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泡茶的各個細(xì)節(jié),才能喝出茶本身的“香”。主張細(xì)節(jié)才是王道,今天就給茶友們介紹一些茶的沖泡細(xì)節(jié),大家一同來“細(xì)”嗅“茶”香!
沖泡細(xì)碎茶
細(xì)碎的茶,沖泡時置茶量要比正常狀況者少一些,浸泡時間相對的也要縮短。
如原應(yīng)放1/4壺的散普,細(xì)碎后只能放1/5,若仍然放1/4,第一泡在縮短時間后倒出,還可以得出標(biāo)準(zhǔn)濃度的茶湯,但第二泡即使馬上沖馬上倒,茶湯仍然會太濃。
減少了置茶量,設(shè)定三至四泡較為實際。
沖泡鐵觀音
朱泥壺是泡鐵觀音的首選。
因為朱泥具有高收縮率的特點,所以用其沖泡鐵觀音揚香力更高、更清揚,茶湯也緊結(jié)柔滑,回甘強(qiáng)、回韻悠長。
朱泥壺很適合沖泡輕發(fā)酵、高香氣的烏龍茶。
沖泡綠茶
根據(jù)測定,茶葉沖泡時最容易浸出的物質(zhì)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堿、茶多酚、可溶性糖等。
一般來說,綠茶沖泡第1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zhì)能浸出50%左右;沖泡第2次時,能浸出30%左右;沖泡第3次時,能浸出約10%;越到后面越少,因此沖泡3次為佳。
沖泡花茶
其實花茶可以沖泡的次數(shù)較少,多次沖泡之后的營養(yǎng)成分也大大減少,建議大家喝花茶盡量不要多次沖泡。
向茶盞沖入沸水,通常宜提高茶壺,使壺口沸水從高處落下,促使茶葉滾動,利于浸泡。一般倒水至八分滿為宜,沖后加蓋,以保茶香。
泡茶的水質(zhì)選擇
水的硬度影響著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軟水中含其它溶質(zhì)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
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zhì),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
最好不使用硬水泡茶。
另外水中的其它金屬離子也影響著茶湯滋味,比如水中鐵離子過高,茶湯就會變成黑褐色;
水中鉛的含量大于2ppm時,茶味變苦;鎂的含量大于2ppm時,茶味變淡;鈣的含量大于2ppm時,茶味變澀。
1、備具:準(zhǔn)備好茶具及普洱茶。
2、置茶量:用茶刀順茶餅分層處輕輕撬取,可按飲茶人數(shù)多少決定取茶數(shù)量。若人少,可取普洱茶8-10克,人多可取普洱茶15-20克。
3、溫壺滌具:茶具中置入燒開的清水,主要起到溫壺溫杯的作用同時可以滌具。(這里有個小訣竅,在泡茶前先將蓋碗/茶壺用熱水燙一下,倒出熱水后將茶葉放入其中放置3秒,這個沖泡出來的茶會更香)
4、醒茶:將茶葉放入蓋碗中,然后注入熱水(除可醒茶之外,它同時還具有提高茶葉凈度的作用)后倒掉。
5、潤茶:沸水沖入蓋碗,快速倒去以醒茶。
6、沖茶浸潤:根據(jù)實際情況掌握沖泡時間。第一泡10秒左右出湯,第二泡15秒左右出湯直至五泡后,適當(dāng)延長沖泡時間,但是最長建議別超過30秒哦,一般可泡十五泡左右,可根據(jù)個人對濃淡的喜好自行調(diào)整。
7、分茶:壺中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保持茶湯濃淡的均勻,再分入小杯。
白茶沖泡注意事項
白茶的沖泡方法簡單,關(guān)健是握好投茶量與水量的比例、水溫、投茶方法、沖泡器皿等。
一、茶水比例:
沖泡細(xì)嫩度高的茶,茶水比例是3g茶葉:150ml水,即1:50。此比例需要根據(jù)個人喜好而定,一般在1:50~1:80之間。第一泡的茶湯,還余三分之一,就可添水續(xù)杯,此乃二泡。
二、水溫:
水溫一般控制在70-95℃。越是嫩度好的茶葉,適宜的水溫要求越低,好的茶葉可等待至70℃時再投放。一般的茶控制在85-95℃為宜。
白茶泡法的注意點
三、投茶方法:
有以下三種,可根據(jù)個人偏好選擇。
1、上投法:先一次性向茶杯中注足熱水,待水溫適度時再投放茶葉。
