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又稱《本草經(jīng)》或《本經(jīng)》,托名“神農(nóng)”所作,成書于漢代,是中醫(yī)四大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藥學著作?!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了365種藥物的療效,多數(shù)真實可靠,至今仍是臨床常用藥;它提出了辨證用藥的思想,所論藥物適應病癥能達170多種,對用藥劑量、時間等都有具體規(guī)定,這也對中藥學起到了奠基作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系統(tǒng)地總結了古代醫(yī)家等各方面的用藥經(jīng)驗,對已經(jīng)掌握的藥物知識進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統(tǒng)的整理。全書共計收錄了365種藥物,正好與一年365日相合。事實上,當時掌握的藥物數(shù)量已經(jīng)遠超此數(shù),但由于受到術數(shù)思想的影響,所以從中選取了365種藥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不止進行了藥物的搜集工作,還有意識地對所收藥物進行了分門別類工作,將365種藥物按照上、中、下分為三類,這被稱為“三品分類法”。分類的依據(jù)主要是藥物的性能功效。《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也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藥物理論,由此奠定了藥物學的理論構架。此部分內容主要見于序錄部分,相當于全書總論,雖然文字并不長,只有十三條,但已經(jīng)涵蓋了藥物學的各個方面。
以藥物配伍為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所謂君臣佐使,本為社會中的不同階層成員,有不同的職能與等級,藥物學將其借用來說明藥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如上品藥為君藥,中品藥為臣藥,而下品藥為佐使藥。在組方時,應該充分考慮藥物的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藥、臣藥,還要有起協(xié)助作用的佐使之藥。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則來處理。《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共總結了七種關系,包括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等,認為對此“七情”要“合和視之”,這便是“七情和合”的配伍原則。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對于所收錄的各種藥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進行了簡要的記載與描述,這無疑是早期臨床藥學寶貴經(jīng)驗的總結。長期臨床實踐和現(xiàn)代研究都證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對于所載藥物的功效認識大部分是正確的,其中許多藥物至今仍然在臨床廣泛應用,比如人參補益、黃連止痢、麻黃定喘、常山截瘧、大黃瀉下等。而且各種藥物主治疾病的種類也非常廣泛,約有170余種,包括了內、外、婦、兒、五官等科疾病。此外,《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對于藥物的性味、產(chǎn)地與采制、炮制方法,乃至用藥原則和服藥方法等都有涉及,極大地豐富了藥物學的知識體系。
《記》曰:醫(yī)不三世,不服其藥。鄭康成曰:慎物齊也。孔沖遠引舊說云:三世者,一曰黃帝針灸。二日神農(nóng)本草,三曰素女脈訣??党伞吨芏Y注》亦曰:五藥,草、木、蟲、石、谷也?!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
儒者不必以醫(yī)名,而知醫(yī)之理,則莫過于儒者。春秋時,和與緩,神于醫(yī)者也。其通(周易),辯皿蟲之義,醫(yī)也而實儒也。世之言醫(yī)者,必首推神農(nóng)?!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
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
味辛大熱。
主寒熱,鼠瘺,蝕創(chuàng),死肌,風痹,腹中堅,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御覽》引云:除熱,殺百獸,《大觀本》,作黑字),出山谷?!秴瞧铡吩唬喊嘴柺幻筻l(xiāng),神農(nóng)岐伯辛有毒,桐君有毒,黃帝甘有毒。李氏云:或生魏興,或生少室,十二月采(《御覽》引云,一名太白,一名澤乳,一名食鹽,又云李氏大寒,主溫熱)
《名醫(yī)》曰:一名白鞏石,一名太白石,一名澤乳,一名食鹽,生漢中及少室,采無時。
案《說文》云:鞏,毒石也,出漢中。《西山經(jīng)》云:皋涂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鞏,可以毒鼠。《范子計然》云:鞏石出漢中,色白者善?!痘茨献印返匦斡栐疲喊滋炀虐贇q生白鞏,高誘云:白鞏,鞏石也。又說林訓云:人食鞏石而死,蠶食之而肥。高誘云:鞏石,出陰山,一曰能殺鼠。案《西山經(jīng)》云:毒鼠,即治鼠瘺也。
味苦平寒。
主寒熱,鼠瘺惡創(chuàng),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勝五兵。煉食之,輕食神仙。一名黃食石。生山谷?!秴瞧铡吩唬盒埸S,神農(nóng)苦,山陰有丹雄黃,生山之陽,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黃也?!睹t(yī)》曰:生武都敦煌山之陽,采無時。
