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昔zhī之dé得yī一zhě者;;tiān天dé得yī一yǐ以qīng清; ①一:這里的幾個“一” ②以:因此 ③正:首領(lǐng)。 ④歇:滅亡的意思 ⑤蹶:跌倒 ⑥孤:孤獨無助的人。 ⑦寡:寡居之人 ⑧不榖:兇惡不善的人 ⑨碌碌:美而堅的樣子 ⑩珞珞:堅硬粗劣的樣予 我們常常講。 我們自己的文字 古得益于盈萬物, 西方的神是有主宰性的。 他失了道以后 但是如果加上一個一 不清明會怎么樣 因為很多地方 他是王 解釋孫一成的解釋是什么 因為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4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釋
曾仕強教授解讀《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我們自己的語言。
非常有趣。
因為它彈性很大。
請問你一是代表全部呢,
還是代表一部分?
因為全部也是一體呀。
可是一部分。
談害是一。
我們?nèi)绻麖?a href="/ddjy_100/44.html">老子的思想來看。
天地萬物。
通通是道所生。
但是道所生出來的萬物。
都只得到道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說一代表道,
但是不能說一就是道
那要了解這個呢,
我們就必須要看 39 章。
他是怎么講的
昔之得醫(yī)者
昔就是自古以來往昔,
到現(xiàn)在得醫(yī)呢?
就是得道。
但是我們已經(jīng)講過了,
沒有辦法得到全部的道。
因為道太大了。
你怎么得的完呢?
但是你最起碼得到道的一部分了。
你還是道。
因為道是不可分割的。
一是一個數(shù),
所有的數(shù)都是從一開始道呢,
是萬物的祖宗。
萬物的本源,
所以用一來比喻道是非常合適的。
自古以來。
凡是得到道的。
他有他不同的表現(xiàn)。
我們現(xiàn)在。
舉六個例子。
來驗證。
天得一以親,地得一以鄰,神得一以鄰。
得益于生猴王
得益于為天下正。
天大家都看過高高在上。
整體一片沒有分,
天從來不分,
所以這是我們北京的天。
那是你們天津的天,
可能嗎?
不可能。
天它就無所不覆蓋。
它是一個整體。
清就是清明呢
他為什么會清明?
因為他得到道天
如果得到道的時候
他就是清明的。
那這句話就告訴我們
萬一他藍天不清明呢
藍天很污濁了。
空氣品質(zhì)不好了
那就有點失道
那我們就應(yīng)該反省,
為什么天會是道
因為這是人的責(zé)任
地他所需要的是安寧地,
不要一天到晚動嘛,
一動我們就晚上睡覺就不安了。
林就是安寧地給我們一個很安寧的環(huán)境。
為什么?
因為他他得到道。那如果。哪一天,
帝師的道。那我們會怎么辦?我們就跟著找人了,天搖地動。我們也是經(jīng)歷過,
不是完全。沒有看過的。神得于于鄰。老子這個神跟西方所講的神,它是不一樣的。
老子這個神沒有
他只是告訴你很神奇。
那你有一種。
摸不著頭腦的
但是你會感覺到哇
他真是了不起的感覺。
所以我們說神要靈
靈就是靈通的意思
很靈通
你問他什么他都知道。
他沒有時間的限制
沒有空間的限制
他都沒有。
所以一個人吶
他的本事很大的時候。
我們做不到
他就做得到
我們就說你真神吶,
就是這么一個
神的特性
而不是那尊神來主宰我們,
我們沒有那種概念
神為什么會靈通
因為他得到道了。
那可見神有時候也不靈通
因為他失掉道以后他就不靈通
古得一以盈,
盈是什么意思
盈字面上看
那是盈滿充滿。
充滿什么呢
充滿生機
它可以長萬物古是什么?
古是河川
平地深谷
他即便可以長很多很多東西,
充滿了無限的生機
萬物得一以生
萬物所需要的是什么?
生存發(fā)展
他怎么能夠生存發(fā)展呢
因為他得到道。哪一天
他就會死亡。
他就會停止
發(fā)展猴王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各種組織的領(lǐng)導(dǎo)
如果他得到到的話
他就可以做萬民的楷模,
為天下政
就是為大眾的人來把它當(dāng)做正當(dāng)?shù)哪7叮?br role="presentation"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color: transparent; position: absolute; white-space: pre; cursor: text; transform-origin: 0% 0%;"/>我們今天叫做楷模
天只是一種。
很輕
地很安寧
神很靈通。
合川山谷
他充滿了生機
可以長出很多東西來。
萬物
它能夠生存發(fā)展
各種領(lǐng)導(dǎo)。
他本身以身作則
大家都把他當(dāng)做模范
向他學(xué)習(xí)。
為什么他們做得到
因為得到的關(guān)系
所以這個一是什么呢?
一就是無到有的一個過渡就叫一
因為萬物都是從無來嘛
可是無要變,
有第一步就是出現(xiàn)一個一嘛
從一開始那才有二三四五六
一直到無限。
所以我們講大醫(yī)也可以講小醫(yī)
大意是什么
就是外面所顯出來的形體。
小于的就是內(nèi)部所蘊含的精神
老子很喜歡講守醫(yī)
抱醫(yī)。
得醫(yī)
都告訴我們
人不應(yīng)該離開根本。
而根本就是一
我們現(xiàn)在很喜歡講
零零零。你有多少個零有幾百萬個零都是零
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幾百個零都還是無。
但是出現(xiàn)了個一
他就開始游了
所以老子喜歡講無跟有。
那他就用一來代表從無到有之間的那個媒介
也就是有的開始
有的開始是說。
就是天道
所以
一是代表天道。
是天生的
一切一切。
對道來講都是相對待的
都是以一為根本
所以我們讀了 39 章,
這幾句話我們應(yīng)該有個印象
老子用一來做道的比喻
千萬記住,
一不等于道
但是一可以代表到這兩個是有差距的
老子用一來代表道。
認(rèn)為天地神谷萬物
乃至君王,
無論是自然世界,
還是人類社會,
唯有得到才能按照自然的規(guī)律正常運行。
但是如果天地萬物沒有得一將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呢?
