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夏秋冬開頭的中藥名有許多,如春三七、夏菇草、秋海棠、冬蟲夏草,小編今天為您帶來描寫春夏秋冬的唯美中藥詩歌,每一句都含有經(jīng)典好聽到的中藥名。
1、春天
石燕雙雙入畫梁,梨花厚厚樸前溏。
牡丹露出防風蕊,芍藥分開帶雨妝。
園里千紅花競艷,庭中萬紫草爭芳。
黃蜂離了蜂房去,彩蝶拈葩惹藿香。
描寫春天的詩句里面含有8種中藥名,分別為石燕、紅花、紫草、蜂房、藿香、厚樸、牡丹、芍藥,將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色,毫無保留的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夏天
青皮蛙唱薄荷溏,竹葉叢中小院涼。
村榭綠蓮須帶露, 田園赤灼炙驕陽。
蔭蒼樹下?lián)]蒲扇,琥珀杯中遞酒漿。
梔子笑攀河岸柳,捕蟬衣濕汗汪汪。
描寫夏天的詩句里面含有8種中藥名,分別為薄荷、竹葉、蒼術(shù)、琥珀、蓮須、赤芍、梔子、蟬衣,形象的描述出 一派夏天的炙熱景象,讓人們感覺生活更加情趣。
3、秋天
鉛丹一-抹染叢林,丹桂枝頭碩果盈。
籬倚菊花生雅興,園栽蒼樹鼓精神。
難防楓葉紅如錦,依舊松蘿緣似茵。
更喜夜明沙月色,重樓獨上步青云。
描寫秋天的詩句里面含有8種中藥名,分別為鉛丹、蒼術(shù)、防風、松蘿、桂枝、菊花、、夜明砂、重樓,描繪出秋天楓葉如丹,碩果累累的景象,配上秋夜的月色,更加令人陶醉!
4、冬天
白及群山遍著銀,滿天冬趣滿懷情。
琉璃處處皆冰片,莪樹巍巍入靄云。
傲雪梅花栽紫苑,經(jīng)霜竹葉隱黃鶯。
甘松挺立經(jīng)風雨,枝干從客歇老鷹。
描寫冬天的詩句里面含有8種中藥名,分別為紫苑、竹葉、甘松、肉蓯蓉、白皮、天冬、冰片、莪術(shù),描繪出冬天白雪皚皚的景象,有傲雪的梅花,經(jīng)霜的翠竹,還有挺立的青松把寒冷的冬天點綴得別有一番情趣。
六>
六>
六>>
《詩經(jīng)》 > 六>
創(chuàng)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的《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对娊?jīng)》中不但有很多植物,而且這些富于詩意的植物名字實際上也是防病治病經(jīng)常用到的中草藥。其中以中藥命名的詩詞就有多首,例如《卷耳》、《茉苜》、《木瓜》、《蒹葭》等。讓好學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詩經(jīng)》中的藥用植物都有什么藥用價值吧。> 六>
六> > >
> 六>
《國風 周南 卷耳》 > 六> >
> 六>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六> >
這里提到的“卷耳”在當時指的是蒼耳的嫩芽,目前入藥用的是蒼耳子,而且最好是打碎使用。> 六>
> 六>
藥用首載于東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品》,謂主風寒頭痛,風濕痹痛。孫思邈收入《千金要方·食治》篇,謂有小毒,說明唐時仍可做野菜。> 六>
> 六>
蒼耳性辛溫,可通鼻竅,是鼻科圣藥;也可以治療皮膚病,稱為“癢家功臣”。> 六>
> 六>
患有鼻炎的人,還可以用蒼耳子(打碎)煮水熏蒸鼻部,對鼻炎引起的不適癥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六>
> 六>
> 六>
六>
《國風 秦風 蒹葭》 > 六> >
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六> >
《詩經(jīng)》里的“蒹葭”就是蘆葦。蘆葦最早入藥是在孫思邈的《千金要方》里,用的是葦莖部分,叫“葦莖湯”,主要用于治療肺癰,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膿的功效。> 六>
> 六>
明清以后,中醫(yī)以蘆根入藥,但主要使用的是鮮蘆根。蘆根性味甘寒,既能清透肺胃,又能生津止渴、除煩,故可用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者。> 六>
六>
六>
《國風 周南 葛覃》 > 六> >
六>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六>
詩中提到的“葛”主要是指野葛,入藥時用其根。> 六>
葛根主要用于清熱,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就有“葛根湯”的記載,主要治療發(fā)熱、脖子發(fā)硬、胃里有熱、舌尖發(fā)紅等。> 六>
中醫(yī)臨床中,葛根還被應用于改善表現(xiàn)為口干舌燥、大便干等癥狀的——中醫(yī)認為是脾胃有熱、傷津液一類糖尿病的治療中。> 六>
六>
《國風 周南 芣苢》 > 六> >
