢品飲,那么對巖茶的韻味,必然就體會的更深,更精,自有別一種樂趣了。
泡飲武夷茶通用白色瓷制蓋杯較好。
蓋杯的使用:保持潔凈和相當熱度。沸水先行澆淋杯體,然后可將適量武夷巖茶再放入。水沸后,水注入杯內環(huán)繞一周如打圓圈的熱水沖泡武夷巖茶,才能將每片茶滋潤得宜。
置茶:細心、輕柔。雙手捧賞茶碟先平搖幾下,令武夷巖茶分層后左手托住賞茶碟;右手取茶匙將面上的粗大武夷巖茶撥到一邊,先舀取細碎武夷巖茶放進蓋碗,再取粗大武夷巖茶置其上方(目的是沖泡后細碎茶渣不易倒出)。用蓋碗沖泡的武夷巖茶,其為條索形,根據武夷巖茶的外形不同大小,淡濃的飲用習慣,置茶量為一般蓋碗容量的(1/3--2/3)左右。水與干茶用量的比例一般為1/(15--20)。
武夷巖茶浸泡時間:1至3泡浸泡10--30秒,以后每加沖一泡,浸泡時間增加10--30秒。 茶在壺里與水親密接觸,幾秒或幾分以后倒出來的茶湯滋味最佳,不是每泡茶喝起來都一樣才是好滋味,一般來說,頭三泡出湯時間不宜超過1分鐘,控制在30秒內為佳。傳統型巖茶焙火重的巖茶相對焙火低的清香型巖茶浸泡時間應該縮短。 武夷巖茶中清香型茶,一般滋味較遜一籌,久泡易出現苦澀味。出水速度可以快些,浸泡時間盡量縮短,這樣可以更好的表現出優(yōu)點。 當地品種肉桂,水仙,名樅焙火程度低,輕焙火茶浸泡時間時間可以相對長點。而焙火程度高的肉桂,水仙或者老陳茶,出水時間可以相對縮短。時間過長的話,味道濃而苦,新手一般很難接受。 春茶的出水時間可以相對長些,其他季節(jié)的茶,特別的冬片,應該出水快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ongpao/26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