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ml的蓋碗適合3~5人喝茶,蓋碗是泡茶的重要器皿,起到浸潤茶葉、蘇醒茶葉的作用,而150ml的蓋碗一次可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茶湯,而品茗杯(茶杯)的容量一般為30~50ml,因此150ml的茶湯可分倒3~5杯茶湯,適宜3~5人飲用。
蓋碗講究實用,泡茶順手,則為佳。因此選擇蓋碗一般大小不要超過150ml,小編覺得蓋碗大小選擇100-150ml是比較保險的。
一般120ml左右為最佳,但真的不能超高200,越大就越不好掌控,大蓋碗泡茶并不實用。因為當(dāng)蓋碗的容量越大時,意味著蓋碗的器型得從兩個方面發(fā)展。要么是縱向發(fā)展,蓋碗的器型高,腹深長。
這樣“細(xì)長細(xì)高型”的蓋碗,在倒出茶湯時,不容易瀝干。
而150ml大小的蓋碗一般是多大的呢,大概杯口直徑9cm,高8cm左右。
所以個人認(rèn)為如果要一個準(zhǔn)確數(shù)字的話,110ml、120ml、150ml左右的蓋碗最合適。這種蓋碗大小適中,若是材料是薄胎的蓋碗,那么拿在手上不顯得沉重,也不會燙手,這是最好的選擇。
陳繼儒在《巖棲幽事》里寫到,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從容的慢品一泡茶,一人獨酌或兩三好友分享,狀態(tài)更佳。此時,用標(biāo)準(zhǔn)容量110ml容量的蓋碗沖泡,恰巧剛好。
泡出來的茶湯,既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
這個跟飲用人數(shù)有關(guān)系的,有的壺友們常常一人獨飲,有的喜歡和好朋友們?nèi)迦司墼谝黄鹌凡?,對常用的紫砂壺大小需求就不同了?/p>
陳壺給您一些建議:一人喝茶,選擇200毫升以下的壺。
兩三人喝茶,選擇200-300毫升的壺。
三五人喝茶,就要選擇300-400毫升的壺了。
第一: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紫砂壺是中國傳統(tǒng)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
第二: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chǎn)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又名宜興紫砂壺。據(jù)說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shù)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jié)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第三:幾何形體紫砂壺造型,是根據(jù)球形、筒形、立方、長方及其他幾何形變化而來的,是最常見的造型,俗稱:"光貨"。其造型講究立面線條和平面形態(tài)的變化。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喝茶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而且一般來說,泡茶的茶具有著茶壺和蓋碗兩種,兩種茶具大家都各有喜愛。下面看看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1一個人喝茶用茶壺,茶壺泡茶只需要將茶葉放入茶壺,然后注入燒開的水,然后蓋上壺蓋,最后出湯即可飲用,茶壺適合一人飲茶;而蓋碗適合3~6人喝,蓋碗泡茶需要使用整套功夫茶具,如公道杯、茶杯、茶濾等,沖泡步驟相對繁瑣,不適宜一人飲用。
蓋碗泡茶的步驟:
1.洗碗
使用蓋碗泡茶,每次沖泡前都應(yīng)使用滾燙的開水沖洗一下;清潔、消毒蓋碗的同時,還能提高蓋碗的溫度。
2.置茶
根據(jù)實際情況(多人飲用還是個人飲用),放入適量的茶葉。若是個人飲用,我建議放1-2克茶葉。多人飲用,可根據(jù)人數(shù)酌量增減。此外,還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口味稍作調(diào)整。
3.沖泡
加入適當(dāng)溫度的熱水,蓋上蓋碗悶泡。這個熱水溫度,一般根據(jù)所沖泡的茶類決定。
4.品飲
悶泡足夠的時間后,打開碗蓋,用蓋子輕輕撥動茶湯,觀賞茶湯的顏色、茶葉舒展后的優(yōu)美姿態(tài)。把蓋子斜蓋碗上,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倒出茶湯,方可品飲。