六>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 六>
這里所說的“芣苢”實際上是車前草,其葉和籽都入藥。> 六>
> 六>
中醫(yī)認為車前子有利水清熱的功效。用于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六>
> 六>
六>
六>
《國風 王風 中谷有蓷》 六>
六>
六>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六>
整首詩借“蓷”起興,抒發(fā)了一位被丈夫拋棄的女子痛苦、悲傷的情感和思考。那么,這個“蓷”實際上就是益母草,中醫(yī)婦科調(diào)經(jīng)的常用藥,味辛、苦,性微寒。六>
六>
藥用首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品》,名茺蔚子,謂主明目益精,久服輕身。莖,主風疹瘙癢,可作浴湯。以益母草名入藥,首見宋代《本草圖經(jīng)》。六>
六>
臨床中,益母草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用于跌打損傷的治療中,特別是骨折或者扭傷后局部紅腫熱痛的情況,中醫(yī)開方時考慮加入益母草,清熱涼血,使瘀腫迅速消散掉。六>
六>
同時,益母草還有很好的利水消腫作用,用于婦科和男科中有熱的水腫。六>
六>
六>
六>
六>
《國風 鄘風 桑中》 > 六>
六>
六>
爰采唐矣?沫之鄉(xiāng)矣。云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六>
這首詩中的“唐”指的是菟絲(植物),其籽入藥稱為“菟絲子”。六>
六>
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六>
六>
六>
六>
《小雅 南山有臺》 > 六>
六>
> 六>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六>
整首詩提到許多象征長壽的草木,其中的“杞”就是枸杞,“?!敝干?,一般入藥用到桑葉(用于外感病)、桑白皮(肺熱咳嗽)和桑葚(補肝腎)。> 六>
> 六>
> 六>
六>
《國風 周南 關(guān)雎》 > 六>
> 六>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六>
荇菜,性味甘寒,清熱,利尿,消腫,解毒。六>
六>
主治發(fā)汗透疹,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主感冒發(fā)熱無汗,麻疹透發(fā)不暢,水腫,小便不利,熱淋,諸瘡腫毒,毒蛇咬傷。六>
六>
六>
六>
六>
《國風 鄭風 東門之埠》 > 六>
六>
東門之埠,茹蔗在阪。禮義不行,與我心反。> 六> >
茹蔗,即今茜草,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名“茜根”?!睹t(yī)別錄》中記載:“茜根生喬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gt;> 六>
六>
生于山坡路旁、溝沿、田邊、灌叢及林緣,春、秋季采挖。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血熱咯血、產(chǎn)后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癥。六>
六>
六>
六>
《國風 衛(wèi)風 木瓜》> > 六> >
六>
> 六>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六> >
詩中的木瓜藥用首載于魏晉間《名醫(yī)別錄》,名木瓜實,謂主濕痹邪氣,霍亂吐下,轉(zhuǎn)筋不止。> 六>
六>
《國風 鄭風 溱洧》> > 六> >
六>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本S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六> >
芍藥是戀人分手時的贈物,就像今天象征愛情的紅玫瑰。六>
六>
它為養(yǎng)血平肝藥,藥用首見于《五十二病方》,后收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品》,謂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等。六>
六>
六>
> 六>
六>
六>
六>
六>
六>
1.有關(guān)當歸的詩句1、遠望可以當歸
漢
兩漢樂府
《悲歌》
2、念子何當歸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書記》
3、且駐當歸別
唐
杜正倫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賦一字得節(jié)》
4、遠寄當歸草
唐
張說
《代書寄吉十一》
