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前,將茶杯、蓋碗或者紫砂壺用開水燙一遍,這個動作稱作為溫杯。泡茶溫杯主有三個目的:溫杯可以起到清潔茶具的作用、溫熱茶杯能更好激發(fā)茶香、防止茶杯遇熱發(fā)生脹裂。
泡茶溫杯的目的是什么:
1、溫杯可以起到清潔茶具的作用
我們?nèi)粘E莶杷玫纳w碗或者茶杯,經(jīng)過多次的沖泡或使用,上面難免會留下一些茶垢。平時放在茶席上,也會沾染一些灰塵。泡茶之前,先用開水燙將它們燙一遍,可以有效地清洗掉這些污漬。
在泡茶期間,如果沖泡了不同類型的茶葉,特別是紅茶、烏龍茶或者黑茶這樣發(fā)酵程度較重的茶,泡完就會在茶具上留下一些痕跡。
如果此時要再泡另一種茶,用開水溫杯,除了可以達到清潔的目的,還能將之前一泡茶留下的味道沖洗掉。避免和接下來所泡的茶串味,影響茶湯的味道。
2、溫熱茶杯能更好激發(fā)茶香
茶葉香氣的沸點是不同的,受熱量也會影響香氣的揮發(fā)。
茶葉中沸點最低的是青草味,豆香,然后是花香,再然后高沸點的是果香,蜜香,最高的是碳香。
大家平時肯定有這樣的親身感受,聞干茶香氣時,直接去聞很難體會到它的味道,而如果放在經(jīng)過溫熱的蓋碗當中,香氣很快就撲鼻而來。
室溫低時茶具的溫度相應也變低,此時泡茶會讓水溫也受茶具低溫的影響,稍微下降。
因此,口感自然就會沒室溫高時的韻味足。另外溫熱的茶杯,也有效防止了茶湯會過快地冷卻,從而影響茶湯的口感。
3、防止茶杯遇熱發(fā)生脹裂
除此之外,溫度低時,先溫杯可以防止低溫的茶具在突然遇熱時發(fā)生脹裂,這也是為什么冬天用紫砂壺泡茶要先溫壺的道理。
結語:
溫杯這一個看似不經(jīng)意的動作,卻有如此有用,下次給別人泡茶,在對方贊嘆或者嫌棄你的泡茶工序繁瑣時,不妨將這些知識講予他們。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自古國人愛喝茶,常常以茶會友,那么你知道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都有哪一些嗎, 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吧,希望能幫助到你。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1 1、凈手和欣賞器具;
凈手是衛(wèi)生所需,也是出于對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
2、燙杯溫壺;
用開水把所有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葉放到茶壺里,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將熱水倒入壺中,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仿佛也開始蘇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將茶湯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沖泡;
洗好茶后,再把沸水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jié)M。如果比較嫻熟的茶人,或者處于茶道表演的需求,會有所謂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復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tài)優(yōu)雅。
6、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xiàn)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
蓋上壺蓋,保存茶壺里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驟要注意泡的茶類以及浸泡時間,別把茶燜熟了。
8、分杯;
用茶夾把品茗杯分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wèi)生,也不禮貌)。
9、玉液回壺;
此時就該公道杯出場了,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于均勻茶湯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壺;
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jié)M了,茶道講究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情,其實簡單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滿,客人燙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雙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則用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后順序,先長后幼、先客后主。
12、聞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聞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勢: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并舒展開蘭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蘭花指了)。這樣的持杯手勢稱作三龍護鼎,三根指頭譽為三龍,茶杯如鼎。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2 一、茶量
茶葉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壺中放入適當分量的茶葉。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葉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主要是根據(jù)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大小以及飲茶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1、因茶而異:茶葉種類繁多,茶葉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單飲法沖泡綠茶、花茶、黃茶、白茶時,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為宜,即每杯約置3克茶葉,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飲普洱茶時,茶水比例一般為1∶30~1∶40,即5~10克茶葉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葉中,投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茶葉體積約占壺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異:投茶量的多少與飲茶者的飲用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人們常年以肉食為主,缺少蔬菜,因此茶葉便成為他們補充維生素的最佳途徑。他們飲用的茶葉多為緊壓茶類,如金尖、康磚、茯磚和方包茶等,茶葉原料較粗老,所以普遍采用煎煮茶,并且在茶中加入糖、乳、鹽或其他調(diào)味品,茶葉用量較大。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qū)的廣大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或蓋碗泡茶,茶葉用量較少。
3、因人而異:茶葉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史有關。一般常年飲茶的中老年人喜飲濃茶,茶葉用量較多;初學飲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飲較淡的茶,茶葉用量較少;而原料較細嫩的茶則可采用沖泡法。
煮茶時,茶水比例可用1∶80,沖泡法茶水比例約為1∶50。總而言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二、水溫
1、水溫高低: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fā)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fā)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是長時間加蓋悶泡,也會造成茶湯色澤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也是俗稱的“熟湯熟葉”。一般而言,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也就愈淡。
2、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異。細嫩的高級綠茶或黃茶,以75℃—85℃為宜。茶葉愈綠、愈嫩,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不會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堿大量漬出,并且維生素C也被大量破壞。
