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遼
一般認(rèn)為《封神演義》的文學(xué)價值低于《水滸》、《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 、《儒林外史》
,但在我國過去的舊時代里卻也是婦孺皆知的
。魯迅對它的評價是
:“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談神怪,什九虛造,實不過假商、周之爭,自寫幻想,較《水滸》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遜其雄肆,故迄今未有以鼎足視之者也”(《中國小說史略》,第176-177頁)。新中國成立后,對《封神演義》的評價,可以中國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編寫的《中國文學(xué)史》為代表。該書認(rèn)為,《封神演義》“通過富于神話色彩的描寫表現(xiàn)了商周的斗爭。全書所有的故率情節(jié)都圍繞著這個主題而展開。以仁慈愛民的武王和他的承相姜子牙為首的周,以暴虐無道的封王為代表的商
,構(gòu)成了斗爭的雙方
。作者把這寫成一種正義的力量和非正義的力量之間的斗爭,并且顯示了自己的鮮明的傾向”
(《中國文學(xué)史》,第
946頁)。魯迅說《封神演義》“實不過假商、周之爭
,自寫幻想”
,而《中國文學(xué)史》則認(rèn)為“全書所有的故事情節(jié)都圍繞著這個主題
(按:指“商周的斗爭”)而展開”。哪一種意見對呢?讀過《封神演義》的人都會看到,《封神演義》中與描寫商周斗爭的同時
,大量篇幅寫的是闡教和截教的斗爭,這兩種斗爭交織在一起
,才構(gòu)成了全書的故事情節(jié)
。魯迅比較看重后者
,而《中國文學(xué)史》則著重前者。應(yīng)該說
,魯迅的意見更符合《封神演義》的實際
。問題是,在我國歷史上
,從來沒有過叫做“闡教”
、“截教”的宗教,然則《封神演義》中的闡教和截教是什么宗教呢
?《封神演義》里的闡教和截教之爭反映了什么樣的宗教之爭呢?《封神演義》大寫兩教之爭又是為了什么呢?研究清楚了這三個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問題,將使我們對《封神演義》有一種新的理解。
對于《封神演義》里的闡教和截教,前人是作過探索的,但探索的不確。錢靜方《小說叢考》,(上)認(rèn)為《周書·克殷篇》有云:“武王遂征四方,凡憨國九十有九國,馘魔億有十萬七千七百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按:“此文在《世俘篇》,錢偶誤記”)。這里把魔與人分開來談,因此錢靜方以為,《封神演義》作者遂由此生發(fā)為截教。魯迅對錢氏此說持否定態(tài)度:“然‘摩羅’梵語,周代未翻,《世俘篇》之魔字又或作磨,當(dāng)是誤字,所未詳也”(《中國小說史略》,第177頁)。不過,魯迅認(rèn)為“闡教即道釋”,是道、佛的合稱,也不確。據(jù)我的研究,《封神演義》中的闡教和截教,都是道教。
《封神演義》大約成書于隆慶萬歷年間(1567-1619)。在此以前,明王朝對道教極為尊祟
。《封神演義》成書前正是明世宗
(年號嘉靖)統(tǒng)治年間(1522--1567)。這個皇帝是個道教迷
,自號靈霄上清統(tǒng)雷元陽妙一飛元真君,后加號九天弘教
、普濟(jì)生靈
、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
、紫極仙翁
、一陰真人、元虛園應(yīng)
、開化伏魔
、忠孝帝君,再號太上大羅天仙
、紫極長生
、圣智昭應(yīng)、統(tǒng)無證應(yīng)
、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
、玄都境萬壽帝君
,簡直成了道教的教皇。上有好者
,下必甚焉
,道教信徒遍及全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斗馍裱萘x》作者也不例外
。不過他信奉的道教是另一教派,與明世宗信奉的道教教派不同
。
還在我國華夏族的原始社會后期就有了巫祝文化,氏族中有人專司占卜與祭祀。進(jìn)入階級社會后
,則有專職官吏執(zhí)掌祭祀占卜之事
,或稱巫,或稱祝
,或稱史
。鬼神的觀念在商代和兩周期間已深入人心,戰(zhàn)國以后
,出現(xiàn)了方士
。他們宣揚海上有神仙,神仙那里有長生不老之藥
。秦始皇對此也深信不疑
,派方士徐福率五百童男女尋找神仙和長生不老之藥。漢武帝雖罷黜百家
,卻也屢次派人入海求仙