5、自當歸第日
唐
源乾曜
《奉和御制乾曜與張說宋璟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賜》
6、分明記得約當歸
宋
陳亞
《生查子 藥名閨情》
7、榴蓮不似蜀當歸
宋
王質(zhì)
《浣溪沙》
8、當歸處
宋
張風子
《滿庭芳·咄哉牛兒》
9、不說明朝風雨、自當歸
宋
劉辰翁
《南歌子·搔困麻仙爪》
10、諦當歸宿處
宋
無名氏
《促拍滿路花》
11、夢里還家不當歸
唐
許渾
《臥病》
12、老當歸去時節(jié)
元
許有壬
《念奴嬌 汴中見寄》
13、當歸去
元
王哲
《滿庭芳 文登張公邵公要起玉花社》
14、待五喬、來控當歸
元
馬鈺
《*心香 詠鶴》
2.描述“當歸”的詩句有哪些1、《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質(zhì)
何藥能醫(yī)腸九回。榴蓮不似蜀當歸。卻簪征帽解戎衣。淚下猿聲巴峽里,眼荒鷗磧楚江涯。夢魂只傍故人飛。
2、《南歌子·搔困麻仙爪》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搔困麻仙爪,含暄忍客衣。夜長窗月露成幃。不說明朝風雨、自當歸。
3、《促拍滿路花》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若論修養(yǎng)事,知有幾多門。諦當歸宿處,是靈根。至真至道,簡易合乾坤。坎離并水火,止是筌蹄,粹然一點長存。個中如薦得,悟了五千言。金晶飛肘后,透昆侖。清江九曲,一棹破煙昏。水擊三千里,九萬鵬程,化成元是冥鯤。
4、《歸園田居 其四》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5、《書懷示友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
我策三十六,第一當歸田。
柴門種雜樹,婆娑樂余年。
是中三益友,不減二仲賢。
柏樹解說法,桑葉能通禪。
3.【詩歌】當歸當歸 為何不歸當歸當歸 為何不歸 題記:當歸:是補血良藥,含有當其實而歸的意思。
當歸一名來源于一典故古時有一青年藥農(nóng)當歸而不歸,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訓,遂將此藥取名為“當歸”。 —— 憐兒 青梅竹馬連理婚 吹吹打打娶進門 告別爹娘轉(zhuǎn)家去 侍奉阿婆似娘親 舉案齊眉不相厭 粗茶淡飯呼“官人” [1] 官人 奴與君從此一顆心 官人 奴與君從此不離分 家徒四壁百事哀 進山挖藥別新婚 臨走留下改嫁言 三年不回自由身 日思夜想盼郎歸 怎料三年無音信 官人 奴肝腸寸斷 官人 奴愿做望夫崖上癡情人 奴與阿婆苦無依 忍羞含辱受欺凌 阿婆哭瞎一雙眼 內(nèi)外奔忙瘦嶙峋 阿婆勸奴早改嫁 不違君命早脫身 官人 為何不歸 可知奴心? 官人 為何不歸 為何不把親人尋? 百般無奈擇配偶 嫁做別家享溫馨 接濟阿婆有余力 好似枯木又逢春 不想官人今突現(xiàn) 臉臟衣破汗涔涔 官人 怎地今日才歸?我的官人! 你我已成陌路人! 官人 怎地當歸不歸!我的官人! 注:[1]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時代。
在夫妻間的稱呼上,也是稱謂較多的朝代。靈感來源:當歸:是補血良藥,含有當其實而歸的意思。
當歸一名來源于一典故古時有一青年藥農(nóng)當歸而不歸,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訓,遂將此藥取名為“當歸”。據(jù)傳古代云南邊疆某村莊有一青年藥農(nóng),新婚不久,為生活所迫進山挖藥;囑咐愛妻在家里艱苦度日,如果三年不能歸家允許她改嫁。
哪知青年一去三年,全無消息。婆婆見媳婦形體日瘦,神情日疲,生憐恤之心,勸她改嫁。
經(jīng)不住人們的勸說而另擇配偶了。誰知她改嫁后不久的一天,采藥青年突然回來了。
后來人們記取青年藥農(nóng)當歸而不歸,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訓,遂將此藥取名為“當歸”。
4.形容醫(yī)藥的詩句四季歌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馮夢龍的《桂枝兒》: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fā)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中藥名聯(lián)
煩暑最宜淡竹葉
傷寒尤妙小柴胡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辛棄疾 滿庭芳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 洪皓 集藥名次韻
獨活他鄉(xiāng)已九秋,腸肝續(xù)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yī)治盡白頭。
