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備器,準備紅泥小火爐、茶盤、茶壺、茶洗、茶杯等茶具;第二步、備茶,將需要沖泡的茶葉準備好;第三步、候水,將水燒開至100℃;第四步、洗茶,將茶葉洗茶一次;第五步、刮沫,從壺口輕輕刮去茶沫;第六步,淋壺,將廢水澆灌壺身;第七步,燙杯;第八步;灑茶。
潮汕工夫茶的步驟
一、備器
潮汕工夫茶最講究是茶具,潮汕工夫茶有別于其它喝茶方法也在于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紅泥小火爐、茶盤、茶壺、茶洗、茶杯等等。
水。是潮汕工夫茶重要的一個元素。茶水,99.9%是水,所以水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到茶口感。
一般認識,山泉水最佳,溪水,雪水次之,自來水最后。當然,隨人環(huán)境污染的加重,在選擇天然水的時候,要考慮到水資源附近的環(huán)境污染情情況。
二、納茶
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之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細末是最濃的,多了茶味容易發(fā)苦,同時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別粗細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勻,茶味逐漸發(fā)揮。
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在里面就很夠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濃,味帶苦澀,而且好茶葉多是嫩芽緊卷,一泡以開水之后,舒展開來,變得很大,納茶太多,連水也沖不進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沒有味道。
納茶是沖工夫茶的第一道工夫。神明變幻,由此起矣。
三、候水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樣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恫枵f》云:“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薄洞笥^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p>
水溫。不是所以有茶都用100度的水進行沖泡。一般來說,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需要100度的開水。各種芽葉細嫩的綠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越嫩、越綠,水溫就要低。
四、洗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洗茶了?;馉t與茶壺的放置處大約剛好走七步。提銚后走了七步,揭開茶壺蓋,將滾湯環(huán)壺口,緣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如用蓋甌,只沖一角,然后再沖各角,可同樣忌直沖壺心)。提銚宜高,所謂“高沖低灑”是也。
高沖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揮發(fā),由于茶精迅速揮發(fā),單寧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
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后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猛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去茶沫,然后蓋定。
六、淋壺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于壺上。謂之淋罐。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nèi)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fā),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沖去壺外茶沫。
七、燙杯
說是“燒盅熱罐”,乃是沖工夫茶中的工夫要點。有一位吃茶專家,此老走遍東西南北,到處總結(jié)喝茶的經(jīng)驗,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說,工夫茶的特點就是一個“熱”字。從煮湯到?jīng)_茶、飲茶都離不開這一個字,可謂得其三味矣。
燙杯,在淋罐之后,用開水淋杯,淋杯時要注意,開水要直沖杯心。燙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銚形態(tài)的動作,老手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diào)鏗鏘,姿態(tài)美妙。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聞工夫茶之名,不遠萬里,千方百計,到了中國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動作時,不禁贊嘆再三,說是比雜技團的工夫還要高明呢。確實,不會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會給燙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說到“姿態(tài)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盤中之水傾倒到茶洗里去,這時,茶壺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fā)完了,正是茶熟之時。老手于此,絲毫不差,便可灑茶敬客了。
