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鍋先行燒熱,將篩簸干凈的蔓荊子倒在鍋內,用鐵鏟間歇的攪拌和上下翻動,如果每鍋能炒40斤,約需要30分鐘左右的時間。
2、在鍋內煙色極濃之時是會生火焰的,這是動作要快,應不停的攪拌,火焰約著2-3分鐘,用水噴滅,炒到外邊焦黑,里面褐黃。
3、然后掃出鍋,倒在木槽之內,勤加攪拌晾涼之后,用推槽軋成半碎,蔓荊子的收得率,約為70%左右。
1、蔓荊子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膀胱二經,兼入胃經,為搜風涼血之品,古時的炮炙是“去蒂子下白膜,酒浸一日,蒸之曬干用”。
2、蔓荊子炭是“白膜”部分已經被炒除,其寒性亦得到收善,其揮發(fā)(味辛)部分得到了降低。
注意事項:蔓荊子中,含有油分,炒起來時火不可大,如炒起火立即噴滅。
效用:散風熱,治頭痛。
(1)蔓荊子6g,水煎常服,或加石楠葉10g,煎湯代茶。
(2)虎杖2g,徐長卿3g,每日1劑,2次煎服。
(3)川芎3g,蔓荊子3g,共研細末,每日1劑,分3次服。
(4)當歸、川芎、全蝎、天麻、膽草、白芷、柏子仁,一劑生藥制成沖劑2包,早晚各服1包,頭痛頻發(fā)者加1包。
(5)治療偏頭痛方
①珍珠母30g(先煎),龍膽草3g,菊花12g,防風5g,當歸9g,白芍9g,生地18g,川芎5g,全蟲2條,地龍9g,牛膝9g,蟲9g,水煎服,將所得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
②黨參、黃芪、赤芍、茯苓、吳萸、黃芩、制川軍、炙甘草、生地、熟地、當歸、川芎、威靈仙、天麻、羌活、防風、柴胡、半夏、酸棗仁、五味子、附子、蔓荊子、黃精、枸杞子、澤瀉、莪術、延胡索、全蝎、黃柏、蜈蚣各500g,生石膏1000g,制馬錢子340g,烘干,研末備用,每日20g,分2~3次溫開水沖服,連服10天為1療程,服后有效,可連服2~3個療程,全方總藥性偏寒涼,對熱型偏頭痛較適宜。
③黨參10g,當歸10g,白薇10g,生石決明2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④板藍根30g,生石膏15g,豆豉15g,川芎1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⑤白芷3g,天麻6g,荊芥、防風各9g,將前二味共研細面,后二味水煎沖服面藥,上藥為1次量,每日1次,痛甚者日服2次。
⑥枸杞根30g,水煎服,輕者二服,重者三服。
⑦石菖蒲15g,萬年青15g,水煎服。
⑧山羊角30g,白菊花12g,川芎6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6)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單驗方
①鮮花生葉100g,水煎,睡前服或分早晚兩次服。
②鉤藤10g,太子參10g,炙全蝎15g,大川芎15g,紫丹參10g,廣地龍15g,上藥研末,每服3g,開水送下,發(fā)作時日服3次,不發(fā)作日服1次,避免久服。
(7)治療外傷性頭痛的單驗方
地膚子30g,赤芍10g,紅花10g,芥穗10g,僵蠶6g,紅糖30g,茶葉0.5g,諸藥先煎20分鐘,入茶葉再煎10分鐘,然后去渣,再將紅糖兌入藥汁內溶化,早晚各服1/2劑。
(8)治療鼻炎鼻竇炎的單驗方
①蒼耳子15g,炒黃,水煎當茶飲;辛夷、升麻、梔子、蔓荊子各9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②桔梗30g,蒼耳子30g,薏仁、連翹各15g,葛根、辛夷、白芷、菊花、茜草各10g,薄荷5g,每日1劑,水煎飯后服。
(9)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單驗方
①玄參、升麻、犀角、赤芍、黃芩、桔梗、貫眾、甘草各等分,每服12g,水煎服。
②川芎、生石膏、菊花、白芍、當歸、白附子、僵蠶、全蝎等為散口服。
③炒白芍30g,炙甘草15g,水煎服,每日1劑。
④白芍50g,炙甘草30g,酸棗仁20g,木瓜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⑤桃仁10g,紅花5g,川芎、赤芍、白僵蠶各12g,丹參30g,蜈蚣2條,全蝎4g(研末),每日1劑,水煎服。
蔓荊和蔓京是一個意思。蔓荊和蔓荊子一般是一樣的。蔓荊子屬于馬鞭草科類的植物,具有散風熱、清火的作用。蔓荊子屬于發(fā)散風熱類的藥品,可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蔓荊子也可以用于牙齦腫脹和疼痛,還可以治療眼部疾病。如紅腫、流淚、畏光、視力不清等。炒制的蔓荊子,對于頭暈、眼花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chu/7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