。漢代的方士更自詡能召致神仙,或吹噓自己能煉制仙丹
,吃了就可以不死長生
。到了東漢后期,有張道陵其人造作道書二十四篇
,以仙術(shù)為號召
,開始創(chuàng)立道教。因為受道者要出米五斗
,被稱為“五斗米道”
。張道陵死后,又經(jīng)過他的兒子張衡和孫子張魯
,廣泛傳道
,接納道徒,道教影響愈大
。據(jù)日本學(xué)者常盤大定的《道教發(fā)達(dá)史概說》
,我國道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道時代
(142年)至東晉末(419年)為“第一期開教時代”;自南宋開運
(420年)經(jīng)北周武帝及南北朝之末,一百六十年間(420年---580年)為“第二期教會組織時代”;自隋至五代
(581年---959年)三百七十八年間,為“第三期教理研究時代”,自宋迄明萬歷三十五年
(960年---1607年)為“第四期教權(quán)確立時代”,自明萬歷三十六年以后及于現(xiàn)代
(1608年---今)為“第五期繼承退化時代”。這一道教發(fā)展史的時代劃分,大致符合我國道教發(fā)展的實際
。寫于道教全盛時期的《封神演義》是宣揚道教中的一個教派的長篇小說
。
《封神演義》中的闡教,其實就是道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鍟そ?jīng)籍志》
:“道經(jīng)者,云有元始天尊 ,生于太元之先,察自然之氣
,沖虛凝遠(yuǎn)
,莫知其極?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对瓢l(fā)七簽》卷一百一《元始天王紀(jì)》
:“元始大王 ,察天自然之撒,結(jié)形未沌之霞
,托體虛生之胎
,生乎空洞之際”,“進(jìn)登金網(wǎng)
,受號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
,受金簡玉扎,使奏名東華方諸青宮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崩钍暹€編纂的《道教大辭典》“元始天尊”條目中說
:“道教最高之神,生于劫先 ,故以元始稱
。”再看《封神演義》中的闡教
。闡教的教主之一是“元始天尊”
,是他派姜子牙下山“扶助明主”,是他命南極仙翁取“封神榜”交給姜子牙
,讓他完成封神大業(yè)
,是他賜予姜子牙坐騎“四不相”和法寶“打神鞭”等
,助他兵伐商封王,是他在姜子牙逢到危難之時或派人或作法為姜子牙解危
,是他親率眾多大仙破了“誅仙陣”
、“黃河陣”、“萬仙陣”
。因此
,很清楚,《封神演義》中的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即道教中的最高之神元始天尊
。
在《封神演義》中,闡教還有另一位教主是老子。元始天尊稱老子是他的“師長”。破“黃河陣”時,元始天尊說:“此教雖是貧道掌,尚有師長,必當(dāng)請問過道兄,方才可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笨梢娫继熳饘献雍芫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在《封神演義》中,老子又被稱為“玄都大法師”、“玄都大老爺”。老子也法力無邊
,在破誅仙陣等大戰(zhàn)中的功勛僅次于元始天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斗馍裱萘x》中闡教教主之一的老子也就是道教中的老子,《魏書·釋老志》中說
:“道家之源,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 ,以資萬類
。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
,下在紫微
,為飛仙之主。千變?nèi)f化
,有德不德
,隨感應(yīng)物,厥跡無常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抖丛拘薪?jīng)》說
:“太上道君(按:即道教中的老子)者 ,放西那天郁察山浮羅之岳,坐七寶騫木之下
,清齋空山
,靜思神其,合慶冥樞
,蕭朗自然
,擁觀萬化,俯和眾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斗馍裱萘x》把老子說成是闡教教主之一,道教把老子作為至高無上之神
,尤能證明《封神演義》中的闡教即道教
。