茶壺泡茶喝蓋碗泡茶的區(qū)別:
從茶湯上來看,用壺泡的鐵觀音湯色比用蓋碗泡的湯色深,飽滿。用蓋碗泡的茶可以聞蓋香,這也是喝鐵觀音最享受的一刻。
用紫砂泡的茶也可以聞蓋香,可是香味就不一樣了,蓋碗的香味是蘭花香和甜香,蓋碗是不會吸收味道的,如有雜味的話,一聞就能聞出來,紫砂壺蓋的香味是花果香,紫砂比較容易吸收味道,前者比較容易接受,后者較沉穩(wěn)持久,當(dāng)蓋碗的香味散了,壺蓋還有茶香。
紫砂壺泡出來的茶比蓋碗泡出來的茶濃郁,醇厚。甘甜和回甘和蓋碗相同,但是杯底香比蓋碗持久很多。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2 一、結(jié)構(gòu)不同
蓋碗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三件一體,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蓋碗造型獨特,多為瓷制作,上大下小,蓋可入碗。
銀品生活銀瓷蓋碗,傳承傳統(tǒng)器型,進(jìn)行適度創(chuàng)新,以瓷為衣,內(nèi)部鑲嵌足銀,或精制潔白銀膽,或鏨刻精美圖案,把銀瓷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足銀陶瓷蓋碗
茶壺有壺身和壺蓋兩個部分,常見造型有提梁壺和側(cè)把壺,壺形變化豐富,壺身常會有精美圖案裝飾。茶壺質(zhì)地多樣,但煮水以銀壺為貴,泡茶以銀壺為尊。
銀品生活茶壺足銀材質(zhì),器表鏨刻紋飾題材豐富,古典人文、花卉草木、蟲魚鳥獸等等,每一幀都飽含故事,寄托美好。
二、功能不同
蓋碗沖泡與飲用功能合二為一,分為個人使用和多人使用。
1、個人使用
即直接往杯中放入適量茶葉,沖水之后自用或端給客人飲用。飲用時直接撥動茶蓋,端碗品飲。
2、多人使用
即把蓋碗當(dāng)作茶壺使用, 茶葉沖泡之后,碗蓋斜蓋,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過濾茶渣。拇指、中指扣住蓋碗,食指按住蓋鈕,快速傾倒碗身,分茶飲用。
茶壺除了沖泡茶葉的功能之外,部分還具有煮水的功能,比如足銀茶壺能在電陶爐上煮水、煮茶,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三、沖泡不同
蓋碗泡茶一是自由直觀注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都能隨心所欲;二是容易觀察到茶湯顏色、濃度,茶葉舒展后的姿態(tài),做到察色、嗅香、品味、觀形。
茶壺泡茶人性化,設(shè)計有把手,容易拿握,操作相對簡單,茶壺泡茶使茶葉和水的接觸面積大,利于出湯,完美詮釋茶味。茶壺還能帶來儀式感,展示茶道藝術(shù)。
蓋碗推崇去繁從簡,專注于茶,節(jié)奏稍快,但需要注意正確的握碗壓蓋的手勢,避免防燙和傾茶不當(dāng)。
茶壺主張茶道儀式的和美感,以茶為媒,以茶修身,過程較為繁瑣,相對蓋碗節(jié)奏稍慢。
蓋碗與茶壺兩者各有千秋,沒有優(yōu)劣之分,都是茶具中的經(jīng)典之經(jīng)典,是每個愛茶人不可或缺的茶具。
一些講究的茶人,會根據(jù)不同的茶性選擇不同的茶具沖泡,兩者相比較,初學(xué)者泡茶選用茶壺更為合適,待熟練之后可嘗試蓋碗泡茶。
茶是世人脫離凡塵,洗滌心靈的一劑良藥,在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不如抽空泡一壺茶,在清清涼涼的茶中世界,驅(qū)散疲勞,怡然自得。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3《1》
在武夷山時,認(rèn)識了一位愛喝茶的姐姐,她是北方人。
很早之前, 她就專門去學(xué)習(xí)茶藝,考了證。
然后,游歷了各大產(chǎn)茶省份。
最后將落腳點選在了武夷山,并且將家也安在了這座城市。
一回,我們到她的店里喝茶,她聊到紅茶的沖泡。
她說,之前在學(xué)茶藝時,普遍聽到的觀點都是紅茶不能用沸水泡。
但是這些年,在實際喝茶沖泡,以及平時和客人在交談討論,發(fā)現(xiàn)情況并非如此。
其它產(chǎn)地的紅茶,她不好斷言。
但武夷山這邊的紅茶,像正山小種、小赤甘、大赤甘、老叢紅茶,甚至以數(shù)萬顆芽頭做成一斤茶出名的'金駿眉,都是講究用沸水沖泡才能展現(xiàn)出最佳的茶香和茶味。
所以她認(rèn)為,在泡茶這件事,還是不能教條地按茶藝教程的泡法。
實踐出真知,在泡紅茶時,當(dāng)然是怎么泡茶好喝,就按怎么來。
盡信書,不如無書。
既然提到泡紅茶,泡茶時,為了讓泡出來的茶湯更清甜可口,應(yīng)該怎么做?