八、灑茶
幾經(jīng)數(shù)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
“低”就是前面說過的,“高沖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
“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
“勻”是灑茶時必須像車輪轉(zhuǎn)動一樣,杯杯輪流灑勻,稱“關(guān)公巡城”。不可灑了一杯才灑另一杯,因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濃?!皠颉弊质呛苤匾摹?/p>
“盡”就是不要讓余水留在壺中,一點一滴必灑盡,稱“韓信點兵”。第一沖還可以留一點,二、三沖切切不可。灑完以后,還要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茶墊上,使壺里之水份完全滴出,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寧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
灑茶既畢,趁熱而飲,杯緣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齊到,一啜而盡,三味杯底。據(jù)說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鄙衩髯兓?,潮汕工夫茶之三味于此盡得矣。
我覺得有九大步驟,介紹給樓主,希望用的上! 第一步:溫杯燙罐 溫杯燙罐也叫“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壺)等六個動作。先起火大約十幾分鐘后,當水聲颼颼作響時,那就是“魚眼水”(95℃-98℃的水)將成了,應立即將水壺提起,淋罐淋杯,起到高溫消毒的作用。第二步:引龍入宮 引龍入宮也叫“納茶”,就是將茶葉倒在一張白色的紙上,粗細分開,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壺嘴處,再將細未放在中層,最后才將粗葉放在上面。這樣,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是因為茶未(碎茶)是最濃的,茶末多了容易發(fā)苦,同時也容易堵塞壺嘴,如果粗細均勻,就可以使茶味逐漸發(fā)揮了。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茶葉的品種為標準;如:鐵觀音大概以茶壺的五份之二、黃枝香、大紅袍、水仙茶則要以八分滿、而一葉茶則放一片就夠了;如果沒有按茶壺、茶葉的品種來分配,茶葉放多的話,不但泡出的茶太濃,而且味帶苦澀,茶水混濁,甚至有時連水也沖不進去了;如放得太少就沒有味道。所以“納茶”是沖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第三步:聞聲起羹 聞聲起羹也叫候湯,曾有蘇東坡的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也就是說用這時候的水來泡茶是最好的。也有《茶說》云:“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為度。”科學的說法,泡工夫茶的水溫最好是95℃-98℃。第四步:高山流水 當水二沸時,就可以提水壺沖茶。揭開茶壺蓋,將沸水環(huán)壺口,沿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如用蓋甌,沖一角,然后再沖各角,同樣忌直沖壺心)。提水壺宜高,正所謂“高沖低斟”。高沖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fā),讓茶香精迅速揮發(fā),茶葉中單磷酸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才不會有澀滯。所以沖水這個程序是工夫茶之中最重要的。第五步:淋蓋刮沫 也叫“春風拂面”。沖水一定要沖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就可以看到了,好茶壺水滿后茶沫浮起,決不溢出,左手提壺蓋,右手提水壺,輕輕刮去茶沫,然后蓋定。第六步:里應外合 里應外合也叫“淋罐”,即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于壺上。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nèi)外夾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揮發(fā),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沖去壺外茶沫。潮汕人有個風俗,第一遍茶水是不喝的,用來清洗茶葉,同時清洗茶杯。第七步:貨如輪轉(zhuǎn) 潮汕有句俗話說“燒盅熱罐”也即洗杯。乃是沖功夫茶中最有意思最富有藝術(shù)性的動作,即用一個茶杯豎放于另一個茶杯中,用三只手指轉(zhuǎn)動清洗,表示財源滾滾的意思。熟練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diào)鏗鏘,姿態(tài)美妙。第八步: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 這一道是工夫茶中另一道重要程序,也即是灑茶。第一遍茶水洗過茶杯之后,再從第三步做起,候湯、沖水、淋罐。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就是前面所說的“高沖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皠颉本褪莿蚓?,使每一杯茶同色同香同量,也是對每一位客人的同等尊敬,也就是工夫茶講究的“關(guān)公巡城”;“盡”就是不要讓余水留在壺中;因為只要沒有水在,單磷酸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潮汕人還有個說法是把茶的精華(茶香精)都滴出來,稱為“韓信點兵”,取“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第九步:敬茶品茗 最后是敬請貴客品茶了,敬茶也有個講究,就是先從左邊的第一個客人開始敬起,從左到右。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是以左為先、以左為大的。品茗(喝茶)也有講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端著茶杯的邊沿,中指護著杯底,叫“三龍護寶”,無名指和尾指收緊,不能指向別人,以示對別人的尊重
