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故事】
這是禪宗的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小沙彌剛吃完一只山杏,正要把杏核隨手丟了時,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對小沙彌說:“果核是樹木的心臟,不要隨手丟了,要把它播種在適宜的泥土里,喚醒一個涅槃的再生夢。”小沙彌就把那個真有點像心臟的杏核深淺適宜地埋在寺院的一個角落。一個月之后又去看,那顆杏核真的發(fā)芽了,長出了一片片心形的葉片。小沙彌感到由衷的喜悅,就跑去告訴老方丈。老方丈聽后,臉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悅,他對小沙彌說:“樹木的種子可以輪回樹木再生夢,人生的種子也可以涅槃人的夢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種子嗎?”小沙彌思忖了片刻,小聲說:“我認為是人心。”
如今的時代,人們?nèi)缤勇?,一直在忙碌,在旋轉(zhuǎn),最后忙來忙去,把自己忙暈了,卻忘記了忙碌的目的。忙碌中,人們心緒變得煩亂;忙碌中,一味使用權(quán)力又搞得烏煙瘴氣;不能心里堆積了很多負能量,卻又無法清理出去。管事很多,越來越累,也不討人喜歡;有了成就就開始自高自大。你看,很多人是不是把自己的心丟了?這樣的狀態(tài)能走多遠呢?
【本章成語】守住本心
在世界上,《道德經(jīng)》被譽為“東方圣經(jīng)”,又有“萬經(jīng)之首”之美譽。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個容器。
生命的本質(zhì),就在于往生命這個容器里裝進什么。
命運的秘密,就是你給生命裝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為給自己的生命裝進了低級和骯贓的東西。
生命的覺醒,就是懂得了將歷經(jīng)千年檢驗的圣人智慧裝進自己的生命中!
下面,就讓我們將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章關(guān)于生命完美的智慧裝進我們的生命中,看看我們會變成什么吧!
【學經(jīng)先讀開經(jīng)偈】
太上玄深眾妙門,如影隨形難見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虛極靜篤安心魂。
【經(jīng)文誦讀】
1、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2、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3、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4、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5、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6、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在第十章中,老子闡釋了兩個核心要義:
一是通過六個人生中典型問題的發(fā)問,直指人生諸多病態(tài)的要害,想喚醒一直奮斗的人們。
二是給出了解決問題的一個總法則:這就是道德經(jīng)中一個十分關(guān)鍵的概念——玄德。
【釋意】
1、【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這一問,很多人就陷入了迷惑:難道我的精神和形體不是合一的嗎?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幾個問題,也許大家就明白了:你不想自己痛苦,可你為什么又痛苦呢?你可能會說,是別人讓我痛苦。你看,你已經(jīng)被別人操控了,你的感情竟然不是自己主導的。不是這樣嗎?正如有句名言所說的那樣:憤怒,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2、【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聚結(jié)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欲狀態(tài)嗎?我們都從嬰兒時期走過來,可又有誰想過回歸到那種狀態(tài)呢?你看,健身的人們在展示自己的肌肉時多么自豪啊,可練習瑜伽的人卻給我們展示了身體的柔韌。你看那些總顯擺自己能耐的人,看起來很了不起??墒?,有修行功夫的人卻總是深藏不露卻又能讓別人舒服。再看人生歷程,隨著年齡增加,思維方式越來越僵化、身體越來越僵硬,而中醫(yī)卻說“筋長一寸,命長十年”,說的是柔韌的身體才能長壽。你在練習剛強時,想過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柔韌嗎?
3、【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沒有瑕疵嗎?這個問題可是難住了太多的人,人類這種動物就是心思復雜,正邪混雜,前面的念頭還沒走后面的念頭又趕上來,以至于到了晚上該睡覺時想法還是不斷,于是睡眠都會變得困難。當然,我們沒有幾個人能夠把自己內(nèi)心的全部想法全部告訴別人,因為其中有一些見不得人的。簡而言之,我們心中既有對神圣偉大的向往,也有面對誘惑時的蠢蠢欲動;既有面對面時對人的贊揚,也有背后對他人的非議。人啊,幾乎都是兩面人,你說,這樣不斷地轉(zhuǎn)換能不累嗎?這樣兩個相反的力量共處心靈一個空間,能不糾結(jié)嗎?
