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昨天講大學主要就講了儒家的人生理想,那么今天我們來講,道家的學說,全部的討論主要講的是道家的理想人生。我們把這個詞倒一倒。儒家講人生的理想,道家講理想的人生,我為什么把它倒一一倒?儒家是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要確立的,叫立志。三綱領(lǐng),第三條綱領(lǐng)止于至善。儒家是如此的,道家恰好相反。道家認為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最好的人生,所以我們把它倒一倒。若說儒家講人生的理想呢,道家講的是理想的人生。我們中國人都知道儒家,也知道道家,老百姓都知道。后來呢,來了佛學中國化,那么禪宗是最高成果,儒道佛三家。中國文化精神最初的形成就在先秦的時候,因為天下大亂,人民生活遇到大痛苦,這時候我們這個民族面臨兩種可能的未來:一種是整個民族解體;還有一種就是出現(xiàn)最初的一-批論道的人物,最初的先哲。我們中華民族是有福氣的,在先秦,巨大的動亂之中,我們迎來了最初的一批論道者。于是這個民族開始形成他的文化精神。這個文化精神同時就是世界上的四種思想和智慧境界中的一種。
古希臘公元前5世紀誕生了哲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古代印度誕生了佛陀,打開了佛學的思想境界;古代以色列猶太教最初的一批先知人物打開了東方猶太思想的境界。那么中國先秦誕生了孔子和老子,為人類打開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境界。中華民族的典章制度從古到今確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基本沒變,國民性格哪里來?從這個民族對道的領(lǐng)會中來,一個民族對道的領(lǐng)會就是這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儒家、道家都是中國哲學。后來呢,兩派分離,老子批評孔子,孔子贊美老子。中國思想,中國文人或走儒家的路,或走道家的路,后來形成儒道互補的格局。中國國民性格就是從儒道互補中來的。儒講理想,講原則,道家講權(quán)變,講全身弊害,這叫講經(jīng)又講權(quán),經(jīng)就是理想,就是原則。權(quán)就是權(quán)變,儒道互補就是講經(jīng)又講權(quán)。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tǒng)一,這叫儒道互補。今天我們中國人也在還在儒道互補的精神中的,在我們的國民性格中,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待這個人生,對待社會的基本態(tài)度中,如果理想終于不能實現(xiàn),原則不能堅持到底,我們有退路,這個退路是道家提供的。中國人老講那句話,非常典型的叫“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當我們討論道家的時候,不是僅僅在討論古代的一種學說,一種哲學的思想,也在討論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身上固有的一些東西,是我們中國人智慧的一個方面。
公元300年,日本人開始學中國文化。后來他們主要學到什么?一一個儒家,一個佛家,偏偏學不成道家,我當時總覺得奇怪吶,為什么呢?這么勤奮努力地向中國文化學習的日本人?為什么學不了道家? 2008 年,我第一次到日本去飛機開到了日本上空,那天萬里無云,我從飛機的旋窗往底下看,看到了日本的全境。真像一條蟲躺在海面上,我還知道他躺在地震帶上,我立刻明白了他們?yōu)槭裁礇]辦法學道家。他們的生存空間是極其惡劣的,而且隨時充滿著危險。我在東京街頭走,有時候就晃了一下。我兒子跟我比劃,經(jīng)常如此。我心里想他們怎么學道家。退一.步海闊天空,他們退一一步,退到哪里去了?退到海里去了,真海闊天空了。所以這個日本大學,儒家對他非常重要。儒家講的整體主義的原則,每個人對他所在的集體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對日本民族的生存是萬分必要,他們也學到了佛家,因為隨時面對死亡,日本人崇拜一種花叫櫻花,櫻花在短時間里面絢爛的開放,又在短時間里面一起凋謝,這叫在壯麗中死去。所以要學佛家超脫生死。日本民族是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最不怕死的民族之一。
于是我就明白了,他們?nèi)狈Φ兰揖腿狈χ腔鄣闹匾环矫妫祟愔腔鄣姆浅V匾囊粋€方面。所以呢,你千萬別跟日本人講幽默的話,一個幽默的民族是有智慧的民族,如果你跟日本人講幽默的話,他還追問后來怎么樣呢?哪有后來呢?他認真,他就沒辦法幽默。所以道家思想要產(chǎn)生于什么?泱泱大國。所以我們這個民族非常幸運,我們身上都有道家思想的,我們知道什么事緩則圓是吧?這個道理懂吧?這件事情大了,你別急,緩一緩,最后做出來是圓滿的,叫事緩則圓。與人相處打交道,為人處事“內(nèi)方外圓”,內(nèi)方什么意思呢?心中還是有原則的,有理想的,但是跟人打交道不能鋒芒畢露,是吧?要緩手,而我經(jīng)常告誡我的兒子4個字:內(nèi)方外圓。你不要年紀輕輕的,一走進社會,就堅持理想,堅持原則,堅持到底,你會碰得頭破血流。我跟他講,還有我們對學生的愛,每年就有畢業(yè)的學生,本科生研究生畢業(yè)了,要跟我們老師開個座談會,我們經(jīng)常有這種事開座談會的時候就有學生說,老師聽了你們這么多年的課,我們現(xiàn)在要走了,有沒有臨別諄言?那么問到我了,我總是一句話內(nèi)方外圓,我?guī)麄內(nèi)鐜Ш⒆?,提醒他們?nèi)方外圓呢。他們笑了,王老師,你不就是儒道互補嗎,我說是。所以我們其實也在道家思想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7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感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