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無私 故能成其私”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你看人能不能長久?人不可能長久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能活過100歲你就很高興了,活個一百多歲你就覺得老態(tài)龍鐘了,你想活兩百歲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墒翘斓啬??它長長久久。什么原因?因為它從來“不自生”。不自生這三個字是非常重要的。它跟萬物無所爭。它不追求自己的存在,它沒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就長長久久。所以人老記掛著自己能活多久,我保證你活不了多久。人根本不用去想那個,人最好是什么?自然生,自然死。你不把它當一回事,你反而活得比較久一點。天地它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所以它反而時間空間都用不完。人就是有時間空間的概念,所以我們常說,我在跟時間賽跑,你跟它賽跑干嘛呢?你想累死自己啊。它根本不會累的。我要爭取無限的空間,那也不是你說了算的。人老實講,你只有立錐之地而已,你有多大本事?所以老子這些就是在提醒我們,你不要老把自己放在最前面。一個老想自己的人,經常會沒有自己的。你想活得久,你做得到嗎?你做不到。你說我不想活,我想死,你做得到?做不到。人是不能自殺的。圣人他就是看懂這些,為什么天地時間空間都用不完,而人呢就很急,時間不夠用了,空間被占領掉了,我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人很想長生他就不能長生,天地根本沒有長生的念頭。它就綿綿不絕,它就世世代代。江山依舊在,人事已全非。所以圣人看到這些狀況他就悟到一點“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他說我把我自己的身體放在別人的后面?,F在人都是爭先恐后,為什么?因為我們最討厭的就是前面那個家伙,你干嘛排在我前面,你那里不能排呀。我們有時候望望后面還有人,我們就比較高興,幸好我后面還有人,我還不算最后。你看人是不是這樣,那這樣就不算圣人了,圣人就是說你們要先我就讓你們先,我不在乎。因為時間他不在乎,空間他也不在乎。那為什么我們老像人那樣,我為什么不能學學天地呢?把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別人的后面。其實一句話就講完了“一個能夠謙讓的人,才是有福氣的人”。我不在乎,你比我先就比我先,我永遠不是最后的,就算我是最后我也不會怎么樣。所以一個人到底要不要爭,我們也不知道,反正老子他是看得很清楚。他說不爭的人是很有福氣,爭的人就是你非爭不可,你不爭不能活,那你福氣在哪里?謙讓不爭反而人家會覺得你這個人了不起,我干脆讓你走前面好了。但是你不能說我的謙讓,是為了我一定要身先那就不對了,那如果人家不讓你呢。如果人家說你就后面,那你怎么辦?謙讓如果一定要受到推崇,讓的目的是為了要搶先,這完全是假的、虛偽的,一點不真心。所以我們讀到這句話說“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他是真心的。因為他根本不需要計較先后。你計較先后干什么呢?還有更妙的“外其身而身存”你把自己不當一回事,置自身的生命于度外,就是我的生命無所謂,你們的比較寶貴,反而他能夠跟萬物長存。你看越不想的人,他存得越久,越想存的人很快就被人家遺忘掉了。這是事實。你看老子叫什么名字,他都不在乎,你叫我什么都一樣。我就是個老先生而已,然后我要出函谷關了,我本來是不想干什么的,可是關令么誠心要我寫那我就寫了,寫了之后我就走了,去哪里我也不告訴人家。可是他呢到今天還存在,不但老子的《道德經》會傳下去,連老子這個人他的一種玄妙、神奇也會傳下去。他就是完全不把自己當一回事。他沒有說我來了,你們要好好排隊迎接我,你們給我準備竹簡,我要留下曠世的寶貝。他完全沒有。“以其無私 故能成其私”這句話是被誤解得非常厲害,說老子就是因為他沒有私心,所以最后他就完成了他的自私。然后我們就傳成說,人不自私好像做不到,也不必要,你本來就要自私,你只要自己自私好了你再去想想別人就好了。這一句話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能傳這么久,就是因為大家被這個字面上所迷惑了。“以其無私 故能成其私”可見老子都是假的,假裝我無私,最后我就能達到我自私的愿望。那這樣我們還讀他的書干什么?其實那個:人不為wéi己,天誅地滅,這個為是做的意思。人不把自己的自性,這個性是性格的性,不是相信的信,狗有狗性,貓有貓性,人有人性,貓把貓的性做出來,狗把狗的性做出來,人把人的性做出來,老天才會喜歡,否則的話天誅地滅。“ 故能成其私”那個私是你私下的心愿,而不是自私的心理。老子是不可能贊成人自私的,因為他的主張是“無我 無私 無欲 無知”所以怎么可能讓我們做通過某種方法你就可以自私,這絕不可能的。故能成其私,所以能夠成就自己私下的一些愿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3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曾仕強解讀《道德經》第六章
下一篇: 曾仕強解讀《道德經》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