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沖泡溫度為85~90℃,綠茶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茶葉本身細嫩,風味清爽,過高的水溫會破壞茶葉原有的風味,導致茶湯苦澀,降低品飲價值。綠茶的沖泡時間分兩種情況,其一是采用玻璃杯沖泡,沖泡時間為三分鐘左右,即可飲用;其二是采用蓋碗沖泡,第1泡的出湯時間為5秒,第二泡為10s,第三泡的出湯時間為20s。
綠茶沖泡溫度與時間:
1.上投法
先倒水,再放茶,讓茶慢慢沉下去。
上投法適合身骨重、多芽毫的茶葉,比如像碧螺春、信陽毛尖一類的名優(yōu)綠茶。
由于身骨重,茶葉投入水中后會自行慢慢下沉,逐漸釋放內(nèi)含物質(zhì),表面上附著的茶毫也緩慢地在水中散開,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口感鮮活,并且也不會因為茶毫過多而顯得渾濁。
2.中投法
先倒水,大概注滿容器三分之一的位置,然后放茶,等茶浸潤一會兒,再注水。
中投法一般適合泡龍井一類的綠茶。先將開水注入杯中約1/3處,待水溫涼至80℃左右時,將茶葉放杯里去,再將約80℃的開水從碗沿一個地方倒下去即可。
注水的時候注意水柱高細些,還可以控制水溫。采用這樣的泡法,就不用擔心鮮嫩的綠茶因水溫過高而出現(xiàn)澀味。
3.下投法
先放茶,再倒水。
像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一類的綠茶適合用下投法泡,它們?nèi)~片不算特別嫩而且面積大,如果想要滋味更飽滿,就最好先放茶再倒水。
綠茶怎么泡最好喝?
1.找只玻璃杯,倒入熱水,80度可以了,不要太燙,也不要太涼,然后放入茶葉,看茶葉慢慢的沉入水底,水變成碧綠色,茶香四溢。
2.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所以它比較嫩,因此充泡時應(yīng)注意水溫不易過高,否則會把茶泡老,發(fā)黃,顏色就不好看了;另外,好的綠茶是極附觀賞性的,因此好的綠茶多采用玻璃杯充泡,以便在充泡中觀其形。 對名優(yōu)綠茶的沖泡,一般視茶的松緊程度,采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于外形緊結(jié)的高檔名優(yōu)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徑山茶、廬山云霧、涌溪火青、蒼山雪綠,等等,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沸水沖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
對條索比較松散的高檔名優(yōu)綠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沖入沸水。至于普通大眾茶,當然是先置茶后沖水了。
綠茶的沖泡方法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杯茶的好壞不只是在于茶本身,還要取決于茶的沖 泡方法是否正確得當。
在學會品茶之前一定要學會怎么泡茶,這樣我們才能 真正品到香茗的滋味。 首先,在學習泡茶的方法之前,我們應(yīng)把泡茶時所需要的器具準備齊全, 所需要的器具包括薄瓷壺一把、公道杯一只以及淺口的小杯五只。
再有就是 選擇我們需要的香茗了,最好是選擇(清)明前、(谷)雨前的綠茶最為適宜。 當所有需要的東西都準備好之后,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沖泡步驟: 一、外形緊結(jié)重實的茶的泡法 1。
首先用沸水澆在茶杯上,這被稱作“燙杯”。燙杯之后將合適溫度的 水沖人杯中,然后取適量的茶葉投入,不要加蓋。
這時,茶葉就會徐徐地下 沉到壺底,干茶吸收水分之后,葉片就會慢慢展開,展現(xiàn)出芽葉的生葉本色, 湯面上的水汽夾著茶香飄散出來,猶如云蒸霧蔚。這個時候就好像是雪花在 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譽。
2。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當茶湯涼至適口的時候,就可以品茶了,這就是 三泡茶的第一泡。
茶湯的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茶溫若高于60℃,則會燙嘴;而低于40℃,茶的香氣則會略微低沉,味道也會有點澀。 這個時間非常不好控制,完全依靠經(jīng)驗。
3。當?shù)谝慌莸牟铚杏嗳种粫r,則可續(xù)水,此為第二泡。
如果茶葉 屬于肥壯的茶,則這第二泡的茶湯味道最濃,飲后舌根回甘,齒頰生香,余 味無窮。 茶飲至三泡時,一般茶味已淡。
這種沖泡的方法,除了適合碧螺春之外,同樣適合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涌溪火青、廬山云霧等較緊結(jié)的茶。 二、條索松展的茶的泡法 上述的綠茶沖泡方法只適用于外形緊結(jié)重實的茶,而對于條索松展的 茶,則會出現(xiàn)茶葉浮于湯面,茶葉不易浸泡下沉的現(xiàn)象。
對于這種茶葉,應(yīng) 該采用如下的泡茶方法: 1。燙杯之后,直接取適量的茶葉放入杯中,此時較高的杯溫已經(jīng)隱隱地 烘出茶香了。
2。這時再沖入適溫的水,水的容量加至茶杯容量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要注意的是注水的方法,茶藝館中普遍直接用水沖擊茶葉,其實這 樣做并不妥當。 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不需要利用水的沖力,這樣做反而會 容易燙傷嫩葉。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使用玻璃杯,那么則沿著杯邊注水;如 果是蓋碗,則要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把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 而下,然后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這時茶香高郁,不能品飲,然 而卻是聞香的最好時候。
3。在大約兩分鐘之后,等到茶葉吸水伸展,再沖滿水,沖水方法同前, 這時的茶葉徘徊飄舞,別具茶趣。
4。其他步驟,則與緊結(jié)茶相同。
適合這種沖泡方法的綠茶有六安瓜片、黃山毛峰等,其中有些條索不是 特別緊結(jié)亦非特別松展的茶葉,用兩種方法都可以,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習慣 選擇。 綠茶的沖泡方法主要為以上兩種,只要多加嘗試,相信你一定能泡出一 杯好喝的綠茶。
怎么泡綠茶最好喝??
