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宇宙觀,天道自然無為,這跟儒家的宇宙觀不一樣,是吧,儒家的宇宙觀是道德的宇宙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孟子·梁惠王》),這儒家。整個宇宙,無機物是為有機物的存在做準備的,植物就生長在無機物里的,土壤中的養(yǎng)料、水分,這些都無機物,然后讓植物的生命來了;植物的生命指向動物的生命,因為動物以植物為食物;動物的生命指向人的生命,為什么?人是最高的有情物,最高的生命情感就一個字——“仁”。所以,王陽明不是講得很清楚嗎?
《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續(xù)編一》“是故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是其仁之與孺子而為一體也;孺子猶同類者也,見鳥獸之哀鳴觳棘,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與鳥獸而為一體也;鳥獸猶有知覺者也,見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憫恤之心焉,是其仁之與草木而為一體也;草木猶有生意者也,見瓦石之毀壞而必有顧惜之心焉,是其仁之與瓦石而為一體也?!?/span>
“孺子落井”,是吧,掉到井里去了,你一看到,一定會“怵惕惻隱之心”起來,這叫“仁心發(fā)動”,是吧,你本來跟這個小孩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叫“形骸間隔”,仁心一旦發(fā)動,你的仁心感通到小孩身上了,這時候你跟這小孩為一體了,這是“仁”,是“仁”讓你跟小孩為一體的。如果鳥獸的觳觫哀鳴你看到了、聽到了,你也生了不忍之心,是吧,這也叫仁心發(fā)動,感通到鳥獸身上,于是你跟鳥獸為一體了。花草無故地被踐踏,你也會生憫恤之心,這就是什么?仁心發(fā)動到什么?花草上去,感通了,于是我們又跟花草草木為一體。那么無機物——瓦石無端被毀壞,是吧,我們也生顧惜之心,于是仁心發(fā)動,感通到瓦石身上,我們又跟瓦石為一體了。于是整個宇宙是叫道德的宇宙觀。這儒家。
現(xiàn)在我們對比地來看,道家的宇宙觀是什么?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還沒有區(qū)分的時候,已經(jīng)有東西了,這個東西你是怎么描述它呢?“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寂兮寥兮”就是又沒有聲音,又沒有形象,“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就是自身這樣的展開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這段話就引起許多討論,你知道吧,中國建國以后哲學界討論什么?老子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老子所說的“道”是物質(zhì)的東西呢,還是精神的東西?爭論了很久。
當時有一本雜志叫《新建設》,理論刊物,還蠻高檔的理論刊物,我印象很深刻的,后來我不是到復旦去讀哲學了嗎?到圖書館資料室里查當時的,50年代的《新建設》這個雜志,就圍繞著第二十五章開始講,你看這里好像是唯物主義,“道”就是一種混沌的物質(zhì),是吧,其實,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中國哲學里面,根本用不上去這兩個概念,中國人并沒有把物質(zhì)和精神區(qū)分開來。講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立的前提是什么?物質(zhì)和精神什么?徹底分開了,然后誰第一性誰第二性?物質(zhì)第一性,唯物主義了,精神第一性,唯心主義了。中國人沒做這種區(qū)分的,所以那么多文章全廢掉了。它只是一種描述,描述的意思是什么?“道”沒辦法講,但是它是天地母嘛,就像第一章講的“無名,天地之始”。
“道”就無明,然后還是“明”了一下,叫什么?“道”。叫強名之,“強名之為曰‘大’”,你也可以說大,“大曰逝”?!白釉诖ㄉ显唬骸耪呷缢狗?。’”①它不斷地運行,孔子對時間的感嘆對吧?就看河流,這時間就像河流一樣,奔騰不息了?!按笤皇牛旁贿h,遠曰反?!庇只貋?,這叫循環(huán)往復。
①《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7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