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看一看第五十七章,也講道家治國的原則,比方說他一開始就講:“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我們看下去,回頭說:“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現(xiàn)在法律條文越來越多了,這在老子看來不好?!肮适ト嗽疲骸覠o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好,前面說天下人獨以為什么?治國要正,是吧,“以正治國”就說這個國家出了什么問題我再糾正,打仗用兵呢?那叫什么?“兵不厭詐”(《韓非子·難一》),是吧,叫“以奇用兵”。對天下能這樣治嗎?這個“取天下”,我們請注意,在《道德經(jīng)》當(dāng)中,凡說“取天下”,并不是指“占有天下”,“取”是指“治”,“治理天下”的意思,“取天下”是“治天下”的意思。前兩條其實老子都否定,不要“以正治國”,不要“以奇用兵”,而應(yīng)當(dāng)“以無事”什么?治天下,那叫“無為”。
我為什么明白這個道理呢?底下說道理了,理由了:如果我們在治國的時候、治天下的時候,設(shè)立了那么多禁令、忌諱,老百姓倒是生活越來越難,人多利器,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好東西,有用的東西,這種東西越是多,國家越是昏悶,要亂;人多伎巧,人手中的手段越多,奇物滋起,如果這種情況:技巧多了,新發(fā)明就多了,是吧,叫“奇物滋起”。我們現(xiàn)在都主張的,是吧,終于發(fā)明說Pad什么,諸如此類,都是奇物。這是老子反對的。
那么,管理老百姓的法律條文越多,盜賊反而更多。所以原則還有是那句話?無為。這都反映了老子的治國原則,最簡要的概括就是絕圣棄智,對吧?這個“智”不是智慧的意思,而是指“伎巧”的意思。關(guān)于老子的政治思想還有幾條:一個叫馭民,無為而治的馭民之術(sh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58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