一般的紅茶、白茶、花茶以及烏龍茶,宜用正沸的開水沖泡。如果水溫較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漬出,茶味淡薄。烏龍茶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淋燙茶具,沖泡后在壺外用開水澆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
對于原料較老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餅茶或磚茶撬好,高溫沖泡,也可放在壺中熬煮,可使茶葉在沸水中保持較長時間,充分提取茶葉的有效成分,以便獲得濃度適宜的茶湯。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shù)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系。據(jù)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可漬出40~45%;泡第二次,能漬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漬出20%左右;泡第四次,能漬出10%,泡第五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茶葉以沖泡四次為宜。
當然茶葉沖泡的次數(shù)也是因茶而異,沖泡烏龍茶時,因為壺小茶葉量多,故一般沖泡七次仍有余香。而云南的普洱茶,沖泡十二次仍有余香,甚至更長些,較耐泡。不同的茶葉由于茶芽嫩度不同,所以在沖泡時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所以作為一名愛茶之人應熟練的掌握不同茶葉的沖泡技巧。
茶道入門泡茶知識
溫杯
包括蓋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讓茶具具有一定的溫度,以利于茶香揮發(fā)。部分人會在溫杯后,將茶葉置于蓋碗內(nèi),蓋上蓋后上下?lián)u幾下,然后開蓋聞干茶香氣如果說的.矯情點,就有點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時要求碟子的溫度類似,不過其實對于入門者來說,這并不是必須的一個步驟,直接將茶葉放在蓋碗里泡也可以。
洗茶
這是一個有許多爭論的步驟,以目前茶葉精制水平來說,“洗”茶已經(jīng)沒有什么必要了,茶葉中的雜質早已在精制過程中剔除,而農(nóng)殘又無法洗掉,所以就衛(wèi)生而言,洗已經(jīng)沒什么意義,不過有部分老茶,的確會有呈味物質難以有效溶出的問題,因此,通過洗這一過程,讓茶葉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于后面幾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這一過程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置茶
從放茶的容器中將茶葉置于蓋碗內(nèi),主要是根據(jù)控制置茶量,根據(jù)蓋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電子稱之類的量一下當然好,沒有也沒關系,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么多,剛開始時候原則是寧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夠濃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來改善
沖泡
水燒開,倒進去就好,什么高斟低斟不用考慮,別燙著就行,剛開始時不用追求一定要倒?jié)M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燙手。洗茶的話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謝掌柜視頻里的那樣。之后將濾網(wǎng)置于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湯,以后每一泡延長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后,如果繼續(xù)沖泡,則需要延長更長的時間
品飲
先聞香、后品茶,茶湯溫度降低,會使得茶香變得不明顯,所以需要趁熱聞香,然后品飲茶湯,沒必要非得像許多老茶友那樣,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讓茶湯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后正常咽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湯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覺以及咽下后舌根兩側和喉嚨的感覺。
茶的種類
1、綠茶:茶是不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即將鮮葉經(jīng)過攤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雪青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云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云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nóng)毛尖。
2、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1種全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主要花色有:祁門紅茶、滇紅、英德紅茶、正山小種紅茶等。
3、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qū),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1種。普洱茶又分2種《一是傳統(tǒng)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經(jīng)蒸壓自然干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1種也《就是現(xiàn)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jīng)過潮水微生物固態(tài)發(fā)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4、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1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fā)酵茶。烏龍茶在6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于黃茶,黃茶的制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通過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3 溫具
用沸水沖淋所有茶具,隨后即將茶壺、茶杯瀝干,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后溫度相對穩(wěn)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里置入一定數(shù)量的茶葉,茶葉的數(shù)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沖泡
置茶后,將開水沖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shù)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后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托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不可以。不要用保溫杯泡茶葉,因為保溫杯里的水會長時間保持較高的溫度,而泡茶要求的水溫一般在80度左右,如果茶葉長期泡在溫度超過80度的水里,會失去本來的風味,變得發(fā)苦發(fā)澀??梢韵劝巡枞~在茶壺里泡好,再把茶水倒進保溫杯里。
保溫杯,簡單說就是能夠保溫的杯子。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銹鋼加上真空層作成的盛水的容器,頂部有蓋,密封嚴實,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內(nèi)部的水等液體延緩散熱,以達到保溫的目的。據(jù)說,磁化水有神奇的功效。
2發(fā)展來源
保溫杯保溫杯從保溫瓶發(fā)展而來的,保溫原理與保溫瓶一樣,只是人們?yōu)榱朔奖惆哑孔龀杀?。熱力的傳播有三種途徑:輻射、對流和傳遞。保溫杯內(nèi)銀色的杯膽能反射熱水的輻射,杯膽和杯身的真空能阻斷熱力的傳遞,而不易傳遞熱量的瓶子能阻止熱對流。保溫瓶,還應用了磁化水原理,就是在瓶底和瓶蓋加上磁鐵,使水被磁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ongpao/73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什么樣的六堡茶可以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