5.描寫中草藥的詩句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
端陽
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
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
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注: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
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問,不失為一首佳作南宋愛國詞人
用中藥名寫了一首
詞云:“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詞中巧借
中藥名,活龍活現(xiàn)地刻畫出了一位貴婦人的形象。將她思念遠征沙場的丈夫的那一腔纏綿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地抒發(fā)了她怨恨戰(zhàn)爭給自己帶來夫妻久別、難以團聚的心聲。
藥名詩
北宋進士洪皓在
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間,他堅貞不屈,以詩明志,留下了眾多的愛國詩篇。
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詩云:“獨活他鄉(xiāng)已九秋,腸肝續(xù)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yī)治盡白頭?!?
該詩十分巧妙地將五味中藥“獨活、續(xù)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摯誠的愛國懷鄉(xiāng)思母之懷,感人肺腑。
藥名謎
明代戲曲作家
寫過一首題為
的謎語詩,詩云:“農(nóng)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頭無渡船。就在溪邊眠一覺,蓑衣箬笠護頭邊。”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藥暗藏于詩中,謎底是“黑牽牛、當歸、宿沙、防風”,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封建社會里農(nóng)民月夜耕田、夜以繼日地辛勞、風餐露宿的悲慘生活圖景,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切之情。
6.有關(guān)中藥的詩句一首用中藥名稱寫成的“四季歌”: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注: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問,不失為一首佳作
上聯(lián):獨有癡兒漸遠志。
下聯(lián):更無慈母望當歸。
清末湖北明醫(yī)何九香先生,母親病故后悲思萬千,遂自題一門聯(lián)。以獨特的構(gòu)思,嵌入遠志、當歸兩味中藥名,來寄托自己對慈母的哀思和懷念,可謂情真意切。
上聯(lián):白頭翁持大戟,騎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下聯(lián):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出閣,宛如云母天仙。
此聯(lián)上下聯(lián)共嵌入十八個藥名。
上聯(lián):白頭翁騎海馬赴常山揮大戟怒戰(zhàn)草蔻百合,不愧將軍國老。
下聯(lián):何首烏駕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殺木賊千年,堪稱長卿仙人。
此聯(lián)為山西名醫(yī)傅山和其友所對。嵌十六味中藥。
上聯(lián):紅娘子身披石榴裙,頭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貫眾,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賓郎;
下聯(lián):白頭翁手持大戟子,腳跨海馬,與草寇甘遂戰(zhàn)百合,旋復回鄉(xiāng),上金鑾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車前將軍立賜合歡。
此聯(lián)上下聯(lián)共嵌入二十八個藥名。
有福之女
身處重樓觀玉竹,面施輕粉著蟬衣。
杯斟白酒胡麻飯,海馬將軍喜遠歸。
有功之臣
天丁大戟穿山甲,鐵腳靈仙鬼見愁。
十大功勞金不換,紅花月季上烏頭。
有備無患
六月雪飛夏枯草,常山獨活白頭翁。
余糧小豆陳倉米,故紙防風靜守宮。
休閑之人
金箔河車千里光,使君夜合臥蛇床。
閑觀木槿垂盆草,小坐蓮房五味嘗。
贊譽紅娘
