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運動。
如游泳、慢跑、散步、騎車等。專家們認為,鑒于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第一殺手”,老年人有意識地鍛煉心血管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保證心血管確實得到有效鍛煉,專家們建議有條件的老年人每周都應從事3~5次、每次30~60分鐘的不同類型運動,強度從溫和至稍稍劇烈,這也就是說,增加40%~85%的心跳頻率。當然,年齡較大或體能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鐘亦可,鍛煉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重視重量訓練。
以前的觀點是老年人并不適宜從事重量訓練,其實適度的重量訓練對減緩骨質(zhì)喪失、防止肌肉萎縮、維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積極作用。當然,老年人應選擇輕量、安全的重量訓練,如舉小沙袋、握小杠鈴、拉輕型彈簧帶等,而且每次不宜時間過長,以免導致可能的受傷。力量訓練包括靜力訓練,例如金雞獨立、高位馬步靜蹲等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力量練習。
三、注意維持體能運動的“平衡”。
適度的運動對老年人很重要。但沒有哪一項單一的運動項目能把體能全部內(nèi)容都
練習到。體能運動的“平衡”應包括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肌肉韌帶的伸展練習、動力和靜力的力量訓練等多種方面的運動。搭配內(nèi)容則視個人狀況如年齡、疾病、原有的身體素質(zhì)水平等等因素。
四、高齡老人和體質(zhì)衰弱者也應參與運動。
傳統(tǒng)的觀念是高齡老人(一般指80歲以上)和體質(zhì)衰弱者參加運動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觀點卻提倡高齡老人和體質(zhì)衰弱者同樣應盡可能多地參與鍛煉,因為對他們來說,久坐(或久臥)不動即意味著加速老化。當然,他們應盡量選擇那些安全度高、副作用較小的運動,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關注與鍛煉相關的心理因素。
鍛煉須持之以恒,這對老年健身者來說,也許比年輕人更為重要。但遺憾的是,由于體質(zhì)較弱、體能較差、意志力減弱或傷痛困擾,不少老年人在鍛煉時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急躁、怕出洋相、因達不到預定目標而沮喪等),由此使鍛煉不能起到預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廢。鑒于此,健身指導者給老人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時,還須同時關注他們可能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促其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yundongjianshen/1769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老人健身四法延年益壽
下一篇: 夏季老人健身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