與闡教對立的截教,錢靜方把它視為由“魔”生發(fā)而成,其實截教也是道教。截教教主號稱通天教主。而“教主”這一名目卻是道教所特有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兜澜檀筠o典》“教主”條目解釋
:“謂開教之本主也。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張道陵為正一教主。后世正一門徒尊天代天師,亦稱為教主:”最能說明截教也是道教的有力證據(jù),就是《封神演義》中的通夭教主與元始天尊、老子一起都是“教尊”鴻鈞道人的門徒。鴻鈞道人說他自己:“高臥九重天,蒲團(tuán)了道真。天地玄黃外,吾當(dāng)掌教尊。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一道傳三友(按:“三友”即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二教闡截分。玄門都領(lǐng)秀,一氣化鴻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彼谕ㄌ旖讨魇『笙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就是為了調(diào)解他的三個門徒(“三友”)和闡教、截教之問的沖突的。他對這三個門徒說
:“只因十二代弟子運逢殺劫,致你兩教參商。吾特來與你等解釋愈尤
,各安宗教
,毋得自相背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經(jīng)鴻鈞道人調(diào)解后,閉教與截教之間的斗爭就告一段落
,姜子牙伐商也不再遭遇大困難了
。可見截教并非“魔”
,也不是另一宗教
,它也是道教。
《封神演義》里還有一個西方的未提及教名的宗教。魯迅以為該教是“釋”,即佛教,它也屬于闡教,“助周者為闡教即道釋”(《中國小說史略》第177頁)。據(jù)我研究,這個未提及教名的宗教仍然是道教。第一,這個教的領(lǐng)袖,也和道教一樣被稱為“教主”,如是佛教,是不會叫作“教主”的,第二,西方“教主”是準(zhǔn)提道人和接引道人,只有道教中著名人物才被稱為“道人”,佛教,戶著名人物是應(yīng)稱為菩薩的;第三,《封神演義》中寫得明白,商周大戰(zhàn)時并無佛教。蓬萊島煉氣士法戒,原是截教中人,后戰(zhàn)敗被俘,姜子牙下令把他斬了
,這時準(zhǔn)提道人前來相救
。小說交待
:“后來法戒在舍衛(wèi)國化祁它太子,得成正果,歸于佛教
;至漢明、章二帝時,興教中國
,大闡沙門”
。此外,《封神演義》又特別交待
:狹龍山飛云洞懼留孫“后入釋成佛”,五龍山云霄洞文殊廣法天尊
,“后成文殊菩薩”,九功山白鶴洞普資真人
,“后成普賢菩薩”
,普陀山落枷洞慈航道人,“后成觀世音大士”
;這是說,元始禾尊十二大門徒中的四個大門徒
,后來才轉(zhuǎn)入佛教,成為“佛”
、“菩薩”和“大士”的
。這也不是《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后漢書·襄楷傳》中就說過
,“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
,這是后來所謂老子西游化胡成佛的出處所在,即以道教作為佛教的“源”
。所以
,《封神演義》里西方那個未提及教名的教,雖然鼓吹西方是“極樂世界”
,但《封神演義》作者卻有意把它影影綽綽地寫成也是道教,而且把它寫成是后來的佛教的前身
。
根據(jù)有關(guān)道教的經(jīng)籍的記載,對比《封神演義》中的闡教、截教和西方那個未提及教名的教、可以旨定,《封神演義》寫的其實都是道教。
既然《封神演義》里的閘教和截教都是道教,那么
,闡教和截教之爭又是反映了什么樣的宗教之爭呢
?我的意見是,曲折地反映了道教內(nèi)部的宗派之爭,即南宗、北宗之爭
,天師道與全真教之爭,符篆派與丹鼎派之爭
。道教在我國興起后
,內(nèi)部宗派也隨之產(chǎn)生。還在東漢末年和魏晉南北朝時期
,道教內(nèi)就有丹鼎
、符箓兩派。丹鼎派的代表人物是
魏伯陽與葛洪
,符箓派的代表人物為寇謙之與陶宏景
。魏伯陽是漢末人,其余三人都是晉代及南北朝時人
。及至遼金時代
,道教又分為南北兩宗。南宗起于遼劉海蟾
,北宗起于金王矗
。南宗主張修性,北宗主張修命
。性即神
,命即氣,性謂真我
,命乃壽命
。南宗與符篆派相承,此宗與丹鼎派相接
。到金末
,道教又有三派之分別
:一是以張道陵為祖師的天師道道教;二是金末道士劉德仁所創(chuàng)立的真大道教;三是由金天眷中道士蕭抱珍所創(chuàng)的太一教。這三大派中又有許多支派
。及至元代,道教中丘長春一派最受元代帝主厚遇
。丘長春師事重陽王真人王矗
,當(dāng)是北宗、丹鼎派的領(lǐng)袖人物
。道教雖然宗派繁多