那天在和朋友喝茶閑聊時,陸陸續(xù)續(xù)有提到不少實用竅門。
《2》
泡紅茶時,蓋碗比茶壺好用。
那位朋友說,早十幾年在她還沒來福建這邊工作時,她平時泡茶都是以壺為主。
尤其是紅茶,看到那些外國片里,下午茶都是用一個花紋漂亮的瓷壺來泡茶,覺得特別有格調(diào)。
但是現(xiàn)在,她早已經(jīng)不這么認(rèn)為,因為她用了多年蓋碗后,已然用得非常順手。
現(xiàn)在再讓她繼續(xù)用回瓷壺來泡紅茶,她反倒會覺得哪哪都別扭。
因為,蓋碗泡茶,可以揭蓋聞香。
正山小種的花蜜香、桂圓香、松煙香、竹林香等,都能清晰地在蓋上出現(xiàn)。喝茶先聞香,既有儀式感,又能讓你對一款好茶多一分了解。
但是用壺泡茶時,就沒有聞蓋香一說了。
另外蓋碗泡茶時,可以更快更順暢倒出茶湯。并且,就連底部剩下的些許茶水,也能傾倒干凈。
要是茶壺的話,茶湯通過壺嘴流出,哪怕是一把寬嘴的壺,也倒不了這么快。
并且當(dāng)你急于傾倒茶湯時,部分茶水還會從壺口處涌出,欲速則不達(dá)。
最后再加上,底部茶湯難瀝干,茶壺內(nèi)壁以及壺嘴內(nèi)部等,洗起來特別麻煩,每次刷洗沖洗半天,還是擔(dān)心里面會不會沒洗干凈。
比起來,蓋碗洗起來就像洗碗那樣,碗口大敞,用納米擦輕輕擦拭,瞬間光潔如新!
不管怎么說,在泡紅茶時,蓋碗在方方面面,都比茶壺省心省事好用多了。
《3》
不能迷信所謂的鐵壺補鐵,用正規(guī)不銹鋼壺?zé)莶杓纯伞?/p>
那位朋友還提到,早幾年,她跟風(fēng)入手過一把鐵壺。
當(dāng)時聽說用鐵壺泡茶能夠補鐵(現(xiàn)已辟謠),然后她就專門托人,代購了一把日本鐵壺。放在泡茶桌前,再一個底座,就可以燒水泡茶。
但沒用了多久,不少來店里喝茶的客人有反映到,說他們在茶湯里,喝到一點微微的腥味。
當(dāng)時,朋友也覺得不大對勁,仔細(xì)檢查了一通,才發(fā)覺是從那把鐵壺上,帶來的鐵腥味。
于是她當(dāng)即就把那把壺撤下,繼續(xù)用回之前的不銹鋼壺。
那一樁茶湯里帶腥味的懸案,就算解決了。
至于那把花了高價買入的鐵壺放在架子上,有一段時間沒照看到,它就銹了。
一打開壺蓋,壺底處的鐵銹,星星點點,蔓延成片,都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才好。
經(jīng)過這件事,朋友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泡紅茶時,還是選擇簡單點。
與其迷信太多鐵壺、銅壺、銀壺等被包裝出來的功能,不如選擇不銹鋼壺。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紅茶時,燒水壺也很關(guān)鍵。
當(dāng)朋友在提到,她之前那把容易帶出鐵腥味的燒水壺時,村姑陳想到了另一點。
作為“泡茶熟練工”,之前有一次在外面泡茶時,村姑陳還是被燙到了手。
原因無它,因為那把燒水壺,非常不好用。
壺嘴特別寬,一往下傾倒,沸水就嘩啦啦地往下流,稍不留神,就會注水過滿。
那天在注水倒茶時,按往常的泡茶習(xí)慣,一手持蓋,一手持水壺,原本打算注水一完成,就合蓋倒出茶湯。
但是在倒出沸水的剎那,熱氣奔涌而出。
滾燙的水蒸氣,瞬間飄到那個持蓋的手,被燙紅了一片。