80C的溫水最好.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shù)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
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細說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jù)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主要根據(jù)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
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jié)構(gòu)與飲茶歷史有關(guān)。
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傊莶栌昧康亩嗌?,關(guān)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后審評茶湯滋味,結(jié)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么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
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堿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
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
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
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后在壺外淋開水。少數(shù)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guān),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里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后(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茵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shù),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guān)系,不可一概而論。 如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后,便可飲用。
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
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jù)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zhì)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
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有沸水沖泡3—5分鐘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
飲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沖泡法。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
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第一泡1分鐘就要例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這樣前后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綠茶應(yīng)該怎樣泡
綠茶的沖泡,第一步便是燙杯,燙杯有利于茶葉色香味的發(fā)揮。同時,根據(jù)綠茶條索的緊結(jié)程度,其泡法可以大致分為兩種。
對于沖泡碧螺春、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勻毛尖、君山銀針、廬山云霧等外形較為緊實的綠茶時,在燙杯之后,采用上投法,先將合適溫度的水沖入杯中,隨后取茶投入,不加盞。此時可以清晰地看見茶葉徐徐下沉,干茶在吸收水分之后,葉片逐漸展開,現(xiàn)出芽葉的生葉本色;湯面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云蒸霞蔚。以碧螺春為例,芽葉逐漸展開的碧螺春在茶湯中猶如片片飛舞的雪花,葉底成朵,鮮嫩如生。碧螺春的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譽。稍候片刻之后,待茶湯涼至適口時,即可開始品茶,這時所飲的茶湯為第一泡。一般來說,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最佳溫度大約在45-55℃之間。溫度高則燙嘴也驗,在第一泡的茶湯還有1/3剩余時,開始續(xù)水,稱為二泡。如果是茶葉肥壯的綠茶,二泡時茶湯正濃,飲后齒頰生香,舌本回甘,令人余味無窮。通常茶葉飲至三泡時,茶味已淡。
對于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蘭花這些條索松展的綠茶,如果仍然采用上述方法,那么茶葉因茶骨輕薄而不易浸泡下沉。因而應(yīng)該采用另外一種方法,即下投法沖泡茶葉。燙杯后,待杯子干后,取適量綠茶置人杯中,此時較高的杯溫已經(jīng)能夠隱隱聞到綠茶的清香。隨后開始向茶杯中沖水,沖水量達到茶杯容量的1/3時,開始注意注水方法的變化。如果沖泡綠茶所選用的是玻璃杯,則開始沿杯壁緩慢注水,然后微微搖晃茶杯,目的是使茶葉能夠得到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郁,是聞香的最好時候。稍候2分鐘,待干茶吸水伸展之后,再利用前面所講到的沖水方法將茶杯沖滿。此時可以觀察到已經(jīng)伸展開的茶葉或徘徊飄舞,或游移沉浮,別具茶趣。至于其他步驟,則與沖泡緊結(jié)的綠茶方法相同。
各種茶的沖泡溫度與時間:
1、綠茶
沖泡綠茶時,例如西湖龍井、六安瓜片、碧螺春這些茶,水溫應(yīng)控制在75度到85度。
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xiàn)泡現(xiàn)飲。
2、黑茶
沖泡黑茶時,例如安化黑茶、廣西六堡茶、湖北青磚茶這些,一般選用茶壺。
將壺里放上1/3左右的茶葉,沖上100度的開水,悶泡5至10分鐘飲用。
如果是緊壓茶,可以先搗碎在鍋或壺內(nèi)烹煮,且烹煮中不斷攪拌。
3、紅茶
沖泡紅茶時,例如正山小種、滇紅、安徽祁門紅茶這些,應(yīng)先將杯中倒入90度至95度的熱水,再放入茶或茶包,泡2分鐘后,將茶包在杯里輕晃幾下,使茶的滋味釋出,即可丟棄,如是味道較重的調(diào)飲茶可煮開。
泡紅茶用水量與綠茶相當,沖泡時間第一泡以5秒左右為佳,沖泡時間逐泡加長,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
紅茶最好用玻璃杯來沖泡,這樣能欣賞到茶葉在水中的翻滾舒展。
4、白茶
白茶的沖泡水溫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全芽的白毫銀針和一芽一葉的白牡丹,需用85℃~90℃的水沖泡。
而貢眉、壽眉及年份較長的老白茶,則可以用沸水沖泡。
5、普洱茶
沖泡普洱茶時一般宜選用茶壺。應(yīng)將茶葉放置沖泡茶壺的1/5[散茶約1/4或1/3],再沖上100度的開水,悶泡5-10分鐘后飲用。
普洱茶葉放得多,浸泡時間就要縮短,可以用煮茶法。
6、烏龍茶
烏龍茶:鐵觀音、鳳凰單樅、凍頂烏龍等茶,因為制作之前采用的原料茶為快要成熟的茶葉,不是茶葉的嫩芽,茶葉相對而言比較老。
所以在沖泡時也需要高溫水才能泡出茶香,用剛剛燒沸的水泡茶,倒入茶的容器中時一般水溫也會在100℃左右。
7、黃茶
黃茶:霍山黃芽、蒙頂黃芽、大葉青等茶,因為其制作工藝與綠茶相仿,雖然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葉。
在泡黃茶時,水溫也不宜過高,同樣應(yīng)控制在80℃左右。此外,黃茶沖泡時的要求也更高一些,如不宜長時間的浸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ongpao/61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枸杞和綠茶泡水喝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 沖泡綠茶用什么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