,但大體上說,以全真教
(丹鼎派 、北宗
)及天師道(符箓派 、南宗
)為兩大教派 ,
對峙于南北。兩大教派最大的區(qū)別是 ,全真教重修煉
,不娶老婆,授徒傳教
,是為“出家道士”
;天師道雖然也授徒,但天師
(張?zhí)鞄?/span>)是世襲,所以可以娶妻子
,雖然也齋戒,而在非齋戒期間
,也可以吃酒食肉
。所以天師道的道士,屬在家者
,是為“火居道士”
。一般地說,全真教盛行于北方
,天師正一道廣泛流傳在南方
。《明史·職官志》
:“道凡二等:日全真、正一
,設(shè)官不給傣,隸禮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捎跉v代帝王
(如明世宗)想益壽延年,長生不老,所以上層統(tǒng)治階級信奉北宗
、全真教、丹鼎派道教的多
,而民間百姓祈求消災(zāi)避禍
,則信奉南宗、天師正一道
、符箓派道教的多
。北宗統(tǒng)治色彩較濃,南宗民間影響較大
。
《封神演義》中的闡教,乃是符箓派 、南宗
、天師道道教,截教即道教中的丹鼎派、北宗
、全真教道教
。這袛要比較一下《封神演義》闡教、截教中的人物言行即可一目了然
。
元始天尊的大門徒姜子牙 ,明明是個“火居道士”,符箓派道士
。他從昆侖山土遁到朝歌后
,經(jīng)宋異人的介紹,就和六十八歲的黃花女兒馬氏成了親
。宋異人在后園空地上蓋房子
,蓋了七八次,但過去一造起來就起火被燒毀了
。姜子牙便為他壓邪捉妖
。他在牡丹亭里,見風(fēng)火影里五個精靈作怪
,忙披發(fā)仗劍
,用手一指,把劍一揮
,喝聲“孽畜不落
,更待何時!”再把手一放
,雷鳴空中
,這五個妖怪就都被他降服了。其后
,他把玉石琵琶精捉住
,“將妖精頂上用符印鎮(zhèn)住原形”,再把妖精衣裳解開
,“前心用符
,后心用印,鎮(zhèn)住妖精四肢”
,運用三昧真火燒死了玉石琵琶精
。他來到兩周后,見武吉身犯死罪
,為了救武吉一命
,他“三更時分,披發(fā)仗劍
,踏罡布斗
,掐訣結(jié)印
,隨與武吉厭星”,果然救了武吉一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斗馍裱萘x》里對姜子牙的描寫,與日常生活中畫符捉妖
、裝神弄鬼的“火居道士”沒有什么兩樣
。
闡教中的另一門人、西昆侖度厄真人的徒弟李靖,雖非道士,卻也在家。他當(dāng)官 ,討老婆
,先后生了金
pfE、木托 、哪咤三個兒子
。懼留孫的門徒土行孫,喜好女色
,他一見鄧蟬玉
,就想把她娶作自己的妻子。鄧蟬玉被俘后
,姜子牙便命土行孫“乘今日吉日良時
,與鄧小姐成親”。洪錦殺死過周武王的兄弟姬叔明
,應(yīng)是西周的大仇人
。但月合仙翁卻把他救了下來,反而把龍吉公主配他為妻
。這些都在說明
,《封神演義》中的闡教是“火居道士”們的道教,即符箓派的道教
,天師正一道的道教
,南宗的道教,在民間流傳很廣的道教
。
反觀《封神演義》中的截教中人物,講究的是修煉。一些畜牲,經(jīng)過修煉,也能得道成仙。截教中道友,并無一人有家室,他們?nèi)际恰俺黾业朗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例如,通天教主的門徒龜靈圣母原是動物
,修煉后有了人形。她和
廣成子相斗
,被廣成子的番天印打出原形
,“乃是個大烏龜”。也是通天教主的門人烏云仙
,被準(zhǔn)提道人的六根清靜竹裹住
,也現(xiàn)了原身,“化作一個金須鰲魚
,剪尾搖頭
,上了釣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彬笆紫杀豢`現(xiàn)原形后
,“乃是一個青毛獅子,剪尾搖頭
,甚是雄偉”
。靈牙仙被南極仙翁的三寶玉如意連擊數(shù)下,“就地一滾
,現(xiàn)出原形
,乃是一只白象”。金光仙被擒獲后
,現(xiàn)出原形
,“乃是一只金毛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斗馍裱萘x》作者借老子之口攻擊道教的另一教派
:“老子命文殊騎了青獅至前面,老子指與通天教主看,日
:“你的門下,長有此等之物,你還要自逞道德清高,真是可笑!”這里,把丹鼎派的有道道士比附為一些畜牲,是夠惡毒的了!
截教中那些修煉成精的動物固然在《封神演義》作者掃蕩之列,就是截教中的道法高明之徒,也是沒有什么好下場。蓬萊島一氣仙人的門徒余化,藏有戳魂幅,人莫能敵;左道之士風(fēng)林,把口一張,黑煙噴出,煙內(nèi)現(xiàn)碗口大小一粒珠,就能把來將打下馬來;青龍關(guān)張桂芳,只要他大叫,一聲“某某不下騎更待何時”,來將就會身不由己,掩下鞍橋;九龍島煉氣士王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