紅娘笑立南星夜,鬢插金釵石決明。
忘卻防風傳蜜語,含羞大力助張生。
小園觀景
蝴蝶雙雙飛紫菀,時當半夏賞絲瓜。
滿園玉果金錢草,荷葉浮萍映日斜。
1.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中藥點句子《詩經(jīng)·王風·采葛》,全文為:“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痹撛娪每鋸埖谋扔鳎鷦拥乇磉_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野中采集葛、蕭、艾三種植物,而這三種植物都是中藥。
《詩經(jīng)》中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彼鼇碜浴缎l(wèi)風·木瓜》。在詩中,木瓜是用來作為一種愛情的信物,傳遞美好的情感的。但是,木瓜還是一種中藥。木瓜屬薔薇科,味甘、酸,性溫,具有舒筋活絡、和胃化濕等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皂素、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C、鞣酸等藥用和營養(yǎng)成分,多應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酸重、筋脈拘攣、吐瀉轉(zhuǎn)筋、腳氣水腫等病證。具有和胃止吐功效的傳統(tǒng)中成藥“木瓜丸”,至今仍受群眾歡迎,而作為中藥的木瓜主產(chǎn)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地,產(chǎn)于華南的以“嶺南果王”著稱的水果木瓜,實際上是“番木瓜”,其營養(yǎng)價值較高,而藥用價值卻低于藥用木瓜。
《國風·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币欢?,恐怕也是《詩經(jīng)》中普及率相當高的名句。詩人用春天桃花的艷麗嬌美來形容少女的美好年華,詩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園風光,使人產(chǎn)生無比美好的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趨之若鶩的觀賞植物,有關(guān)桃花的詩文可以說汗牛充棟??墒翘业幕ㄒ约盎ㄩ_后結(jié)的果實卻是藥。
桃也是薔薇科植物,它的全身都是藥。其花、果、果仁都有藥用價值。
先說桃花,其味甘、辛,性微溫,入心、腎經(jīng),有活血悅膚、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含有山萘酚、胡蘿卜素、維生素等成分,其中山萘酚有較好的美容護膚作用。
桃花謝了以后便開始結(jié)果,而未成熟的果實干燥后,叫“碧桃干”,是一種收澀類中藥,味苦,性平,入肺、肝經(jīng),具有斂汗?jié)?、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主治盜汗、遺精、吐血、瘧疾、心腹痛、妊娠下血等病癥。
桃的成熟果實是一種美味的水果,其果核的仁卻是一種活血袪瘀類中藥。其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腸經(jīng),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瘕瘕痞塊、肺癰腸癰、跌撲損傷、腸燥便秘、咳嗽氣喘等病癥。
《國風·王風》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離棄婦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這樣寫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整篇意思不難理解,只是其中那個“蓷”字有點艱澀。這個字讀“推(tui)”,就是一種中藥——益母草的古稱。益母草可謂是“婦科圣藥”,是一種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藥,味辛、苦,性涼,入肝、心包經(jīng),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利尿消腫之功效。其藥用成分主要是益母草堿等生物堿,常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等病癥。
《國風·鄭風》中的《東門之墠》,第一段是:“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這又是一首情詩,大意是:“東門有片廣場,茹藘在山坡上生長。她家離我近在咫尺,而人卻像在遠方?!?/p>