4、【愛民治國,能無為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guī)律嗎?這愛民治國,說的是王侯將相的責任,也就是今天各級領(lǐng)導的責任。能當領(lǐng)導的人,肯定都是比較優(yōu)秀的人,這優(yōu)秀的人就總是會有自己的很多想法。關(guān)鍵是,這些想法合乎客觀規(guī)律嗎?想法變成做法,能夠符合人心嗎?中國歷史上,很多治國理政的人,不像今天這樣都是學了各個專業(yè)的各個方面的專家,而大都是綜合家,思考問題往往就會比較辯證和全面。今天的領(lǐng)導,若是依靠個人經(jīng)驗、個人某個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卻要去解決系統(tǒng)的、整體的、全面的問題,恐怕就會出現(xiàn)問題了。
5、【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我們的感覺器官在與外界的現(xiàn)象相接觸時,能保持寧靜嗎?人們每天睡醒后一睜眼,面對的就是四時的變化,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的想法與做法和那些十之八九不如意的事情。面對著這般多樣化的世界,我們能夠全部接納嗎?能不為那些與我們想法不一樣的人和事所擾亂嗎?諸多事情如風一樣從眼前飄過,我們的心能保持寧靜嗎?若是心被擾亂了,還要去行動,豈不是亂上加亂?這人生苦海為何無邊無際,原來我們自己也是這苦海中興風作浪的搗亂者?。?/span>
6、【明白四達,能無知乎?】一個通曉天下之事的達人,包括看見的、沒看見的,聽見的、沒聽見的等等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不知道的。一個人在擁有了通曉天下之事的能力后,能夠不驕傲自大、不刻意炫耀嗎?一個人能否做到,越是明白越是能夠謙和謙卑、低調(diào)親和嗎?
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大道促成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chǎn)生萬物、養(yǎng)育萬物而不占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原來,老子問了那么多人間的問題,答案就在這里,就是兩個字“玄德”。說到底,就是做自己該做的,做符合規(guī)律的,做成功了,自己的主觀狀態(tài)也不會因此而發(fā)生變化,繼續(xù)保持自己的質(zhì)樸平和狀態(tài)。如此這般,我們的心才不會失去平衡??!這就是老子所說玄德的要義??!
老子以哲人的睿智,看清楚了人生的極端模式,揀選了人生中六個典型方面向人們發(fā)問,直指人生的死穴與盲區(qū)。
經(jīng)老子這樣一問,確實有點感覺了,生命中很多事往往只是看到一個側(cè)面,追求一個方面,又會忽視事物整體中的其他方面,總是處于失衡狀態(tài),以至于最后忘記了初衷。關(guān)鍵是,我們還總自以為是,總是為自己辯護,根本看不到事物的其他方面。有人會問:人為什么會這樣呢?古往今來,那么多人的經(jīng)驗教訓為什么無法繼承下來讓自己少犯錯誤呢?黑格爾有句名言: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人生中有太多這樣的問題,老子德道經(jīng)整部書就是來幫助人們解答這些問題的。
將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章的精髓思想總結(jié)成幾句話,奉獻給大家:
若被外部誘惑,必然成為奴隸,導致身心分裂。
若是表面剛強,必然傷痕累累,唯有柔性養(yǎng)命。
若是雜念滿心,必然心亂如麻,悟道方能至簡。
若是治理組織,必然去除私念,否則亂上加亂。
若是面向世界,必然眼花繚亂,唯有求真化繁。
若是博聞廣識,必然心中滿滿,唯有悟道安閑。
若是能力卓越,必然心生雜草,唯有玄德平安。
若是忘記初心,必然失魂落魄,唯有回歸本色。
老子在第十章中,為我們生命的內(nèi)與外建立了一個神奇的關(guān)系,如此可以防止我們出現(xiàn)心亂的現(xiàn)象。這才是一個糾正了傾斜,恢復到了本源,達到真正完美的生命局面與景象??!
穩(wěn)住了心神,我們又如何接近真理和悟道呢?人間萬象,如同一堵一堵的墻,擋住了人們智慧成長的道路。如何破除有形之墻,走向無限的智慧呢?
請跟我走進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一章,看看老子那“無用之用”的神奇智慧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ahuadaodejing/6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