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老子說決勝棄智,老子反對圣人嗎?沒有了他這么反對圣人,老子反對智慧嗎?當然,不反對智慧。那他反對什么呢?就是一個人。你好好做就好了。你會把自己搞得像圣人一樣。你想騙誰呀?一個人。當人家贊美你的時候。你就以為是真的,然后你就自我膨脹。你樣樣都提出強制性的主張,而且說我絕對強調,其實人家都不想聽?,F在人生可笑。一開口,我強調什么?我們強調什么?你強調什么?你越強調人家是越不想聽的。各位可以摸摸你自己良心,看看你是不是這個樣子,我相信到現在中華民族的民族性還沒有改。而且不需要改。如果我們所有的圣人都不自我標榜。他是圣人。各位想想看。那有多好。如果每一個人有什么新的發(fā)現都不標本,這是我發(fā)現的,我要趕快登記去這個。什么智慧財產權?我要排斥所有人用我的。那些只玩你一分鐘。就已經發(fā)現的人。有什么感想?你不過就是想賺幾個錢而已嘛。講的那么好聽干什么?
名利百倍 就說你們這些人少來。你有本事是你的,我沒有本事是我的。你過你的生活,我過我的生活,我們互不干擾。因為我老天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過不同的生活嘛,為什么要過相同的生活呢?現在不是,現在我們從幼稚園開始就教他們過同樣的生活,講同樣的話。你看有些那些進入小學以后所講的話,跟大人一模一樣。你有沒有覺得糟糕了,這個世界變成什么世界,可是我們覺得哦。這個笑話不得了啊,那為什么不得了呢?那一點不自然。小孩本來就應該講小孩的話。大人才講大人的話。這才合乎自然。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為什么沒有孝?為什么不慈?就是因為你們這些講仁義講太多了,全都是虛偽的。你交給老百姓是虛假的一套,老百姓會受你的感染。所以你不要再談仁義。自然他就會回復,真正的發(fā)自內心的孝跟慈。那個才是實際的,否則都是形式的。起來早上一定要說爸爸好,你是虐待小孩。他今天急得要死,要出去有事情。后來都沒有禮貌。跟爸爸說好,他出去。你想誒。有什么感想?小孩要說爸爸好,就說爸爸好。不說爸爸好,就說不說嘛。沒有,謝謝爸爸,謝謝媽媽。那是大笑話。你看我們講謝謝謝,就是說我謝過了,沒有人情了,那才叫謝謝。人家跟你倒杯茶,謝謝,就說我不欠你的。你給我個糖果啊,謝謝,就是我不欠你的。大恩不言謝。父母的恩情是不能謝的,一謝就沒了,謝跟那個花謝掉一樣就謝了嘛。沒了。外國人是講究這種禮貌,那是形式化的,彼此沒有感情。中國為什么要走那條路呢?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你看會當小偷,會當強盜的人,難道不聰明嗎?難道他沒有知識嗎?我們家里的鎖怎么開開不了,它來兩下就給你開掉了。你那個汽車怎么樣?怎么樣弄它兩分鐘就把你不要兩分鐘,一分鐘就把你開掉了。他是不偷你,對你客氣,要偷你什么都擋不住他。你還跟他講什么巧妙。什么利益?問題觀。巧妙跟利益并沒有不好啊。只是你把巧妙放在利益上面。這就不對吧。你把巧妙拿來做好事。這很自然呢,本來就應該這樣。你把巧妙把秘訣拿來做壞事。來謀求你私人的利益。那有良心嗎?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三者:就是圣智、仁義、巧利這三個東西。 以為文:不足如果拿來當做裝飾品,當做形式是不夠的,沒有用,是很膚淺,很幼稚。故另有所述,所以這三個東西你要保留的話沒有問題。你就要加上一個基礎。因為你把這三者提高一些層次,下面給它一個基礎,這三個就變好東西。他所提出來的其實也不多,就是四個基礎而已。老子不僅幫我們指出了道的三個缺點,與此同時也幫我們找出了四個補救的方法。那么,這四個補救的方法又是什么呢?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什么叫見素?就是顯像你與生俱來的那種很純凈的本質??