說到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類寬嘴的家用燒水壺,在用于泡茶時并不完美。
適合泡茶的燒水壺,壺嘴出水口不能太寬,一般是選長頸細(xì)嘴一些為好。
能避免注水時,因水流過急過猛,發(fā)生意外。
《5》
飄逸杯、玻璃杯、保溫杯、大壺泡等懶人快手泡茶法,不是紅茶沖泡最優(yōu)選。
泡紅茶,白瓷蓋碗是最優(yōu)選擇。
但市面上有關(guān)泡茶的茶具,琳瑯滿目。
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所謂的“自動泡茶機(jī)”,功能原理與咖啡機(jī)類似,投進(jìn)一包茶后,稍等一會,就能直接去底下接出一杯茶湯。
但看完這樣的懶人泡茶機(jī)后,心里很納悶:這機(jī)器泡出來的茶,和手工泡出來的茶,風(fēng)味能比嗎?
且,這樣的泡茶機(jī),不大適合家用。
又不是同時有十幾人一同喝茶,與其這樣喝茶,還不如用杯泡省事。
最后,從經(jīng)驗看,這樣主張 “懶人、省事、方便”的機(jī)器,它們一概是非常難清洗的,好比是榨汁機(jī),每用一次,光是清洗過程就是大工程。
除此外,在泡茶選擇時,沖泡紅茶還有人用飄逸杯、玻璃杯、保溫杯、大壺泡等。
說句實話,如果上班工作忙、出門在外不方便等情況,那么用這類快手簡單泡茶的方式,倒也無可厚非。
要是有空暇,并且有閑情,當(dāng)然還是用蓋碗泡紅茶,才能享受到更好的茶味!
《6》
泡紅茶時,茶桌上有必要準(zhǔn)備一把克秤。
那位朋友說,她發(fā)現(xiàn),平時有很多人在泡茶時,是不稱茶的。
隨手取一些,大致估摸著量,就直接放進(jìn)蓋碗內(nèi)泡茶。
但對于泡紅茶來說,這非常不靠譜。
以桐木紅茶為例,小赤甘、大赤甘、花香小種、桐木野茶等,它們的條索外觀,相對是細(xì)巧的。
而為數(shù)不多的老叢紅茶,條索則粗獷些。
這些有大有小的紅茶,單從手感看,要做到“一抓一把準(zhǔn)”,非常難。
那位已經(jīng)開店十多年的朋友,都跟我們直言,紅茶隨手抓一把, 誤差很大。
經(jīng)常是看著覺得不算多,但實際放到克秤上去稱,足足有快8、9克,超出了標(biāo)準(zhǔn)投茶量快一半。
要知道,平時用蓋碗泡紅茶時(特指標(biāo)準(zhǔn)容量110毫升蓋碗),一次放5克茶就夠了。
投茶太多,反而會把茶味泡得很濃,失去了桐木紅茶的清爽、清甜、鮮美的韻致。
并且,一罐二兩裝的茶,原本能喝上大半個月。
但隨手抓茶,容易導(dǎo)致浪費,喝個一個星期就見了底。
所以,除非已經(jīng)用泡袋獨立包裝成5克,那么在泡紅茶時,準(zhǔn)備一把克秤稱茶,很有必要!
《7》
快到六月了,南方進(jìn)入多雨季。
雨打在窗外時,泡一杯今年來自桐木的新茶。
正山小種的清雅花香,桂圓清香,伴著雨聲,層層揭開。
驟雨過,推開窗。
被雨水洗過后,玉蘭樹發(fā)散出好聞的香氣,悠悠然然。
享受一段美好的飲茶時光,前提之一,在于泡好茶。
而為了將紅茶泡出更好的風(fēng)味,關(guān)于茶器的擇取,是一門學(xué)問。
從蓋碗到燒水壺,從瓷壺到一把小小的克秤。在茶具選擇上,順手、實用、好用,始終是重點。
茶,需好茶。
器,需實用。
飲茶的環(huán)境,需清幽安靜。
三者俱全,泡一杯茶喝,清歡盡顯!