其實最關(guān)鍵的是那“茹藘”,其發(fā)音“如驢(rulü)”,那又是什么東西呢?告訴你,那是一種叫“茜草”的植物。它屬于茜草科,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狀莖和其節(jié)上的須根均為紅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種活血袪瘀的中藥。其味苦,性寒,入肝經(jīng),具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jīng)等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jīng)閉瘀阻、關(guān)節(jié)痹痛、跌撲腫痛等病癥。
2.關(guān)于中醫(yī)的古詩詞關(guān)于古中醫(yī)的詩詞歌曲賦等,在中醫(yī)古籍中是實在是太多了。
舉例一些古籍讀本:
《藥性歌括四百味》
《脈象口訣歌》
《藥性賦》
《諸病主病詩》
《百家針灸歌賦》
《湯頭歌訣》
《增訂醫(yī)方歌訣》
《十二經(jīng)補瀉溫涼引經(jīng)藥歌》
《傷寒百證歌》
《孫真人針十三鬼穴歌》
《醫(yī)方歌括》
散見于中醫(yī)古籍中的詩詞等實在是舉不勝舉。
3.有關(guān)中藥的詩句一首用中藥名稱寫成的“四季歌”: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注: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問,不失為一首佳作
上聯(lián):獨有癡兒漸遠志。
下聯(lián):更無慈母望當歸。
清末湖北明醫(yī)何九香先生,母親病故后悲思萬千,遂自題一門聯(lián)。以獨特的構(gòu)思,嵌入遠志、當歸兩味中藥名,來寄托自己對慈母的哀思和懷念,可謂情真意切。
上聯(lián):白頭翁持大戟,騎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下聯(lián):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出閣,宛如云母天仙。
此聯(lián)上下聯(lián)共嵌入十八個藥名。
上聯(lián):白頭翁騎海馬赴常山揮大戟怒戰(zhàn)草蔻百合,不愧將軍國老。
下聯(lián):何首烏駕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殺木賊千年,堪稱長卿仙人。
此聯(lián)為山西名醫(yī)傅山和其友所對。嵌十六味中藥。
上聯(lián):紅娘子身披石榴裙,頭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貫眾,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賓郎;
下聯(lián):白頭翁手持大戟子,腳跨海馬,與草寇甘遂戰(zhàn)百合,旋復回鄉(xiāng),上金鑾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車前將軍立賜合歡。
此聯(lián)上下聯(lián)共嵌入二十八個藥名。
4.描述中醫(yī)的詩句贊中華中醫(yī)藥歷史成就
李景華
中華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綿綿,
國醫(yī)立基數(shù)千載,四大國粹有一篇,
伏羲九針神農(nóng)藥,岐黃問對天下傳。
伊尹烹飪創(chuàng)湯液,六氣致病醫(yī)和談,
周分醫(yī)科為四種,上工下工考醫(yī)官。
扁鵲言脈留后世,倉公診籍第一篇,
韓康賣藥無二價,仲景辯證精又專,
華佗發(fā)明麻醉術(shù),董奉濟厄杏林暖。
叔和脈經(jīng)廿四種,葛洪煉丹羅浮煙,
甫謐甲乙定孔穴,弘景審藥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種,元方諸病源候頒,
藥王思邈醫(yī)龍虎,王燾外臺大部卷,
唐修本草世第一,鑒真渡海國醫(yī)傳,
昝殷婦科開山祖,道人仙方正骨傳。
宋慈法醫(yī)聞世界,自明婦科天下先,
慎微證類修本草,錢乙小兒有深研,
惟一銅人稱國寶,宋代藥局醫(yī)官院。
元素臟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東垣專主脾胃論,丹溪滋陰有新見,
乾孫神書講癆瘵,薛氏醫(yī)案后世傳,
時珍采藥問農(nóng)樵,壽世保元有廷賢,
赤水玄珠生生子,繼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準繩數(shù)萬言,
又可瘟疫倡戾氣,獻可溫補大寶觀,
青主琴棋書畫博,名醫(yī)類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實功著,吳謙金鑒總纂官,
清代溫病四大家,葉薛吳王創(chuàng)新篇,
大椿秀才書萬卷,學敏拾遺補藥篇,
修園醫(yī)書十六種,活血化瘀勛臣見,
還有孟河四大家,師機外治理瀹駢,
民國匯通一時盛,惲朱唐張小洞天,
后世醫(yī)家更無數(shù),中華醫(yī)術(shù)代代傳。
