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煎中藥嗎,也許在許多人想來.這不是什么問題,倒水煮就可以了。但是,生活中會正確煎藥的八卻不多,有人圖省事兒,一股腦兒將一包中藥倒人鍋中,有些人加水少,將藥煎糊,而一些人更是別出心裁地發(fā)明出微波爐煎藥的獨特方法。其實,諸如此類的煎藥法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類不正確的煎藥法,常常會使藥效大減或者藥物廢棄,那么,如何煎中藥呢?
要煎藥,先泡藥
中藥多為植物或動物的干燥組織.其細胞干枯萎縮,有效的藥物成分已結(jié)晶或定形沉淀存在于細胞內(nèi),組織外表也變緊密.使水分不易滲入和溶出。如果在煎煮之前先用涼水浸泡一段時間,藥材就變軟.細胞會膨脹,有效成分進入藥材組織的水中,煎煮時隨水溫的增高,組織內(nèi)高濃度的溶液就會向組織外擴散,藥材則進一步膨脹,細胞破裂,于是有效成分就全部溶在藥罐的水中了。
有些藥材含淀粉、蛋白質(zhì)較多,如不經(jīng)侵泡而立即上火煎煮,就會因加熱而使藥材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質(zhì)凝固,從而堵塞了藥材表面的毛細孔道,水分進不去,藥物的有效成分溶不出來,這樣藥物的療效就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
先泡藥可以節(jié)省熬藥的時間。煎中藥有“忌煎時短”一說,原因是未經(jīng)浸泡的藥材,必須延長煎熬的時間,才能熬出有效成分。經(jīng)過浸泡的中藥,煎熬的時間可大大縮短。
浸泡時間。宜根據(jù)藥材的組成而定。浸抱時間宜根據(jù)藥材的組成而定。一般以花、葉、莖、全草為主的藥,浸泡30分鐘;以根、根莖、種子、果實、動物臟器、礦物質(zhì)類為主的藥,應浸泡 30-60分鐘
煎前不要洗藥材。有些人取回中藥后.惟恐中藥不干凈,就用水洗藥材,然后再煎服。這是不正確的方法。很容易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冼去.因為有些中藥在炮制過程中加人了蜜、酒、醋等輔料,如蜜炙甘草、蜜炙麻黃、酒制大黃、酒制黃芪、醋制香附、醋制膽南星等.這些敷料易融于水。而且一些中藥的有效成分也極易溶于水,像枸杞中的酸、麻黃中的堿、甘草中的糖、杏仁中的甙等,水的溶解度很大,如果煎服前水洗.這些有效成分就會溶解沖走,降低療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chu/7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藥的四氣五味是什么
下一篇: 中藥藥名的來歷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