此法適用于細(xì)嫩度好的茶。
2、中投法:先注入三分之一熱水,再投放茶葉,觀茶聞香,略舒展開后,再注滿熱水。
3、下投法:先投放茶葉,然后一次性向茶杯注足熱水。此法適用于細(xì)嫩度一般的茶。
四、沖泡器皿:
沖泡綠茶都喜用玻璃杯,可觀察茶在水中緩緩舒展、游動、變幻。
此外,由于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容易吃進(jìn)茶葉,如用蓋碗,就可以用蓋子將茶葉拂到一邊。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宜小不宜大,大需水多,茶葉易老。
白茶泡法的注意點
四種白茶的正確泡法
白茶茶杯泡法
適合:銀針白茶,白牡丹茶,老白茶
泡法:使用約3g白茶,放入玻璃杯或真空杯中,然后直接將90℃的水倒入容器中。一分鐘后,我們可以享用茶。
優(yōu)點:便攜,簡單,適合在家旅行,辦公或飲用缺點:僅限一個人,不適合招待。
白茶蓋碗方法
適合:新白茶,銀針白茶,白牡丹茶
泡法:使用5g白茶,用85℃水慢慢沖泡,然后與茶壺分享。
優(yōu)點:這是最常用的泡法,不僅適合單獨飲用,而且適合在聊天時與兩三個朋友分享,在這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茶味道更香。
缺點:這對茶愛好者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如果釀造時間短,茶味道很淡,如果釀造時間很長,茶會很苦,所以釀造時間非常重要。
白茶紫砂茶壺泡法
適合:白茶餅,老年白茶
泡法:選擇最喜歡的紫砂茶壺,取7克茶,然后用開水沖泡。
優(yōu)點:口感甜美,柔軟,醇厚。
缺點:香氣不如蓋碗和新茶的香氣一樣好,用這種方法,不容易說出這些特征。
白茶煮沸法
適合:老白茶
泡法:取約8g或10g陳年白茶,放入鍋中,然后加水煮沸至沸水。
優(yōu)點:便攜,簡單,適合在家聚會或飲酒,這是一個很好的氛圍。
缺點:茶葉的比例需要根據(jù)人數(shù)進(jìn)行調(diào)整。如果有很多人,茶液需要清淡,不強(qiáng)烈。
怎樣泡烏龍茶可以將其功效發(fā)揮得更好,喝起來更香?看看下面烏龍茶的科學(xué)沖泡方法吧。
一、泡烏龍茶器具
名茶與茶具總是珠聯(lián)璧合的。范仲俺的“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阪中翠濤起”;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華”,都是用贊譽茶具的珍奇來烘托佳茗的優(yōu)美。歷史上品飲烏龍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備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稱為“茶房四寶”,即潮汕爐--廣東潮州、汕頭出產(chǎn)的陶磁風(fēng)爐或白鐵皮風(fēng)爐;玉書碨--扁形薄磁的開水壺,容水量約250毫升;孟臣罐--江西宜興產(chǎn)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壺,容水量約50毫升;若琛甌--江西景德鎮(zhèn)產(chǎn)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約5毫升。當(dāng)今泡飲烏龍茶的茶具仍然脫離不了這“茶房四寶”,只是有所變化,更趨實用化、方便化。目前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寶”有小電爐、鋼質(zhì)開水壺(也有電爐與開水壺配套稱為“隨手泡”)、鋼質(zhì)茶盤(或塑料茶盤),“白瓷蓋碗”(鐘形,高5.5厘米,口徑8.2厘米,底徑4.5厘米;這種蓋碗放茶葉、嗅香氣、沖開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這樣才具備泡飲烏龍茶的條件。
二、泡烏龍茶用水
