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法10s~15s即可出湯。上投法是沖泡綠茶的手法之一,適合茶葉毫毛多、茶形細嫩的綠茶,比如碧螺春、信陽毛尖等,上投法使用的器具以玻璃杯為佳,注入水杯七分滿,即可投入茶葉,如采用茶水分離,10s左右便可出湯飲用,循環(huán)泡制3~5次,如投茶后直接飲用,晾置時間為3~5分鐘。
上投法
沖泡茶葉的一種方法。主要是沖泡細嫩綠茶,通常是單芽或者一芽一葉,比如貴州都勻毛尖、洞庭碧螺春等。
操作很簡單即“先水后茶”——杯子內注水至7分滿,然后撥入茶葉,再傾斜杯身緩緩旋轉兩圈,讓茶和水充分融合,最后靜待1~2min,就可以飲用了。
細嫩的茶葉是茶樹上剛剛生長出來的新生命,猶如剛出生的嬰孩,珍貴且?guī)缀鯖]有防御力。沖泡這樣的茶,不能用剛燒開的水,那樣會燙傷它,一般80℃~85℃的水,有熱度且安全。
采用 “先水后茶”的上投法,也是為了避免水直接沖擊茶身帶來的物理傷害。
下投法
適合條索比較粗壯松展、嫩度要求沒有那么高的茶葉,比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竹葉青等。
下投法是最常用的,其步驟為:先用熱水溫杯,然后投茶到杯中,再注入85℃左右的水至1/3處,輕輕搖香(太平猴魁不需要搖香),再注水至7分滿。注水可采用定點高沖或“鳳凰三點頭”的方式。
中投法
這種方法不太挑茶葉,比較通用,最適合香氣高的茶,比如龍井茶、六安瓜片、羊巖勾青等。
中投法相對復雜一些,步驟主要為:先溫杯,再注入約1/3水溫為80℃的水;投入茶葉,然后進行搖香,拿起杯子輕輕逆時針搖動杯子,使茶葉充分浸潤;最后高沖注水至7分滿。
六大茶系的沖泡技巧.
1、綠茶
特點: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
加工工藝:殺青→揉捻干燥。
茶具:可用玻璃杯或自瓷蓋碗。
水溫:一般85度左右,對于特別細臢的綠茶溫度可以更任一些。
投茶量:1:50-1:80之間,即1g茶葉應注水50-80ml。
沖泡時間:第一泡12秒內出湯,后面幾泡逐漸延長出湯時間。
適合人群:忙碌的年輕人,腦力勞動者,體火熱,精力旺盛的人群。體虛畏寒者慎用:失眠者慎用。
2、白茶
特點: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制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tài)自然,湯色黃亮明凈,滋味鮮醇。
加工工藝:鮮葉→菱調+干燥。
茶具:可用自瓷蓋碗、玻璃壺及紫砂壺等。
水溫:沖泡白茶的水溫和白茶的種類有關系,一般來說,白毫銀針水沿不宜過高,90℃左右即可;白杜丹水溫控制在90C-95C;貢眉、壽眉、老白茶的水溫控制在95℃-100C。
投茶量:1:50左右,即1g茶葉注水量50ml,平時喝茶放3-5g茶葉。
沖泡時間:新自茶前3泡10秒出湯;老自茶可在新白茶基礎上適當廷長3-5秒。
適合人群:精神高度緊張的,壓力較大人群,小孩子也可以喝白茶,對視力較好。
3、黃茶
特點: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說,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
加工工藝:殺青→操捻+悶黃→干燥。
茶具: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
水溫:黃茶沖泡溫度不宜過高,一股以80℃-85℃為宜。
投茶量:1:50左右,即1g茶葉注水量50ml。一般人們喝3g-4g左右茶葉就差不多了。
沖泡時間:15秒內出第一泡茶湯,黃茶和綠茶的特性接近,沖泡時比綠茶稻微長兩三秒鐘即可。
適合人群:消化不良,飲食不報,可以適當飲用。
4、烏龍
特點: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抑。其湯色清激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
加工工藝:菱調+做青→炒青→干燥。
茶具:可用蓋碗或紫砂壺。
水溫:水溫在100℃為佳。
投茶量:1:30,即1g茶葉注水量30ml。由于烏龍茶的葉片比較粗大,因此烏龍茶的投茶量要比綠茶、紅茶、黃茶這些更多一些,大概在7-10g左右。
沖泡時間:非球形烏龍茶第1泡5秒出湯,2-4泡10秒出湯;球形烏龍茶因為裹的緊一些,第1泡需要10秒來浸潤。
適合人群:減肥,過于飽腹,善于急躁的人。
5、紅茶
特點: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fā)酵形成的品質特征。干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
加工工藝:藍調+操捻→發(fā)酵→干燥。
茶具:泡紅茶可用紫砂壺、坡璃茶壺或青花瓷。
水溫:水溫在90℃-100℃左右。
投茶量:1:50-1:60之間,即1g茶葉注水量50ml或者60ml。平時喝茶放3-5g茶葉即可。
沖泡時間:紅茶為全發(fā)酵茶,一服情況不需要漫泡太久,10秒內出第一泡茶湯即可。