案《西山經(jīng)》云:高山其下多雄黃。郭璞云:晉太興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其中出數(shù)千斤雄黃?!侗阕印は伤帯吩疲盒埸S當?shù)梦涠忌剿稣?,純而無雜,其赤如雞冠,光明曄曄乃可用耳,其但純黃似雄黃,色無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藥,可以合理病藥耳。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在醫(yī)學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將東漢以前零散的藥學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其中包含了許多具有科學價值的內容,被歷代醫(yī)家所珍視。而且其作為藥物學著作的編撰體例也被長期沿用,作為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它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劑理論,一直被后世方劑學所沿用,有序例(或序錄)自成一卷,是全書的總論,歸納了13條藥學理論。
《本經(jīng)》的問世,對中國藥學的發(fā)展影響很大。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幾部《本草》,如《本草經(jīng)集注》《新修本草》《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都淵源于《本經(jīng)》而發(fā)展起來的。藥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是藥學一大關鍵,《本經(jīng)》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藥物之間,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輔佐,發(fā)揮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單獨使用的效果強上數(shù)倍;有的兩藥相遇則一方會減小另一方的藥性,便其難以發(fā)揮作用;有的藥可以減去另一種藥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藥時或者在方中制約一種藥的毒性時使用;有的兩種藥品本身均無毒,但兩藥相遇則會產(chǎn)生很大的毒性,損害身體等等。這些都是業(yè)醫(yī)者或從事藥物學研究的人員必備的基本專業(yè)知識,十分重要,甚至操縱著生死之關隘,不可輕忽一分半毫。
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本經(jīng)》都是醫(yī)生和藥師學習中藥學的教科書,或者是作為必讀書,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書中對于藥物性質的定位和對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準確,其中規(guī)定的大部分藥物學理論和配伍規(guī)則,到今天,也仍是中醫(yī)藥學的重要理論支柱。對于現(xiàn)代的中醫(yī)臨床,《本經(jīng)》的論述仍舊具有十分穩(wěn)固的權威性,同時,它也成為了醫(yī)學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1.盧復輯《神農(nóng)本經(jīng)》三卷,是從《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中摘出所引的《本經(jīng)》原文編輯而成。
2.孫星衍、孫馮翼《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三卷,是從《證類本草》上的白字輯出。并在每條正文之后,引用了《吳普本草》《名醫(yī)別錄》《淮南子》《抱樸子》《太平御覽》《爾雅》《說文》等古書,詳加考證,引證詳實,資料豐富,是較好的一種版本。
3.顧觀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四卷(公元1844年,清道光24年)此書分序錄、上品、中品、下品四部分。藥品次序是依照《本草綱目》卷二所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目錄排列的。經(jīng)文均采于《證類本草》。唐、宋類書所引有出于《證類本草》之外的,也一并輯入。
4.劉民叔《神農(nóng)古本草經(jīng)》分上下二卷(本說與逸文)(公元1948年),為諸多版本中從古醫(yī)學派、本經(jīng)序錄、朱書墨書及前人版本互相對校等方面辨析《本經(jīng)》學術源流,啟后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門。
阮孝緒:“世謂神農(nóng)嘗藥。黃帝以前,文字不傳,以識相付,至桐雷乃載篇冊。然所載郡縣多漢時,疑張仲景、華陀竄記其語?!?/p>
王應麟:“今詳神農(nóng)作本草,非也。三五之世,樸略之風,史氏不繁,紀錄無見,斯實后世醫(yī)工知草木之性,托名炎帝耳?!?/p>
葉夢得:“《神農(nóng)本草》但三卷,所載甚略,初議者與其記出產(chǎn)郡名,以為東漢人所作。”
姚際恒:“漢志無本草,按《漢書·平帝紀》,詔天下舉知方術本草者。書中有后漢郡縣地名,以為東漢人作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chu/1275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yī)醫(yī)藥典籍之《難經(jīng)》
下一篇: 中醫(yī)醫(yī)藥典籍之《脾胃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