自古以來,善于飲茶的人,都把名茶與好水?dāng)[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提并論,加以品嘗。茶與水的關(guān)系猶如紅花與綠葉?!棒~得水活躍,茶靠水沖泡”。名貴的茶,沒有甘美的水來沖泡,就難以發(fā)揮獨特的香、味,所以宋代王安石有“水甘茶串香”之句,李中也有“泉美茶香異”之說。水有泉水、河水、井水、湖水、雨水、雪水和自來水等,各種水質(zhì)不同,泡出來的茶就不一樣。《茶經(jīng)》論水,稱“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頗有道理。一般說,山泉水、雨雪水為“軟水”,河水、井水、自來水為“硬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動的天然“軟水”來泡茶是最為理想。其次,沒有污染的`井水、自來水也可以??傊莶栌盟笏礇]有病源體污染,沒有工業(yè)污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嘗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后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適用于泡茶。
三、泡飲烏龍茶技藝
烏龍茶的泡飲具有獨特的技藝,在泡飲的過程中也別有一番情趣。其泡飲技藝共有8道程序。首先是燒開水,水溫以“一沸水”(即剛滾開水)為宜。水燒開時,要把蓋碗(或茶壺)、茶杯淋洗一遍,這樣既衛(wèi)生又能加溫,然后把烏龍茶放入蓋碗(或茶壺)里。用茶量蓋碗為5-10克,茶壺視大小而定,小茶壺約占茶壺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壺約占三四分,大茶壺約占二三分。這些動作包含著三道程序,即“山泉初沸”、“白鶴沐浴”和“烏龍入宮”。接著提起開水壺,自高處往蓋碗或茶壺口邊沖入,使碗(壺)里茶葉旋轉(zhuǎn),促使茶葉露香;開水沖滿后,立即蓋上碗(壺)蓋,稍候片刻,用碗(壺)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葉清新潔凈。這是第四、五道程序,稱為“懸壺高沖”、“春風(fēng)拂面”。
泡一二分鐘后(泡的時間要適當(dāng),太短,色香味出不來;太長,會產(chǎn)生苦澀味),用拇、中兩指緊夾蓋碗,食指壓住碗蓋,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并列的小茶杯里。斟茶時應(yīng)低行,以免散香失味。斟到最后碗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到各茶杯里。這樣,達(dá)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也蘊含著主人的深情厚意。這是第六、七道程序,叫做“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茶水一經(jīng)斟入杯里,應(yīng)乘熱細(xì)吸,以免影響色香味。吸飲時,先嗅其香,后嘗其味,邊啜邊嗅,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是第八道程序,稱為“品啜甘霖”。沖第二遍茶時,仍要用開水燙杯,泡二三分鐘后斟茶。接下去沖第三遍、第四遍……泡飲程序基本一樣,只是泡茶的時間逐道加長些,但要根據(jù)茶的品質(zhì)優(yōu)劣而定,好的烏龍茶如鐵觀音,沖泡七八遍仍有余香。
要自然的方法可以泡功夫茶,如觀音、黃金桂等香氣比較濃的茶葉,因用水溫度較高,沸水,沖出來的觀音蘭花香韻很濃的,綠茶一般是清香型,起不到滿屋茶香的效果有些清淡,焙火雖很香,但不適宜家庭,還要有木炭,另外用茶樹精油也能達(dá)到滿室茶香的效果,不過沒泡茶來的自然真切那個香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ongpao/29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普洱都需要洗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