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nèi)绻^續(xù)看原文,看下去就知道,圣人確實(shí)是有他的智慧,總是有他固定的心里面的理解,所以后面才有那一句。他說: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可使人人行善。看到?jīng)]有?這是他的固定的意念,他的“常心”就用在這個地方,等于他的智慧就用在這里。千萬不要以為他完全沒有固定的意念。他有固定的意念,才能夠做到對于善良的和不善良的這兩種人,他同樣善待,最后人人都變善良了?!暗律啤钡摹暗隆保@個德它寫成“道德”的“德”,意思我們知道,在《老子》里面這個“德”與獲得的“得”相通,就獲得了善了,人人行善了。
第二個是守信的。對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使人人守信。等于是老子有無限的包容,因?yàn)樗私獾煤芮宄?。善人之所以行善,很好,他有他個人的選擇。那不善的人之所以為不善,也可以體諒他的困難,也許他有偏差的觀念,或是一時沖動的各種欲望出現(xiàn),怎么辦呢?所以對于善人、不善人,我都善待。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說,原來有一個像母親一樣的人在包容我們,了解我們。
事實(shí)上,很多做父母的都有這種經(jīng)驗(yàn)。對孩子你不能說,你是聽話的,我就喜歡;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不是的。不聽話的,你要多了解,照樣包容他,他有一天還是會回到正路上來的。對于守信的人也是一樣。所以這邊講說圣人他怎么做呢?最后結(jié)論是說,他立身于天下,謹(jǐn)慎收斂啊,使天下人的意念都?xì)w于渾然一體。
這句話也說明了圣人有他自己的想法。“圣人常無心”,他的“無心”是指說,我不要有個人特定的意念;但是我有常心,不是無常心。“常心”就是我已經(jīng)覺悟到智慧了,所以后面的做法都代表圣人有他固定的智慧,他的固定的做事的方式就是“無心而為”。
所以第一句講“圣人常無心”,整個后面所說的都是,我不要以個人的念頭,我不要刻意的要做成什么事,然后反而事情都做好了。所以他說謹(jǐn)慎收斂,使天下人都能夠“渾其心”,所有的意念歸于渾然一體。不要去分誰善誰不善,誰信誰不信。你不善的、不守信的,我通通包容。到最后都是同樣一家人,同一國人,大家都是天下人,為什么不能好好相處呢?所以這就是老子的智慧所在,總是看到根源與歸宿;而中間的人,有他各自的遭遇,所以可能有他各自不同的觀念與表現(xiàn)。
所以到最后還是渾然一體,不要忘記我們都來自于道,最后都回歸于道。而在生活的過程里面,目的是要保持平安、愉快,讓大家覺得活在世界上是很值得的。借此可以打破所謂的存在上的虛無主義,就是人活在世界上可能要受苦受難,遇到亂世的時候,可能生命沒有什么保障;照樣可以讓你珍惜自己的生命。
最后結(jié)論,老子這樣說:百姓都努力在聽,在看,圣人把他們都當(dāng)成純真的孩童。這句話是結(jié)論,你圣人把他當(dāng)純真的孩童,也就是我們前面講比喻的時候,一再用父母教導(dǎo)孩子做比喻嘛。父母怎么可能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呢?但他自己的想法,他不是刻意地要小孩按照我的想法來做,而是他知道怎么樣從整體來看,怎么樣從長遠(yuǎn)來看,對孩子最好。
孩子年紀(jì)還小,就跟一般老百姓一樣“注其耳目”,耳朵在聽,眼睛在看。這個時候圣人把他們當(dāng)孩子一樣,能夠多方面去開導(dǎo)他們,包容他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接受,可以欣賞,但是讓他們自己去慢慢發(fā)現(xiàn)。我不要區(qū)分得太厲害,區(qū)分之后可能會有各種后遺癥,就是災(zāi)難。所以我們就設(shè)法避開災(zāi)難,大家走在一個比較正確的路上。你要老百姓統(tǒng)統(tǒng)啟明,這可能性太小了。你把他們當(dāng)孩子一樣,有個特色,父母對孩子,圣人把百姓當(dāng)孩子,當(dāng)然是包容,包容里面一定有一種了解與欣賞,同時有一種鼓勵與支持在內(nèi)。久而久之,百姓自然而然就按照他比較正常的、正面的潛能去發(fā)展了。
這一章里面我們學(xué)到什么呢?我們要記得,要把王弼本稍微修改一下。第一句話,把它改成“圣人常無心”?!盁o心”很好記,就是我們常說的把“無心而為”理解“無為”,這樣就沒有問題了,“常無心”。我們的根據(jù)就是帛書乙本,有人問為什么不說甲本?甲本這個地方正好脫落了,原文看不清楚,所以講帛書本乙本,“圣人恒無心”是可靠的。目的是要讓天下百姓通通“渾其心”,大家都完全打成一片。
在最后請你思考一下,你如果是做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你回憶一下,你把孩子當(dāng)作純真的兒童,他做的對不對,有時候他弄不清楚怎么回事,你就要以孩童的姿態(tài)對待他,這就是常無心。但是你又知道什么對他好,什么對他是一種挑戰(zhàn),因?yàn)樽龈改父哒斑h(yuǎn)矚,這方面應(yīng)該了解的。但你不會把自己的意念加在他身上,不會說我一定要有心而為,那就錯了。你要無心而為,但是你心里也知道你是為他好,并且你知道怎么樣叫做為他好。所以我們學(xué)到《老子》這一章之后,對于教育子女可能會有新的想法。不知道你以為如何?想聽聽你的意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0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