蓋碗茶具怎么選
蓋碗茶具怎么選,蓋碗是中國傳統(tǒng)茶具的一種,它在生活中,十分常見,而且那些喜歡喝茶的人也都知道品茶時有好茶配好具的說法,一套好的蓋碗,不僅在沖泡時盡顯高端典雅,蓋碗茶具怎么選
蓋碗茶具怎么選1 第一點:蓋碗杯身的弧度
選擇蓋碗時,蓋碗杯身的弧度小,手指捏上去容易燙手,所以選擇杯身弧度大的蓋碗,高溫才不至于迅速傳到杯口,捏碗時不燙手。
第二點、蓋與碗口的距離
蓋與碗口的距離稍大一點,這樣才能將熱量阻斷在中間,杯口溫度不會太高。拿蓋碗才不容易被燙。如果這個距離太小,那么杯中的水溫很快就傳到蓋碗邊緣,容易燙手。
第三點蓋紐要高
蓋紐就是蓋碗上突起的部分。如果蓋紐是凹的,蓋紐離蓋短,手指按在上面就燙。而蓋紐做的比較高的話,就不那么容易燙手。
第四點、盡量選白瓷蓋碗
白瓷蓋碗是品茶,鑒茶的必備茶具,便于觀賞辨別茶的好壞,以及茶在碗中的變化。所以,每個愛茶人都應(yīng)該有一個白瓷蓋碗。白瓷蓋碗再配個玻璃公道杯,白瓷品茗杯,茶香不損,茶湯不失味,玻璃與白底瓷看湯色也方便。
第五點、蓋碗容積
蓋碗容積可以根據(jù)自己喝茶人數(shù)的多少來決定,不過市面上最多見的,就是140cc標(biāo)準(zhǔn)7克蓋碗,如果蓋碗160cc,就是8克標(biāo)準(zhǔn)蓋碗,容量與投茶量20:1。
蓋碗怎么拿不燙手
1、三指法
新手推薦先學(xué)三指法,食指放在蓋鈕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兩側(cè),無名指和小指彎曲并在中指邊上,不與蓋碗直接接觸,否則燙手,把蓋碗垂直過來,即可出湯。
2、抓碗法
抓碗法適用于男性,有大權(quán)在握的意味。女子使用此法更顯野性。使用抓碗法的人不多,因為整個手抓住蓋碗比較燙手,難度大,初學(xué)者不容易掌握。左手將蓋碗拿起,調(diào)整好蓋子開口大小,右手拇指壓住蓋鈕,其他手指拿住蓋碗底部的圈足,不可接觸碗身,否則會燙手。將蓋碗垂直過來,蓋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對自己,即可出湯。
蓋碗價格推薦
一般新手用來練手的蓋碗不用買多貴,參考價格20元,如果是好一點,美觀一些的蓋碗一個在60元左右,追求材質(zhì)、品牌的話,價格更高,幾百上千的都有。
不管使用哪種方法拿蓋碗,其蓋碗姿勢與公道杯要垂直。出湯時,將杯蓋稍微傾斜,留出恰好出水的縫隙,又可以隔離茶渣。將中指和拇指放在蓋碗邊緣,食指輕壓蓋紐。三點一線,正好是蓋碗的中心線。這樣,動作優(yōu)美,讓人賞心悅目。
蓋碗茶具怎么選2蓋碗在茶人中有“萬能茶具”一說,各種茶都可以用蓋碗來沖泡品飲,身邊有一些愛喝茶的朋友,之所有不習(xí)慣用蓋碗的原因,多是因為覺得用蓋碗會燙手,稍微控制不好就會打翻,其實任何蓋碗都會燙手,即使行家也會經(jīng)常被燙,但只要選對了蓋碗,就能夠盡量避免。
通常要選購蓋碗時要問清楚店家,蓋碗的容量,一般沖泡紅茶時,投茶克數(shù)是5到6克,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從是8克,這些克數(shù)是行業(yè)里審評茶樣的克數(shù),也是市場上那些,一袋一泡的袋裝茶葉,包裝的標(biāo)準(zhǔn)克數(shù)
如果僅僅按照上面的數(shù)據(jù)來看,選用120毫升的蓋碗也就夠了,不過人們在喝茶時,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使得實際出湯時間晚于標(biāo)準(zhǔn)出湯時間,導(dǎo)致茶湯變濃,再加上有些茶官喝茶習(xí)慣偏濃。