第一步——觀茶:珠光乍現(xiàn)。
第二步——煮水:輕靈浮動。
第三步——凈杯:浸溫壺盞。
第四步——置茶:王子進殿。
第五步——入水:直落千丈。
第六步——敬茶;分杯奉客。
第七步——聞茶:清香繞鼻。
第八步——賞湯:賞葉觀湯。
第九步——啄飲:細品爽鮮。
第十步——續(xù)品余韻。在品
第十一步——三飲成趣。紅
第十二步——論茶謝客。
擴展資料:
形成由來:
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為潮汕地區(qū)飲茶習俗的文化現(xiàn)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屬散條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疇,是瀹飲法的極致。
自唐代韓愈被貶到潮州后,鄒魯之風開啟。現(xiàn)可見最早的有關(guān)飲茶文獻資料是北宋時蘇軾的《與子野》。子野,即潮州前八賢之吳復古(吳遠游),與蘇軾至交。文學家蘇軾在茶學上造詣頗高,對茶藝頗有研究。吳復古寄上的數(shù)品福建茶,獲得蘇軾贊譽“皆佳絕”,且知“彼土自難得”,可見吳復古有相當高的品茗水平,也說明宋代潮汕地區(qū)至少在上層人士中已有飲茶之習俗。
后又經(jīng)歷次戰(zhàn)爭動亂時之人口遷徙,特別是宋末朝廷南遷,文天祥兵敗于潮州,更是把諸多中原文化帶入潮州,如潮陽笛套音樂等。潮汕地區(qū)眾多姓氏宗族,追根溯源,其始祖均始于此次朝廷南遷。歷次的人口遷入,把中原的飲茶習俗也隨之帶入潮州,融本地民風習俗而成“潮味茶俗”并逐漸成型為后來的“工夫”茶俗。
-功夫茶
-功夫茶泡法
沖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驟
泡一壺好茶,要有好茶、好器、還要有好的泡茶技術(shù)。功夫茶分福建、潮州、臺灣三個派系,福建喝鐵觀音比較多,潮州喝單樅茶比較多,臺灣則喝凍頂烏龍比較多。但是從沖泡方法上來說,三者是共通共融的。下面就來和我一起看看沖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驟吧。
沖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驟
1、納茶
納茶也叫請龍入甕。稍碎的茶在下面,完整的茶在上面。這樣保證不會沖出很多茶末來。一杯茶里面有太多末是不禮貌的。茶只及罐的一半就行。因為鐵觀音遇水會膨脹。
2、沖茶
沖茶的用水要注意溫度。古時的標準是:沸水從碳爐上端起,走7步遠的`時間的溫度是最適合的?!案邲_低灑”,把水沿著罐沿沖入,最忌沖罐心。把蓋拿起,把罐口的茶沫刮去,蓋好。
3、淋罐
淋罐的作用:一是使熱氣內(nèi)外夾攻,逼使茶香迅速揮發(fā),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沖去壺外茶沫。
4、燙杯
潮州功夫茶泡法中有句土語說是“燒盅熱罐”。功夫茶泡法的特點就是要“熱”。喝功夫茶最最藝術(shù)的就是燙杯。潮汕有些老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diào)鏗鏘,姿態(tài)美妙。這時,茶壺的外面的水份也剛剛好被蒸發(fā)完了,就可以開始灑茶了,也叫分茶。
5、灑茶
灑茶要“低,快,勻,盡”?!暗蜑ⅰ?,保證香味,少沫?!翱臁?,保證香味和熱氣?!皠颉?,拿罐在四個杯上輪動,把茶灑進去,叫“關(guān)公巡城”,保證茶色均勻。
功夫茶泡法的高手泡出來的四杯茶,茶色、香、味一樣?!氨M”,拿罐在四個杯上輪動,還要邊用力點,叫“韓信點兵”。用力把罐里剩的茶湯點進各個茶杯。別小看這個哦。最后點的都是茶的精華,為每杯增色增味。而剩下的精華點不盡,在下一輪沖出來就糟蹋了茶的香色了,味道會變苦。
6、喝茶
功夫茶的泡法的喝茶講究謙讓。會說一句:“請”。端起茶杯,所有的手指要向著自己,不可以向著沖茶人,是不禮貌的。拿起茶杯先聞聞茶香,分三小口飲盡,細細品味,等待茶在口里回甘,一個很耐人尋味的過程。
功夫茶的泡法就講到這啦!你對“功夫茶的泡法”有所了解了嗎?從《本草綱目》到現(xiàn)代科學均證明其奇特功效,對水具有保鮮、礦化、消毒等作用,并具有防癌,抗衰老,防止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增強免疫力,補充微量元素等神奇功效。
;
1、備器,選用蓋碗、紫砂壺、聞香杯和品茗杯,并淋壺燙杯。
2、注水,根據(jù)個人口味投茶,注入100度沸水。
3、出湯,第一泡浸泡十五秒左右出湯。
4、潮州工夫茶藝,別稱潮汕工夫茶,是廣東省潮汕地區(qū)一帶特有的傳統(tǒng)飲茶習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為“中國茶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shù)、評品質(zhì)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ongpao/37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綠茶能煮著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