適合人群:體虛者,手腳發(fā)涼,牌胃功能較差者。
6、黑茶
特點: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
加工工藝:殺雪→揉捻→濕堆→干燥。
茶具:可用紫砂壺、蓋碗。
水溫:制作黑茶的原料較為相老,一般水溫要控制在100℃,而磚茶需要煮看喝才能品出它的味道。
投茶量:1:30,即1g茶葉注水量20ml。一般人們喝茶放7-8g茶葉。
沖泡時間:相對于其它茶葉來說,黑茶更加耐泡,第一泡20秒出湯(記住要先洗茶)。
適合人群:血糖高,便秘,抽煙喝酒人群,體虛體寒者適合。
老白茶即是貯存多年的白茶,在這存放的過程中,茶葉內部逐漸發(fā)生變化,湯色慢慢變紅、香氣逐漸揮發(fā),滋味也變得越來越醇和,當然,老白茶的`沖泡方法不能和新茶一樣,那么老白茶應該如何沖泡呢?下面我為你介紹。
老白茶沖泡方法: 一、蓋碗泡法
蓋碗泡法分為投茶、洗茶、沖泡、出湯四個步驟。
1、投茶:根據蓋碗容量的大小來定,一般投茶量為蓋碗量的三分之一,記住寧少勿多這個詞就好。
2、洗茶:洗茶即醒茶,又稱溫潤泡,用溫度適中的開水,然后用“潤”的手法慢慢將茶葉喚醒。
3、沖泡:沖泡的水溫宜高,手法是沿蓋碗邊沿緩緩注入,水流一定要低,不能對著茶葉沖。
4、出湯:出湯要把握兩點,就是時間和手法,注完水后停留5秒即可出湯,手法要平、穩(wěn)、快,碗要端平,到了出湯的時間千萬別猶豫,一定要快,盡快瀝干;瀝干后,蓋碗歸位,蓋子可稍微打開,讓茶葉通通氧氣,這樣茶湯會更好喝。
二、紫砂壺沖泡
紫砂壺沖泡分為溫具、置茶、醒茶、沖泡、出湯、分茶和品茗7個步驟。
1、溫具:沸水沖洗茶具
2、置茶:茶量約占紫砂壺的三分之二
3、醒茶:洗茶2~3次,以便喚醒茶味
4、沖泡:90-95℃沸水為佳
5、出湯:茶湯呈琥珀色后即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每次沖泡可留少量茶湯在紫砂壺中,以確保每一泡茶湯味道不變)
6、分茶:將公道杯中的茶依次分入品茗杯中,請賓客享用
7、品茗:聞其香,觀其色,品其味。
三、老白茶葉底蒸煮法
老白茶葉底蒸煮法分為溫具、置茶、沖泡、出湯、分茶和品茗6個步驟。
1、溫具:沸水沖洗茶具
2、置茶:可先將沸水倒入紫砂壺中,再將沖泡好的葉底倒入紫砂壺中
3、沖泡:待茶水沸騰后30-60秒之后即可出湯(可煮久一點)
4、出湯:茶湯呈琥珀色后即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每次沖泡可留少量茶湯在紫砂壺中,以確保每一泡茶湯味道不變)
5、分茶:將公道杯中的茶依次分入品茗杯中,賓客享用
6、品茗:聞其香,觀其色,品其味。
以上是老白茶的三種沖泡方法,家里有老白茶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鳳凰單樅的沖泡方法 1:單樅的`投茶量一般應控制在蓋碗6—7分滿,水沸后沖甌燙盞,然后投茶。水量跟著茶葉量。剛剛好盈過茶面即可。 洗茶兩次。每次沖泡瀝干。不留茶湯。
2:單樅茶出湯也要快。前5次加水后,2到3秒出湯,10次水后可以順延5到8秒,水保持沸騰,可沖泡十幾次至更多。。這樣沖泡出的茶湯不苦不澀,品飲最宜。
3:沖泡過程中很重要一點就是水必須保持沸騰 。不能悶。另外,三水后可翻一下茶甌。
4 :基本要領
洗茶最好用蓋碗蓋滾動,使茶轉圈,讓它活動
每次蓋碗茶要滴干,免得有余茶;
在公道杯里同樣不要留有余茶,要將它分完或倒掉,不可和下一泡相混只要方法得當,才能有最佳的體驗
如果不能適應,多沖泡幾次,便能得心應手,按著感覺走。以不苦澀為準,自己控制濃淡程度
相關內容
鳳凰單樅的沖泡方法介紹
01泡茶要素:水溫
水溫一定燒到100度,才能把香氣激發(fā)出來,因為單叢的香是屬高沸點的香。溫度把握好,一杯單樅能泡出多種香。
02泡茶要素:投茶量
120毫升的蓋碗用8克茶(如果是潮州本地用10到12克),份量可隨著個人口味增加。
03泡茶要素:出湯時間
出湯要快,尤其是算一泡洗茶,要即沖即倒。大約時間如下:
1-6泡、3-5秒
7-12泡、5-10秒
13-20泡、10-20秒
但是也不要機械,要用心體會茶湯的變化。
?。ǜ鶕枞~本質、季節(jié)、品種、個人喜好,靈活調整)。
沖泡技巧
沖水時講究高沖低斟:高沖可以讓茶葉在水的激蕩下,充分浸潤,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發(fā)揮。(第一道可洗茶,尤其是濃香型)
低斟的目的是為了盡量減少茶湯和茶香的外溢,也保持茶的溫度,也不會發(fā)出響聲跟泛起泡沫。低斟的過程,盡量將甌里的茶湯滴滴瀝盡,使茶杯里的茶湯容量,湯色,濃淡均保持一致
每次蓋碗里的茶水要滴干,免得有余茶,否則也會苦澀。在公道杯里同樣不要留有余茶,要將它分完或倒掉,不可和下一泡相混只要方法得當,才能有最佳的體驗。
總的來說,沖泡單樅茶可用三快來總結:投茶快, 洗茶快 ,出湯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ongpao/190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茶需要煮著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