比如潮汕人,他們泡的茶多為12克左右,所以選擇容積較大的蓋碗,更能夠靈活的沖泡茶葉,容量小的蓋碗,沒有把握好浸泡時間會泡濃,容量大的蓋碗,水倒多茶湯就會變淡,綜上所述,所以一般購買,130--145毫升的蓋碗來使用,最為合適,說完容量,現(xiàn)在來說說外觀,其實蓋碗的造型設(shè)計的不好,也會導(dǎo)致蓋碗燙手。
下面便是幾個容易燙手的蓋碗的特點,
一,蓋碗的碗身口與蓋子邊的距離窄,這樣茶水容易益出湯到手
二,蓋碗碗身口較平,整個碗看上去比較矮,使用這種外型的'蓋碗泡茶,茶水除了容易溢出之外,碗口邊的熱度也會增高,除了碗身外,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碗蓋的蓋紐,左邊的蓋子標(biāo)注地方,蓋紐是凹進(jìn)去的,離蓋碗的距離短,手指按在上面就容易被燙,而右圖就不同了,蓋紐做的比較高就不容易燙手。
蓋碗茶具怎么選3 蓋碗適合泡什么茶
1、鐵觀音
蓋碗特別適合用來沖泡鐵觀音,它是青茶的一種,味道清香回甘明顯,口感醇厚,沖泡以后的茶湯色澤碧綠,它特別適合那些白瓷材質(zhì)或者青瓷材質(zhì)的蓋碗來沖泡,這些茶具能更好的突出,鐵觀音的特點。
2、紅茶
紅茶也特別適合用蓋碗來沖泡,特別是紅茶家族中的大紅袍和祁門紅茶,都適合用蓋碗茶具來沖泡,在沖泡時可以選擇自殺的蓋碗兒或者陶瓷蓋板,沖破以前,把蓋完先用熱水溫?zé)嵋幌?,然后把紅茶放到蓋板中,再沖入開水,這樣能讓人們品味到紅茶的誘人滋味。
蓋碗茶怎么喝
1、平時也用蓋碗兒茶時茶杯的杯身和杯托以及杯蓋兒,三者不能分開,否則就是不禮貌和不美觀的行為,而且在品飲蓋碗茶時,揭開碗蓋,要先聞其蓋香,隨后才能聞茶香,這些都是蓋碗茶正確的品飲步驟。
2、在喝蓋碗茶時要用手托著晚托,然后另外一個手打開蓋碗的蓋,并拿在手里,輕輕撩撥浮在茶湯表面的茶葉與浮沫,然后再引用下面的茶湯。另外在國內(nèi)不同地區(qū),對蓋碗茶的喝法也不相同,在中國南方地區(qū),蓋碗茶泡好以后要翻查引用,而在中國北方地區(qū)蓋碗茶泡好以后,則會直接飲用。
紅茶的蓋碗泡法步驟
1、紅茶用蓋碗茶具沖泡時,一定要了解,蓋碗茶具翻得晚更以及船等多個部分,茶船在玩兒的地步,干則可以放入碗內(nèi),喝茶時手托茶船能防止手被燙傷,而且茶葉不易入口,茶湯能徐徐綴出,滋味特別好。
2、紅茶用蓋碗沖泡時一定要掌握好水溫,而且要選擇好水質(zhì),多數(shù)紅茶都適合用天然山泉水來沖口,而且水的溫度不能過高,應(yīng)該保持在90到95度之間,只有這樣才能讓紅茶的香味更好吸出的茶湯中才能沖泡出滋味誘人的紅茶。
3、準(zhǔn)備好改完以后先用開水把蓋碗沖泡一下,隨后把茶葉放入到蓋碗中,然后采用高出水的方式,向蓋碗中注水,三到五秒以后要把泡出的茶湯倒掉,接著從高處向蓋碗中沖水,這樣可以讓紅茶的茶葉隨水流翻滾,能讓它得到充分浸泡,可以讓沖泡出的茶湯香味和滋味更加出色。
4、紅茶用蓋碗沖泡時,一定要掌握好它的沖泡時間。紅茶每一泡出湯時間都不相同,第一泡儲藏時間比較短,大約20秒就可以,如果出湯太慢,會影響它的香氣,在隨后的第二泡和第三炮,每次出湯時間都應(yīng)該在30秒到一分鐘之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分鐘,不然沖泡出的茶湯色澤與口感都會發(fā)生改變,人們也就無法品嘗到紅茶茶湯的最美滋味。