老子接著說其智智,
這個智就是質(zhì)疑的質(zhì)一樣的意思,
說他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怎么樣,
天無以輕。
將恐列地?zé)o以靈,
將恐廢神無以靈。
將恐歇故吾以迎,
將恐節(jié)萬物吾以生,
將恐滅侯王吾以政。
姜孔節(jié)
反過來說呢
天如果沒有一
天無以親就是天無一,
這不親的意思
恐怕會崩裂掉
當(dāng)然,
我們現(xiàn)在很幸運了
一直到現(xiàn)在
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說天崩裂了。
因為那是很凄慘的
最好不要
發(fā)生比較好。
帝吾以鄰
將恐廢
地如果沒有一,
他就不會安寧
如果他不安寧的話
很可能就會發(fā)生天災(zāi)地變。
你看我們現(xiàn)在很多土地,
根本就廢耕了。
也不能種。
也不能住人,
什么都沒用。
那就叫富裕。
神無以靈將,
恐泄神如果他不靈通的話,
就沒有人理他了,
他就干枯的,
他就衰亡了。
大家看到一個廟。
連神像都倒塌了。
就是沒有人理他的結(jié)果,
為什么?
因為他們靈通嘛。
所以像這些都是老子從現(xiàn)象當(dāng)中給我們歸納的,
讓我們?nèi)ンw會的一個最好的借鑒。
谷無以云將恐竭,
如果山谷它沒有生機,
它長不出東西來。
那會怎么樣?
那就停止。
也沒有人要來的。
生存發(fā)展的狀況。
都用盡了。那不曉得還要多少年才能夠回復(fù),有時候根本就回復(fù)不過來。
大家看了都不想去。
因為你既然生存不了。
萬物無以生,
將恐滅。
如果萬物它沒有得到一它離開到很遠,
就會停止生存發(fā)展,
那就滅掉了
你看現(xiàn)在多少物種,
一個一個滅掉。
猴王無以正將恐節(jié),
如果你當(dāng)各式各樣的領(lǐng)導(dǎo)人,
你自己不正,
人家看你都不想跟你學(xué)習(xí)。
不會把你當(dāng)楷模。
那你說領(lǐng)導(dǎo)這個組織啊,
很可能就會被顛覆掉。
歷來改朝換代。
大家看的很多。
老子從正,面從反面。把這六個。
樣本做完以后。
他下了一個小小的結(jié)論,
故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他說,
我們一般人呢?
然后覺得貴是高高在上的。
凡是被踩在底下都是很賤的,
現(xiàn)在你看完這些你才知道說貴。
他要建做他的根本。
如果底下基礎(chǔ)不牢固,
你上面那個高樓是越蓋高越危險。
所以從此不要把貴跟賤完全分開來看。
它是有連帶關(guān)系的。
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高高在上的人,
你要注意下面才是你的群眾基礎(chǔ)。
經(jīng)驗叫做群眾基礎(chǔ)。
是以猴王自稱孤寡不孤,
所以我們才了解。為什么歷代那么了不起的人
但是他自己稱呼
是用最低賤的名稱。
叫做孤
這是寡
這是不孤。
歷史上的帝王常常自稱孤家或寡人
很多人錯以為這種稱呼代表著帝王是獨一無二的
而其實孤寡是最低賤的稱呼,
地位至高的君王
為何要自稱低賤
而布谷又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叫布谷
布谷就是沒有辦法去生養(yǎng)萬物
生養(yǎng)萬物教之谷,
我誰都認(rèn)不起
只是不谷
你看以前都叫孤。
叫寡就不古,
而這些名詞是最低賤的。
可是他這個人的身份是最高貴的。
這就證明什么?
你看老子怎么說?
此非以賤為本,
曰他說這個不就是拿賤當(dāng)做根本嗎?
恢復(fù)不是嗎?
故治愈如意。
什么叫治愈如意?
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稱譽。
就是說沒有誠意。
你再給他什么誠意,
他都是有限的。
真正好的東西。
是無法形容的。
這只是一種比較表面的
就說你沒有得到好的生意呀,
你還比較好過日子
你一旦出了名
你就很傷腦筋。
你看現(xiàn)在的公眾人物
到處受檢驗
因為有春意就有人要輝煌你
這必然的。
當(dāng)有人說你好的時候
有人他一定要說你壞
說有欲不如無欲。
你何苦
要要求人家給你激勵呢,
現(xiàn)在的人很奇怪
老要求給我一些鼓勵呀
給我一些掌聲吶。
其實最后倒霉的都是自己
所以老子也下了一個給我們做參考的
一個結(jié)論是,
故不欲碌碌如玉
若若如石
他說我們最好。
不要像美意那樣子的
讓人家看起來都覺得很喜歡
很珍貴。
也不要像那個石頭。
很堅硬
讓人家很想把它保留起來
不要為什么?
因為這樣一來你就失去了道的根本
我們所需要的其實是內(nèi)在的
謙虛跟柔軟。
但是一般人的想法
剛好
是相反的。
這是非常值得我們
好好反省的
一個很重要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