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譯文:
秋天受到濕邪的嚴重傷害,到了冬天就容易發(fā)生咳嗽。
解析:
夏末秋初,金氣未盛,濕氣仍在,故人在秋季仍會感受到濕氣。濕氣通于脾,秋傷于濕,如果立即發(fā)病,可見濕氣淫脾的濡泄等證;如果不立即發(fā)病,濕邪蓄于體內,日久郁而成熱,至冬季降臨,寒氣大盛,外感寒邪,造成外寒內熱,相搏乘肺,肺之宣肅失司,而發(fā)生咳嗽等病癥。
養(yǎng)生智慧:
秋季防濕邪以飲食為主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jié)氣,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濕氣陰邪較重。要是早秋脾傷于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fā)作種下病根。
這是因為,早秋時濕邪停留在皮膚之下,到冬天邪氣會隨著血氣進入五臟,肺合皮毛,濕氣就會停留在肺部形成咳嗽、喘息與痿厥。因此,到了秋季我們還要做好防濕邪的工作。
秋季防濕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我們平時可以用薏苡仁、蓮子、冬瓜、蓮藕、山藥等進補。也可適量在膳食中適當放入一些茯苓、扁豆、人參、甘草、枸杞等具有健脾、溫中作用的藥物。如果能同時放入少許的姜片,效果會更好。
溫馨提示:
秋氣肅殺,邪氣常犯肺引起咳嗽。這種干咳常無痰,但有胸悶氣緊,常久治不愈,可用食療方防治。如用干銀耳50克,溫水浸泡后洗凈,熬至爛熟,調入一個雞蛋,加糖服用。早晚各一次。特別適合年老體弱,有干咳無痰病史者。也可食鴨梨粥。也可將3只鴨梨洗凈加水煮半小時,去渣后放入粳米50克煮成粥食用,有清心、降火功效,特別適合肺熱咳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ujiys/307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西洋參橄欖枸杞茶”秋季養(yǎng)生茶飲,送···
下一篇: 秋天為什么也應多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