紫砂壺的容量,是壺友購買、藝人制作時的重要考量。根據(jù)不同的工藝設(shè)計、使用需求和風(fēng)俗習(xí)慣,對容量的作用、選擇也不盡相同。
紫砂壺的各種不同容量(容量單位:CC/ML)適合多少人飲用,實際上是取決于紫砂壺的大小以及品茶所使用杯子的容量大小來決定,很多朋友購買紫砂壺作品時,壺的大小、容量,是參考標(biāo)準(zhǔn)中很重要的一條,接下來就給各位壺友介紹一下。
除去一些較為極端、夸張的紫砂壺,通常情況下,可以按照一下容量酌定:
130cc或130cc以下為特小壺
130cc~200cc稱為小品
200cc~350cc稱為中品
350cc~600cc為大品
600cc以上為超大品
品茶用的茶杯大概有這三種規(guī)格:小口杯(約30cc左右)、中口杯(約50cc左右)、大口杯(約90cc左右)。
除去茶具的各自損耗,損耗包括紫砂壺內(nèi)的茶葉占了體積,而茶杯不可能倒得滿滿的,碰一下就灑出來。比如有壺友會問到,160cc的紫砂壺可以適合幾個人同時喝茶使用,這種情況下就選小口杯,160cc就可以提供2-3人同時喝茶了。
事實上這個問題是可以隨時變換的,可以根據(jù)實際喝茶時候的情況來隨意搭配,只要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喝茶心情,隨意就行了。
對購物來說,因居住地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飲茶風(fēng)俗,比如說閩南、廣東一帶盛行功夫茶,推崇朱泥小壺,朱泥因材質(zhì)及泥色的特殊性不宜制作大品,恰恰符合功夫茶壺“宜小不宜大”的概念。
嚴(yán)格來說,茶具的容量講究宜茶,泡茶鐵觀音等要燜、煲、捂出香味的,適合小容量的扁壺;普洱生茶適合250cc左右的中品沖瀹,熟普洱的等全發(fā)酵茶葉適宜壺身大一些、250cc以上的壺。
習(xí)茶場景亦是重要參考:三五好友聚會或者一人細(xì)飲慢品,適合220cc以上保溫性好、容量稍大的壺,如果想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喝完一泡,建議選購150cc以下的壺,正好兩杯的量。
有些壺友購壺只為助茗只用,有的則鐘情于把玩摩挲,“玩”為尚,建議多購入小品或中品,以一手可握為佳。
如果置入茶館、各種藝術(shù)院廊作展覽裝飾只用,適宜大品及超大品,因為壺身裝飾面積大,書畫空間充足,能產(chǎn)生較為醒目的廣告效果。
另外,價格也是影響壺友選擇容量的一個因素,通常來說,在泥料相同、造型相同的情況下,容量大的壺制作室更費時費力,價格也就相對高一些。
從制作者的角度來看,一把壺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跟造型泥料,制作工藝是否搭配。
有些壺相對來說適合做中、大品,例如曲壺、提壁壺等,重在表現(xiàn)氣勢韻味;有的壺適合做小品,如西施、思亭,突出其玲瓏剔透。
選對容量,將功能與審美形成最佳結(jié)合,飲茶的過程會變得更加的科學(xué)與愉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ongpao/39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茯磚茶如何沖泡
下一篇: 烏龍茶和紅茶能一起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