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看第五十八章?!捌湔瀽?,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這就講治國的事了。好,我另外提醒一下,提出一句,凡是《道德經(jīng)》當中提到“圣人”的,不是指儒家意義上的“圣人”,而是指“治國者”,治國者就叫“圣人”,就國家治理者。儒家叫“圣人”是以道德品質(zhì)了,是吧,滿街都是圣人。道家講的“圣人”就是治國者。治國的原則應(yīng)該是什么呢?“悶悶”,如果是這樣“悶悶”的話,也就是說,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搞得清清楚楚,讓它渾濁一點吧,那么老百姓倒是淳樸了,忠厚淳樸。如果你的政治搞得那么干凈清楚的話,老百姓叫“缺缺”,狡詐了。你政府跟我算賬算得很清楚,是吧,那我也有對付你的方法。現(xiàn)在我們老說一句話,上有政策下有什么?對策,你老搞對策,你這個民不就是“缺缺”了嗎?什么狡計都會有了,不要這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都是轉(zhuǎn)化,“人之迷,其日固久?!边@里還在說反者“道”之動。禍會走向它的反面一福,福也會走向它的反面一禍;誰能知道它的究竟呢?這里沒有一定的法則,它就是轉(zhuǎn)變。所以唯一一個不變的法則就是什么?反者“道”之動,反了。
世人迷得很久了,“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i),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边@排比句了。我們看一看第九個注釋,這“割”就是傷害人,是吧,圣人當然是方方正正的,但他不傷人的?!傲痹凇稄V雅·釋言》當中,“廉”是棱角的意思,“劌”就是利傷的意思,意思一樣,有棱角但不傷人;“直而不肆”,我們有的人就很直了,然后就什么?放肆;“”,有光并不炫耀,不要耀人眼目。這個意思都是說事情要走向反面的,你如果傷了人,你就不叫“方正”了,所以“方而不割”,你正直但不能過分,過分是走向正直的反面。
這就是我們讀《道德經(jīng)》首先要注意到的一個原則。我們稱其為辯證法。反者“道”之動,既然反者“道”之動,我們該怎么理解這個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7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