5.關(guān)于中醫(yī)的古詩詞有哪些1、休閑之人
出處:無
金箔河車千里光,使君夜合臥蛇床。
閑觀木槿垂盆草,小坐蓮房五味嘗。
2、贊譽紅娘
出處:無
紅娘笑立南星夜,鬢插金釵石決明。
忘卻防風傳蜜語,含羞大力助張生。
3、小園觀景
出處:無
蝴蝶雙雙飛紫菀,時當半夏賞絲瓜。
滿園玉果金錢草,荷葉浮萍映日斜
4、有功之臣
出處:無
天丁大戟穿山甲,鐵腳靈仙鬼見愁。
十大功勞金不換,紅花月季上烏頭。
5、有備無患
出處無
六月雪飛夏枯草,常山獨活白頭翁。
余糧小豆陳倉米,故紙防風靜守宮。
6.和中醫(yī)有關(guān)的詩詞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1、果在刺中央,秋來滿山岡,核仁是良藥,安神作用強。
(打一中藥名)zhidao——【謎底】:酸棗仁 2、美麗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腸善,為人專治瘡。(打一中藥版名) ——【謎底】:山慈姑 3、一物陸地長,一物水中生,姓異治同病,共喚一個名。
(打兩中藥名) ——【謎底】:草決明、石決明 4、一人一家多辛苦,兒子再大不離母, 百年古書已無用,千里捎書一字無。(打四個中藥名) ——【謎底】:丹參、附子、破故紙、白芷 5、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打一中醫(yī)古籍) ——【謎底】:湯頭歌決 6、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打一中醫(yī)名詞) ——【謎底】:陰陽俱虛 7、何人不起故園情(打一中藥名) ——【謎底】:當歸 8、千樹萬樹梨花開(打二中藥名) ——【謎底】:木通、白英權(quán) 解析:英扣花 9、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打一中藥名) ——【謎底】:昆布。
7.有關(guān)中醫(yī)的詩句《題孫思邈真》作者:蘇軾 年代:宋先生一去五百載,猶在峨眉西崦中。
自為天仙足官府,不應尸解坐虻蟲。電化有奇人,首推馬神醫(yī),一切一問卦、便知有甚疾。
內(nèi)傷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與名、事了拂衣去。
鷓鴣天·西瓜吟 炎夏尋覓消暑方,西瓜止渴勝瓊漿。 含冰蘊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涼。
圓溜溜,色蒼蒼。天生白虎美名揚注。
生津養(yǎng)胃降虛火,半塊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稱西瓜名“天生白虎湯”。
醉花陰·從醫(yī)十年 潛沉從醫(yī)十春秋,豈畏人消瘦; 漫路勤為舟,研閱百卷,簽紙盈雙袖。 岐黃史籍實浩瀚,須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當緊操術(shù),增萬人之壽。
三國演義中贊嘆華佗詩:治病須分內(nèi)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guān)將,圣手能醫(yī)說華佗。
華佗仙術(shù)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后人無復見青囊。
8.有關(guān)中醫(yī)的詩句《題孫思邈真》
作者:蘇軾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載,猶在峨眉西崦中。
自為天仙足官府,不應尸解坐虻蟲。
電化有奇人,首推馬神醫(yī),一切一問卦、便知有甚疾。內(nèi)傷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與名、事了拂衣去。
鷓鴣天·西瓜吟
炎夏尋覓消暑方,西瓜止渴勝瓊漿。
含冰蘊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涼。
圓溜溜,色蒼蒼。天生白虎美名揚注。
生津養(yǎng)胃降虛火,半塊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稱西瓜名“天生白虎湯”。
醉花陰·從醫(yī)十年
潛沉從醫(yī)十春秋,豈畏人消瘦;
漫路勤為舟,研閱百卷,簽紙盈雙袖。
岐黃史籍實浩瀚,須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當緊操術(shù),增萬人之壽。
三國演義中贊嘆華佗詩:
治病須分內(nèi)外科,
世間妙藝苦無多。
神威罕及惟關(guān)將,
圣手能醫(yī)說華佗。
華佗仙術(shù)比長桑,
神識如窺垣一方。
惆悵人亡書亦絕,
后人無復見青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chu/8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