吹接幸粋€人??煲さ剿疁侠锩嫒?,你根本不要去問他是誰,你就把他拉上來就對的嘛?,F在我們搞的中國人見識不就是什么道理,就是你講法治嘛。它當然不接入嘛。我不救還好,一救我就跟法牽涉到一起了。你看你今天早上出門。在水溝里面看到有一個人躺在那里。你就去派出所去報告。警察第一個就懷疑你了,來寫筆錄什么時候看的,當然看到除了你還有誰看呢?他就把你當成你殺人一樣了。那下一次你還敢去報警嗎?你裝了面具就走了嘛。然后我們就開始罵呀,現在人性敗壞,中國人變成這樣子,是你把他搞成這樣子。為什么不緩解呢?人類本來它就是很純白,它不染一些這種漆,現在你拼命去染吶,拼命去,這樣你會犯法嘍,這樣你會犯法,這樣你會犯法,他什么事情都能講到我最好不要跟法律扯在一起。我保護自己最好。你看你看到有一個人快要摔跤,你敢去拉他嗎?一拉他告你了。這地方你推是你把我推倒了。你要大費周章啊,把攝像機調出來,而偏偏平常攝像機都有用,就是你那一分鐘他就找不到了。天下事就是這樣。法律讓我們對仁義完全沒有信心。誰也不敢行人義,誰敢?你經過這一次。為仁為義,你就從時痛恨仁義,從此對仁義失去信心。是不是這樣抱樸?樸我們已經講過,就是說沒有經過任何雕琢的原物才叫樸。就是自然的本性。你不做作,不虛位?,F在不是。你鞠躬要鞠 90 度,90 度,那是日本人呢?怎么中國人誰跟你鞠躬 90 度?而且它一柱子火候,干嘛對你要 90 度呢?禮儀是不能訓練的?,F在很多人就說我培訓什么叫禮儀?這最后只有形式,心里頭一點沒有感覺。那就是虛偽,那就是做作,那就是形式化。少私是盡量減少你的私心。寡欲是盡量降低你除了生存所需要的欲念以外的東西,欲念是亂性的,私心是擾心的。你看你一想到你自己,你的心情就不定了。你有預預料,本來你本性很好的,就開始壞了。所以現代人其實只要做到三句話。就把老子這一章真的做出來了。人人憑良心,時時立功聲。自己先立性就好了嘛。老子的意思是什么?你有圣人之治的事實,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你要進一步放棄你圣人的名號,名可名非常名,那是害死人的。不要讓人家崇拜你,不要讓人家歌功頌德。不要讓人家把你捧得像神仙一樣的。那就會變成樣板。那就失去了動態(tài),一失去了動態(tài)一段時間,它就不靈光了。老子告訴我們,你要讀歷史,你一定要理智,要不然你怎么知道道濟呢?那歷史的痕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要讀出那種人民地名年代之外的,后面的一個深刻的道理。那不叫歷史,那叫歷史意識。所以,中華民族跟其他民族不一樣,就說我們非常重視歷史意識。這樣就很明確,就搞清楚了嘛??鬃邮侵匾暁v史。老子更深一層告訴我們要重視。歷史意識。大家聽到這里,你慢慢會感覺到我們受老子的影響。實在是比受孔子的影響還深。但是但是。先學儒家的基礎。你然后下學上達。再來學道德經,才不會掉在半空中。所以不要因為這樣去說,哎呀,那我儒家不學了,我來學這個老子也不對。老子是要比較。高一層的人,你才用得出來。老子講到這里。他生怕我們誤會他,因為他看不起這個圣人吶。看不起智慧呀,不需要仁義呀。啊,不要巧力,其實他都沒有反對,他完全沒有反對。他只說你少私寡欲,你減少你的私心,你降低你的欲念。你把你本性很樸素的本性顯現出來。那你就去圣智吧,你就去仁義吧,你就去巧利吧。因為那些是純真的東西。如果沒有這些基礎,那些都是形式,都是表面都是虛偽,都是想重新變人的,那還不如不做。
老子就及時的告訴我們。圣跟凡的分別在為道的功夫。所以下一章我們就要講圣凡之分,在以為道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4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曾仕強解讀《道德經》第十八章
下一篇: 曾仕強解讀《道德經》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